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誠”到極處,通了,為什麼會通?


發布:慧芝

  2014大經科注300集

  “讀書千遍”什麼意思?就是“至誠感通”,“感通”就是開悟、就是自見。要用“至誠”,“至誠”是妄念沒有了,分別、執著沒有了,這心“誠”。“誠”到極處,通了。為什麼會通?你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外頭的。古人創造文字的時候,這文字也是自性裡本有的,不是外頭的,他的心誠、他的心定,心定意誠就有感應。那我們心正意誠,看到他們所造作的,我們就能看得懂,不必要學。

  我們仔細想想,古聖先賢、堯舜禹湯誰教他的?孔子老子,誰教他的?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講了那麼多,誰教他的?全是自己悟出來的,沒人教。釋迦牟尼佛學的都是外道,學了十二年,覺得不能解決問題,放棄了,到菩提樹下入定,這一入定開悟了。開悟之後,到鹿野苑把五個人找到,那是他父親派的這五個人,照顧他的,把這五個人找來,給他們講經,講《阿含》,以後聽眾愈來愈多,上千人,《阿含》講了十二年。

  現在《大藏經》裡頭“阿含部”,分量也不少,南傳的,巴利文的《藏經》,我看不懂,章嘉大師告訴我,“阿含部”經,中國翻譯的“阿含”跟他們的《大藏經》,南傳《大藏經》,大概他們比我們多五十部的樣子。諸位想想,兩三千部,五十部是很小的差距,可以說翻譯得相當圓滿,只差那麼一點點。

  大乘教,南傳沒有,全到中國來了。翻成中文之後,我有個疑問解不開:翻成中文之後,原本到哪裡去了?為什麼沒有留下來?真的一本都沒有了,我把這樁事情向方老師請教,方老師告訴我:古時候中國人跟現在不一樣,古人真有浩然之氣,翻出來了,意思決定沒有變動,翻得非常正確,文字比梵文還要華美,往後就念這個本子,原本用不著了,不需要保留。這是什麼氣概?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因為中國文字是表意的,文言文,它沒有時間空間的障礙,所以古人留下的東西,你只要學過文言文,你就能看得懂,不會有錯誤,不會錯誤,這個難得。

  除中國文字外,全世界文字都是表音的,表音的,音會變的,兩三百年音變得很多,看不懂了。現在在西方,我們今年到歐洲去旅行,一些歐洲朋友就告訴我們,莎士比亞寫的文章,現在他們看不懂,必須要有人把它翻成現在的英文。那換句話說,每隔兩三百年要翻一次,不翻就沒人懂,翻譯也未必是完全可靠,那翻譯幾次之後,可能它意思都變了。

  所以我們從這裡得到一個啟示:中國東西好,留傳下來了;外國也有聖賢,也有好東西,要想留到千年萬世,只有把它統統用中國文言文來寫,就能保存。這也是我們一個願望,我們希望三十年之後,文言變成全世界共同的文言,不是屬於某一個族群的,某一個地區的,不是,我們要把它發揚光大,世界上無論哪個國家族群好的東西,統統用中國漢字文言文寫出來,就能夠永遠傳到後代,不會改變。

  所以外國有不少學者,研究漢字,佩服得五體投地。我們要知道,我們要特別重視漢字文言文,決定不能丟失,丟失我們對不起老祖宗,我們是民族的罪人,這是老祖宗留給後人無價之寶,真的是寶。為什麼?它能教你一生得到幸福美滿的生活,你要不要?這是黃金七寶都做不到的,老祖宗留下這些教訓,可以幫助你,幫助你家庭和睦,幫助社會安定,幫助事業順利,幫助國家富強,幫助天下太平。

  我們要知道,老祖宗對得起後人,替後世子孫想得非常周到,我們不能不感恩。

  現在科學技術發達,利用這些做工具,“眾生無邊誓願度”可以辦得到。在這地球上的眾生,讓他們都能夠學文言文、都能認識漢字,這個多有意義!真正是張子“四句”裡頭所說的,“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可以做得到,不是做不到。做不到不能兌現的,古人不說,說出來是廢話;真可以做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