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誠法師:讓自己成為別人幸福的原因


發布:悟悠  

  幸福的果報是善因與善緣和合而得。懂得因緣、果報、善惡是一種智慧。人生的價值,名利地位絕不是唯一衡量標准;人生的幸福,更不是金錢榮譽就能夠賦予的。

  佛法有三種道:安樂道、解脫道、菩提道。世間所追求的幸福屬於安樂道所攝,而佛法所說的“安樂”更進一步,不僅包括此生的安樂,還包括來生的安樂,這只有通過為善去惡來實現。但追逐外在的安樂遠非佛法所求,還要進一步解脫人內在的煩惱,乃至發大心幫助一切眾生究竟離苦得樂。

  佛法說無常,就是為了讓我們放下執著。愛能變成恨,原本以為的幸福變成傷害,就是無常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們執著帶來的痛苦。看不透、放不下,就只能永遠被囚禁在這個圈圈裡;看破了,這個圈圈不過是自己畫地為牢而已。

  幸福、快樂,向外追尋都是不可得的。珍視自己擁有的生命和經歷,從內心發願去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讓自己的生命行走在身心合一的路上,你就會找到莫大的力量,不假他人。否則,心永遠在漂泊、苦悶、孤獨。

  做好自己,盡力去幫助他人、成全他人,見人多微笑,遇事多承擔,不抱怨、不放棄,人生一定能成功。盡自己所能,幫助、引導有緣的同學。能做多少做多少,能幫助一個是一個。有沒有把握都先去做,做的過程中去厘清思路、解決問題。必須要做,不要空想。

  修行就是修心,讓貪婪的心變得慷慨,讓堅硬的心變得柔軟,讓迷惑的心變得清明,讓虛偽的心變得真實。

  現在的種種幸福,都是暫時的,它會隨著無常而變化、消失。人的心,就隨著這個“幸福”不斷起伏:未得到時攀求,得到後害怕失去,失去後無比痛苦。在這個所謂幸福的光環背後,實際上有種種苦,只是人們未能認識到,會隨著解脫消失的,是這些苦。放下與放棄無關,而是一種無畏的擁有。

  我們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了,許多人的人生是為了別人眼中的自己而活,幸福要秀給別人看才是幸福,接受不了別人的誤解與批評,看別人的臉色而喜怒哀樂……這都是沒有體會到無我,沒有體會到生命的真意。

  把他人的利益與自己的利益對立起來,是因為對“利益”認識得太狹窄。佛法所認為的“利益”,是善業帶來的果報,是無私助人時內心的喜悅和幸福,是破除我執的究竟大利。有時候我們幫助了別人卻覺得不開心,內心有疑慮困惑,是因為我們沒有把道理認識清楚。先明理,再步步實踐。

  相應,就是“互相呼應”,內心契合之意。譬如有人看電視劇,隨著劇中人物的悲歡離合,時而高興,時而流淚,就是相應;喜歡打游戲的人,一玩起來廢寢忘食,也是相應。修行,要與法相應,使自己內心真正契合佛法所指的心境,隨法而轉。

  因為黑暗所以我們才要點燈,正因為有人需要幫助所以我們才要扛起責任。不要把快樂的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不要懷揣“不幸”的自我定義過日子,而要反過來,借外境來磨練自己,讓自己做一個給別人帶來希望的人,讓自己成為別人幸福的原因。

  看好自己的心,努力把握自己的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