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物質是從念頭產生的幻相

發布:至誠感通

  佛經上把最小的物質稱為塵,微塵,這最小的物質。微塵還可以分,佛經上講的七分之一,這麼分法。從什麼樣的微塵開始?從牛毛塵。牛毛比較粗,尖端上,這個牛毛尖端上有一粒微塵,好像是黏在那裡,它有吸力,它不會掉下來,有一粒塵。把這個塵分成七分,七分之一,羊毛塵,羊毛細了。羊毛塵再分為七分,七分之一叫兔毛塵,兔毛更細了。兔毛塵分成七分之一叫水塵,那是我們肉眼看不到了。放在水裡頭,水有空隙,這現在我們都知道,在顯微鏡下觀察,水有空隙,這粒微塵在水裡面空隙裡走來走去沒障礙。水塵再把它分成七分,七分之一叫金塵。金是金屬,金銀銅鐵,這個密度比較大,比水大,還是有空隙,這一粒塵很輕易通過,沒障礙,這麼小的一個物質現象。金塵再把它分成七分之一,佛經上叫微塵。這個東西還能分,再把它分成七分,七分之一叫色聚極微,大概就是現在所講的基本粒子。它還能分,再分成七分之一叫極微之微。這再不能分了,再分怎麼?沒有了,物質現象不見了,就空了。所以它也叫鄰虛塵,它跟虛空是隔壁,再一分就是虛空了,這個東西被科學家找到了。

  最近這八十年發現原子,八十年前發現原子,那個時候認為原子是物質最小的單位,不能再分了。隨著科學儀器的進步,居然把原子打破了,打破看看是什麼,看到原子核、看到電子、看到中子,原來原子是這些東西組合的,不是單純的。把這些東西各個再打破,原子核打破,電子打破,中子打破,發現粒子,很多種不同的粒子,科學稱為基本粒子。這個粒子依舊還能分,分出來發現,科學叫誇克,有幾十種之多。這個東西再分,發現了微中子,就是佛經上講的極微之微,為什麼?它再一分沒有了,空了。

  空了發現什麼個現象?念頭波動的現象。這個發現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所以科學家得的結論,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假的不是真的。物質是什麼?物質是從念頭產生的幻相。就跟佛家講的「相由心生」、「色由心生」,佛法講的色、講的相就是物質現象,最小的物質現象是物質的基礎,它從哪裡來的?從念頭來的。所以佛經上有,「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境是物質環境,是隨著人念頭在轉。佛經上這些話,幾千年來沒有人講得清楚,沒有人講得明白,縱然講清楚、講明白,沒人相信。今天的科學家,用最新的儀器觀察證明了,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科學家很感慨的說,近代四百年科學的發展,產生嚴重的錯誤,這個錯誤就是二分法。科學家把這個宇宙之間的現象分成二分,物理跟心理,這二分法是錯誤的。從現在的發現知道心理跟物理不能分割,它是一不是二,分開來產生許許多多錯誤的概念,做錯了很多事情。所以科學帶給我們不是圓滿的幸福,負面的作用比正面更大,這就是二分法錯誤所形成的。科學家現在佩服佛法了,他們最近才發現,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講清楚了,到現在才證明佛講的是真的。

  佛怎麼知道的?佛不需要科學儀器,是從禅定當中看到的,看到了事實真相,這不是假的。經上講八地以上,大乘經上常說,八地以上的菩薩都看清楚、都看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法的功夫是禅定,佛將禅定分為五十二個階級,由淺到深,五十二個階級,五十二位菩薩,一個比一個深。最淺的是初信位的菩薩,通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個位次。十地裡面的八地,十地裡頭第八地、第九地、第十地,往上面去等覺、妙覺,妙覺就是圓滿的佛,五十二個位次到頂了。佛告訴我們,不是他一個人看見,八地以上的人都看見了,這不是假的。

  這個能力不是他一個人專有的,佛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能力失掉了。為什麼失掉了?你的念頭太多了,你的念頭太雜了,一天到晚,很多的妄想、很多的雜念把你的能力失掉了。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自性本定。你看惠能大師第四句講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說明真心是不動的。我們現在心在動,心髒在跳,不跳就死了。是不是真的死了?不是,不跳就成佛了。不跳是什麼?回歸自性本定,真成佛了,成佛這個肉身不要了。這個肉身是生滅身,阿賴耶變的,阿賴耶的相分,我們起心動念是阿賴耶的見分,全是假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第四回) (第十二集)  2014/3/2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