洛桑陀美仁波切:誰是我們真正依怙?
發布:妙江
皈依三寶的因
『皈依』是佛教徒的基礎入門。皈依是皈投或依靠之意,寄希望依靠三寶的力量而得到護佑。三寶指佛、法、僧,佛為覺悟者,法為教義,僧為延續佛的慧命者。
佛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的第一道門就從皈依開始。
皈依三寶的因有二:
1對惡趣之苦產生大怖畏,2深信三寶具有救度的能力。
皈依裡面的內容主要包括皈依因、皈依境、皈依的次第和皈依的學處四部分。皈依的因,也就是我們因為什麼原因而皈依三寶。
通過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我們已經知道了生命無常和下三惡道的痛苦,那麼觀修這方面非常重要;尤其是人在生、老、病、死過程中所受的種種苦,三惡道的苦、包括中陰的苦,這些苦難以忍受,使我們產生大怖畏;我們不想要痛苦,想遠離痛苦,跳出恐怖,想要得到快樂,那誰能幫助我們?我們要依靠誰呢?
我們思維一下,在這一生當中,每個人在這一生當中都遭遇過很多的磨難,感受到痛苦;從佛法的角度來講,苦可以幫助我們生起出離心、菩提心,可以將逆緣轉成順緣、增上緣,這有利於修行;但是每個人並不希望受苦,都想得到快樂;快樂與痛苦都是個人業力所感召的,由於每個人種下的因不同,所以感召的命運、境遇也就不同。自己當初種下善因,會得到善果;種下惡因,只能感受苦果,承擔苦果,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
如果在這一生當中,我們做的善事非常多,五戒十善清淨,那麼來世必定會感得人天福報;在這一生當中,我們若沒有好好修積善法,造的惡業多,就像世間的人觸犯法律一樣,是要受到審判和懲罰的;我們觸犯了因果法則,也要受到閻羅王的審判、定罪,惡業成熟墮入三惡道受苦是必然的;無論是墮入地獄道、畜生道或是餓鬼道,都是非常痛苦的。
為了逃離痛苦,在閻羅王審判之前,我們就要趕緊想辦法,尋求救星幫助;這個時候,金錢幫不了忙,家庭眷屬幫不了忙,名利幫不了忙,世間的一切都沒有力量能阻擋住我們墮入惡趣,那誰能夠救度我們呢?誰能夠成為我們真正的依怙呢?
《廣論》在道前基礎裡面講到『趣入聖教最勝之門淨修皈依』。就是說,唯一能夠幫助我們脫離苦海的只有上師三寶;只有上師三寶有這個能力解救我們。除此以外,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助我們。我們如果不想在輪回當中感受痛苦而尋求解脫的話,首先就要去皈依三寶。無論是顯宗也好、密宗也好、金剛密乘也好,入道的第一個大門就是皈依,三士道的命根也是皈依,一切加持和功德的根源還是皈依。
《廣論》裡面引用陳那菩薩雲:『安住無邊底,生死大海中,貪等極暴惡,大鯨嚼其身,今當皈依誰。』由於貪嗔癡慢的苦惱,我們不斷地造了無邊的惡業,就如在無邊無底的生死大海,我們強烈的貪嗔癡就像凶惡的大鯨魚一樣,每天都吞噬著我們,非常痛苦,不得自在,那如何才能解脫呢?
馬鳴菩薩在《一百五十頌》回答:『若誰一切過。畢竟皆永無。若是一切種。一切德依處。設是有心者。即應皈依此。贊此恭敬此。應住其聖教。』就是說只有斷除一切煩惱,徹底斷除所知障和煩惱障,皈依遍知一切、功德圓滿的偉大的佛陀,佛陀所講的法可以幫助我們出離輪回,救度我們出離苦海,那我們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依靠三寶的引導和救度,以佛為向導,法為所依,僧為助伴,這樣發誓皈依上師三寶,我們才能夠得到究竟快樂。
我們每天都要去思維生死輪回的苦,觀修惡趣的苦,了知有苦才能夠生起出離心,厭離心,為了從輪回中得到究竟解脫,不要再貪戀這個虛幻的世界;要認識到只有依靠三寶這唯一的救星才能夠救度我們,在心相續當中生出定解;這樣才能生起猛烈的出離心,生起強烈的依靠三寶、相信三寶的信心,生出皈依的因,深信三寶一定能夠成為我們真實的依怙,只有佛,法,僧才是我們最究竟的依靠,除三寶之外,沒有其他真實的皈依處。
我們皈依了三寶,就有了皈依的基礎,也就有了善法的基礎;而在皈依三寶的基礎上要全心全意地相信三寶,沒有一絲一毫的懷疑心,這非常重要。
