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師:布施有法施、財施
發布:心死罪亡
施有二種:一個是法施,一個財施。法施則得財法二報,財施唯得財寶報。“菩薩修行如是二施,為二事故”——為兩類原因:“一令眾生遠離苦惱;二令眾生心得調伏。”
“善男子,若欲樂施當破五事。”這種樂布施,能破五種事。破哪五種呢?第一個,嗔心;第二個,悭心,就是吝啬心;第三個,嫉妒心;第四個,惜身命;第五個,不信因果。“破是五事,常樂布施。”這布施能去掉我們的嗔心。可能我們大家這個體會不大,但有的常布施,會發現自己的嗔恨心小了。
第二個,悭心,就是這個吝啬心很難打破的,吝啬心重了可以直接墮落地獄。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財主,他就是特別吝啬,誰跟他要東西都不可能給的,他吃的穿的用的都像要飯的,非常窮,更不可能給別人,特別吝啬,對自己也特別吝啬。由於他的吝啬心,臨終的時候沒兒沒女,留下了三車的黃金,後來這些黃金就歸國庫了。
這國王就拉著黃金去問佛,他說:“什麼原因令他得如此黃金?”佛說:“他曾經布施給一個辟支佛一碗飯。”就是昨天我講過的布施辟支佛一碗飯而又後悔的故事。所以他得的果報是生生世世不貧窮。因為他在布施的時候又生後悔心了,說:“我還不如給長工吃。”由於他的後悔心,同時他生生世世吃的用的都是僕人的東西。
由於今世他特別吝啬,不能進行布施,也就是悭心,佛講了他的果報是直接下地獄。你看他並沒有做壞事,自己的財產自己不捨得吃,也沒惹著誰,是不是?但是他違反了做人的規律,做人的規律是必須要進行布施的,這是一個常識。
所以布施是一種美德,也是我們人應該做的一件事情。如果不布施,吝啬成性,他的果報直接下地獄。佛說:“我授記他永不得出。”就是說他要受很長很長時間的地獄苦,你想這個吝啬心有多大。
第三個,能破嫉妒心。比如別人有點好東西啊,我就心裡難受。我們怎麼來破這個?特別是女眾,這個嫉妒心稍重一點。這應該怎麼破?應該以布施來破,最直接、最快。
第四個,惜身命,愛護身命。把生命看得特別重要,風吹草動,馬上保護自己,犧牲別人,這叫惜身命。如果我們對生命這一塊兒能進行布施,就會逐漸地遠離了這種執著。
第五,不信因果。就是說能破不信因果的邪見。不信因果的人不布施,布施的人他會五事常樂,會相信因果。為什麼我們相信因果?因為我們過去生常行布施,所以今生就相信因果。你作為人來講,有智慧,就相信因果;如果不相信因果,那說明他沒有智慧。智慧從哪兒得來?不是說你相信和不相信因果的問題——不相信是你前生沒有布施,得不到因果的這種真理,這種微妙法也沒人跟你講,跟你講你也不相信。那為什麼跟我們一說就相信了?因為我們前生進行過布施,所以就能接受這個法。破五事常樂布施,所以這個布施,能使我們遠離五事,會得到快樂的。
樂施的人獲五種事。“一者,終不遠離一切聖人。二者,一切眾生樂見樂聞。”一是不離開聖人,第二個,一切眾生都喜歡相見,喜歡聽你說話。第三個,入大眾時不生怖畏。就是說跟大家在一起沒有感覺到恐懼,沒有那種自卑,感覺到是一種什麼呢?歡喜。覺得像回到家一樣,見到親人一樣,自由自在。第四個,得好名稱。第五個,莊嚴菩提。什麼叫“莊嚴菩提”呢?就是得法,而且能知道怎麼樣得到菩提,知道菩提從哪兒生起。
這個菩提啊,不是說我發菩提心了那叫菩提,應該是從哪兒呢?是從心裡生出那種沒有妄想、清淨的念,也就是說證了諸法空相的一念,稱為菩提。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弟子頂禮上妙下祥法師
隨喜諸位師兄聞法
恭錄於大悲寺上妙下祥法師講述的《吉祥經講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