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念頭堅定,絕不拐彎兒、絕無改變,非去不可,人人都能往生


發布:慧芝  

  要心出,不在乎身;心出,身不出,要注意這個。遠離不淨,心淨,心清淨則外面環境清淨,為什麼?境隨心轉,這個很重要。我們身心清淨,環境哪有不淨的道理?

  底下這一段:

  【解】唐海東元曉師於《游心安樂道》曰:“無量壽經,說三輩因。上輩之中說有五句。一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此顯發起正因方便。”

  這是很明顯的發起正因方便,真正想離開六道輪回,往生到極樂世界,那現在怎麼辦?

  現在就出家,出家“作沙門”,這也是做樣子給別人看,因為最難捨的是家,家裡面的親情比“沙門”都難捨。“欲”是欲望,名聞利養、七情五欲統統放下,這“作沙門”就是出家。兩百年前確實是如此,這最近一百年不一樣了,變質了,什麼都變了,連佛法也變了,不像從前那麼純、那麼干淨。

  【解】二者發菩提心,是明正因。

  “菩提心”是什麼?《觀經》上講的,講三個:第一個,“至誠心”,真誠到極處就是“菩提心”;第二個,“深心”,深心祖師大德注解的是好善好德,這是真心,真心好善好德。第三,“回向發願心”,那是利他度眾生。你看看,“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

  《起信論》裡面也講了“三心”,跟這個講的不一樣。《起信論》第一個,“直心”,正直的直,“直心”,“直心是道場”;第二個也是深心;第三個是大悲心。把這兩個合起來看,意思就很明白了,“直心”就是“真誠心”,“真誠心”就是“直心”,跟《大學》裡面所講的“誠意正心”很相同。你看,“直心”,《大學》裡面所說的“正心”。怎麼樣“正心”?“誠意”。你要想“正心”,先求“誠意”,所以“真誠”是連在一起。

  “深心”是自受用,“大悲心”是他受用,大慈大悲救苦救難。

  “深心”自受用,“深心”是什麼心?“深心”是清淨心,我們這經題上的平等心、覺心,這完全是自利。

  有“清淨、平等、覺”,才能幫助苦難眾生;自己沒有“清淨、平等、覺”怎麼幫助別人?!所以“深心”自受用;他心,大悲心、慈悲心,他受用。

  我早年在美國到處講經教學,在美國遇到黃念老之後,念老勸我建立“淨宗學會”。“淨宗學會”這個名稱是夏蓮居老居士提出來的,在大陸沒建立,他勸我,他說你在國外有這麼好的法緣,到處建立。所以那個時候,我們在美國、加拿大一共有三十多個淨宗學會,現在沒那麼多了,我估計還有十幾個。

  “淨宗學會”建立之後,我就提出修行基本的要求,我定了五個科目:第一個科目,“淨業三福”;第二個,“六和敬”;第三個,“戒定慧三學”;第四個,“六波羅蜜”;第五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好記,就怎麼?我們學佛弟子,必須把這個落實,這就是戒律,又簡單、又容易,一切時一切處,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對照對照相不相應。相應,真學佛;不相應,把佛丟掉了、忘了。所以這個要真干,一定要把它落實,真落實之後,菩提心才發的起來。菩提心是覺而不迷,這是正因。

  【解】三者專念彼佛,是明修觀。

  這個“修觀”是“十六觀經”上說的,《十六觀經》最後的一觀,第十六觀就是“持名念佛”。我們就專取最後這個修學方法,老實念佛,用這個方法,“老實念佛”是第十六觀。而十六觀,是十六觀裡最最重要的一觀。

  古印度跟中國人有些地方相同,把最好的最精彩的擺在最後。印度佛法亦如是,最重要的是最後;中國人也是如此,文藝表演壓軸戲是最好的,讓你什麼?你不能不看,你要不看,離開了,最精彩的沒看到。所以最精彩擺在後面。真正會看戲的人,前面他不去,他半當中他去,他看最後的,最後是最精彩的。所以第十六觀“持名念佛”是第十六觀的關鍵,最重要的,專念彼佛。

