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教育者,首先要自我教育


發布:恆覺

我們談師道尊嚴,自敬而後人敬,一定是自己的行為值得人家尊敬。所以尊嚴決定不是要求來的,人生所有的結果都是靠自己耕耘,自自然然水到渠成。

我還記得2004年7月份,我們在海口辦了第一期“幸福人生講座”。當時是休息時間,有一個太太突然走進教室,看著桌上放著一本《弟子規》。她看了看說,“弟子規,小孩學的。”然後她就出去了。“弟子”不是指小孩,哪一個人不是父母的弟子?哪一個人到學校不是老師的弟子?哪一個人到各行各業不是領導、師父的弟子呢?你沒有弟子的態度,怎麼學得到父母、老師跟領導的智慧跟人生經驗,還有能力呢?所以很多家長拿到《弟子規》這本書,首先教誰?從媽媽就變警察了,拿去教孩子。所以態度決定成敗,態度決定成功,而不是成功以後再來改變態度。

所以一個老師,能不能成為一個改造人靈魂的老師,首先心態就非常重要。心態當中自我教育最重要。《尚書》告訴我們 “先覺覺後覺”,自己沒有覺悟,怎麼可能幫助別人覺悟呢?自愛而後才能愛人,自助而後才能助人,自知而後才能知人。我們不懂得自己的問題在哪,怎麼去解決別人的問題呢?

什麼時候自我教育?隨時隨地。比方我今天自我教育了多少次?真正會自我教育的人,他了解到“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今天有沒有比昨天進步?我這一個小時有沒有比前一個小時進步?再來,什麼時候有進退?一個念頭就有進退了。“聖狂之分,在乎一念。”又有一句話提醒我們,“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念之差,才會有那個行為。所以怎麼自我教育呢?善觀己心。聖狂在一念之間,所以時時要觀照自己的念頭是覺還是迷。我們都觀照不了自己的念頭,很難真正去幫助別人。

《三字經》告訴我們,“人之初,性本善。”我們相信自己有本善,相信所有的人有本善,那請問這個態度是不是“不可須臾離也”?這一天看到的所有的人,我們都能提起“性本善”、“明明德”,都相信他們可以成聖成賢,那我們是在正念當中;看這個高,看那個低,看這個那個不高興,我們都在妄念當中,都在迷惑當中。所以自我教育是隨時隨地觀自己的念頭。講道理都很簡單,回到每一天的每一個細節就不容易了。比方我剛剛要上台來,我就要觀自己緊不緊張。為什麼緊張?得失心重。那我也是迷惑顛倒,隨時要調自己的念頭。

——選自《做孩子一生的貴人》(蔡禮旭老師最新精華作品,為人父母,為人老師,你怎樣做孩子一生的貴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