我們皈依三寶、依靠三寶、聽三寶的話,忏悔罪業、五戒十善清淨,那麼我們無論今生也好、來世也好、乃至生生世世,都可以得到幸福快樂,最起碼能得到人天善果,直到最終成佛。曾經佛陀和無數的高僧大德們也是從皈依三寶開始的,並最終達到了圓滿了佛的果位。
所以,我們要經常思維、觀修三惡道的痛苦,在相續中生起強烈的出離心;只有生起了出離心,才能夠種下解脫的因。當然了,三惡道的痛苦以及眾生的痛苦,在我們現在的心相續當中還不可能很快就生起來,如何思維觀修三惡道的方法,很多高僧講過,我在上一節課的時候也講過,你們要細細去體會才行。
有些人不明白這個道理,稀裡糊塗的聽到別人說皈依好就跟著別人皈依;為什麼皈依呢?他不知道,他不明白真正皈依的因。
三士道皈依的心態
《菩提道次第廣論》根據每個人的根基不同、心態和思想動機的不同,皈依包括上士道皈依和上士道行者皈依心態;中士道皈依和中士道行者的心態;下士道皈依和下士道行者的皈依的心態。
下士道行者皈依的心態,也就是他修行追求的目標,來自於觀修三惡道的痛苦,並產生大怖畏;通過五戒十善清淨,能夠感得人天善果;也就是希望來世繼續得到暇滿人身,聞到正法,值遇到善知識,得到上師三寶的加持。他沒有發大願、沒有發菩提心,對世間的利益所求要更多一些。比如,希望有個好工作、家庭和睦、有個好婚姻等等;相對來說,有這樣心態的女眾比較多,當遇到心裡非常浮躁、情感不和、老公有外遇了、生意賠本了、買賣不順當、工作不順心、身體不舒服、不健康時,她就想得到三寶的幫助而皈依;這樣,她的心裡有個寄托、有個依靠;特別是初學者,大多是以這種懷著求回報的心態來皈依的,那以這種心態皈依的是下士道的皈依。
對於這類皈依的人,三寶對他有沒有加持力?那也是有的。不是說沒有,但是相對來講,得到的加持比較小。因為持什麼樣的發心,將得到什麼樣的果,他就是為了獲得人天福報而皈依的,這就是他們皈依的心態。
中士道是以什麼樣的心態來皈依的?他的思想和他的動機是什麼呢?
有些人來到寺院皈依三寶,是因為他不但覺得三惡道是苦的,其他的道也苦;在人道有生老病死苦,三苦,六苦,八苦,愛別離苦,天道也有死苦,他認識到生命無常,整個輪回都是痛苦的;他想得到快樂,他想擺脫痛苦、脫離輪回,他不想在這個輪回裡不停輪轉,他希望得到永久解脫,能夠達到阿羅漢、緣覺菩薩的果位。這樣的人發願就是為了他自己,他的心態比下士道要高一些,價值概念和思想的見解等等也要比下士道高一些,他的所求也會得到三寶的加持,以這種心態來皈依的就是中士道的根基,這是中士道的發心。
上士道的發心是什麼呢?他來皈依的目的是什麼?
他們不但認識到自己在人間的苦,還觀察到一切輪回的眾生也都沉溺於苦海遙遙無期;知道一切眾生皆是自己往昔累生累世的父母,在猶如火坑的苦海裡,哪怕一個小時、一分鐘、幾秒鐘甚至一剎那都非常痛苦。那咱們想一想,饑渴之苦的餓鬼道;寒熱之苦的地獄道;每天都爭斗不息的阿修羅道;互相殘害、被人役使之苦的畜生道;不得不面對五衰痛苦的天人們;六道裡面的一切眾生都在痛苦中煎熬,那上士道的行者的皈依不但自己要解脫,更是發大願,為了盡虛空遍法界的如母眾生都能夠脫離六道輪回獲得最究竟的解脫而發心皈依、誓願成佛!我願意承擔一切如母眾生的災難和痛苦。這就是上士道皈依的發心。
上士道、中士道和下士道皈依的心態、心量不一樣,思想動機不一樣,願力不一樣。
下士道的思想動機相對范圍較小;中士道的發心比下士道稍高;上士道發的大願,比中士道的發心高。
三士道皈依的心態大家都清楚了,現在,你們反思一下自己皈依佛門的目的是什麼?觀察一下自己的相續,皈依時是持什麼樣的心態去的?首先要把這個弄清楚,這是非常重要的,然後再去皈依。
大家已經知道皈依是入道之門;沒有皈依三寶之前,我們說自己信佛,來到寺院裡燒香拜佛,這都是非常好的,但是還沒有真正成為佛的弟子;現在我們都已經皈依了,剛開始我們可能為了想得到世間的福報,以下士道的發心和動機去皈依;現在學習了《廣論》皈依的章節,開始明白了什麼是皈依的因,就要調整自己的動機和心態,進一步提升自己到上士道的境界中,這樣,皈依的戒體才是非常好的。
在修學的過程中,宗喀巴大師告誡我們,皈依三寶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更要落實到行為和心態上。佛法就是信願行,信貫穿整個修行過程。我們只有對皈依三寶的因奠定下堅信的基礎,才能跟《廣論》相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