  【解】四者作諸功德,是明起行。此觀及行即為助業。(元曉師以念佛為助業,此說未穩,前已於明宗章辯之,茲不贅。)

  這個念佛不是助業,是正行。蕅益大師說得好,淨宗法門的正心四個字,真簡單。海賢老和尚一生就抓這四個字:

  第一個,“信”。信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佛絕不騙人,對他要真誠的相信,不能有絲毫懷疑。

  第二個,“願”。“願”,是真願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的好處太多了,數不盡,這麼好的地方為什麼不去?不知道。現在知道了,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完全搞清楚、搞明白了,下定決心非去不可。有“信”、有“願”,阿彌陀佛接引你去往生條件就夠了。

  第三個,是念佛。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一句接著一句。這是什麼?這是往生到極樂世界你的品位高下。念佛功夫深的人地位高,念佛功夫淺的人地位低。這就講到“九品三輩”,“三輩九品”裡頭沒有功夫,只有“信願”,臨終一念十念往生,生“凡聖同居土”下下品,等於說到極樂世界,像讀書一樣,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讀起,是這個地位。如果在這個地方修行,念佛的功夫深,念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什麼?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沒有雜念了,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他往生極樂世界,是生“方便有余土”,下品,下三品往生,“方便有余土”。

  “凡聖同居土”好比小學;“方便土”是中學,他到極樂世界插班,中學裡面去了,念到“事一心不亂”是“方便土”的上品上生;念到“理一心不亂”,那就升級,更是高了,“實報莊嚴土”,那個地方去了,最高的一層,好比上大學,它不是中學,它是大學。念佛功夫淺深是指這個。由此我們知道,念佛多少沒關系,深信切願有關系。

  不管怎麼著,我一定要到極樂世界去,這個念頭堅定,絕不拐彎兒、絕無改變,非去不可,要明白這個道理,人人都能往生。“五逆十惡”前面說過了,真正發願求生,業障都能消除。那個業障本來是墮地獄的、變惡鬼的,因為強烈的往生的這個願望,把惡業止住了。有惡業,它不會發作,這個善願,有阿彌陀佛接引,決定成就。所以“信願”要懇切。

  這個“信願”的懇切。懷疑的人很多,很難很難,什麼方法?讀經。你把經讀上幾千遍,讀上幾萬遍,你的信心完全堅定了,保證你往生,機會難得。

  佛常說,佛說的都是真話,“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聞佛法,佛法裡面無量無邊;又聞到淨土的;淨土又聞到夏蓮居這個會集本、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的集注,這個經典當中的頂尖,第一當中的第一,你說你機會多難得,抓住決定不放,我這往哪裡去?我到極樂世界去。

  這世界是旅館,我住幾天而已,一切與我不相干,把它當旅館看待,什麼時候走路,立刻就去了,毫無牽掛,這才行!

  多做好事,這就是“作諸功德”。這個功德也是正修,它能幫助我們建立往生的正因,斷惡修善,幫助一切眾生認識傳統文化、認識大乘、認識淨宗,幫助阿彌陀佛接引大眾往生,這都是正因,好事!

  像阿彌陀佛對待海賢老和尚一樣,讓他多住幾年,做好榜樣。我們亦如是,這是阿彌陀佛最歡喜的事情。我們必須要真正向往西方永遠脫離六道輪回。阿彌陀佛選什麼人?就選這樣的人,絕不是貪戀這個地方名聞利養,不是的。我們幫助阿彌陀佛接引更多的人往生,目的是這個,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解】“五者願生彼國,此一是願,前四是行。行願和合,乃得生故。”

  這是元曉法師說的。說得好!這個是韓國早年也是在中國留學的,他們這些人,多半都是善導的學生,唐朝時候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