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欲是入道的基礎


發布:清心  

  【佛經介紹】《大寶積經》,又作《寶積經》,唐代菩提流志等譯,凡一二〇卷。系纂輯有關菩薩修行法及授記成佛等之諸經而成。寶積,即“積集法寶”之意。因其為大乘深妙之法,故謂之“寶”;聚集無量之法門,故謂之“積”。全經計收四十九會(部),內容泛論大乘佛教之各種主要法門,涉及范圍甚廣,每一會相當一部經,亦各有其獨立主題。  

看得透嗎?異性誘人美色背後的黑洞

離欲是入道的基礎

  【佛經原文】《大寶積經》卷八十二:“離彼邪淫,自足妻色,不希他妻,不以染心視他女色。其心厭患,一向苦惱,心常背捨。若於自妻生欲覺想,應生不淨驚怖之想,是結使力,是故為欲,非我所為。常生無常想、苦、無我想、不淨之想。彼人應作如是思念:我當乃至不生欲念,況二和合,體相摩觸。”——《大寶積經》

  【經文解釋】佛言:優婆塞(指佛教居士)要遠離邪淫,滿足於自己的妻子之色,不去希求慕戀他人的妻子,也不以染污心去看其他的女色,不對其他女人生淫欲的念頭。在內心常厭患淫欲,對淫欲的行為感到苦惱。此“苦惱”並不是通常所說的苦惱,而是一種懊悔。本應該遠離淫欲,自己卻墮落其中,便常有一種非常痛苦的念頭,心裡不斷地希望可以離開,捨棄這種習氣行為。如果對自己的妻子生起欲望心的時候,應該生不淨想,要有驚恐、畏懼的心,知道這是煩惱的因緣,所以才有欲望的想法,並不是自己內心真正的念頭。“結使”即煩惱的意思。

  優婆塞的心應常住修行上,對男女色生無常想——身體美貌等轉瞬即空;生無我想——由四大和合而有身體,四大本空,“我”即是一種假名;生不淨想——人的身體,九孔長流不淨,只是由一付臭皮囊包裹,裡面污穢不堪,對此不淨為何還要去貪著呢?所以彼人應作如是思念:我應當斷除淫欲的行為,甚至做到心不生欲念,一心一意地進行修行,何況再去做貪著女身,和女人身體相互摩觸,乃至和合的行為呢?

  雖然對優婆塞來說,五戒中僅守持不邪淫,但因為佛制淫戒的深入意義,就是戒除欲念的生起。人如果對男女色有愛著之念,就會不斷有男女交合的因。只有徹底斬斷對色欲的貪愛之心,不生任何愛著之見,才真正名為不邪淫。當然,單從五戒講,在家居士只要做到不邪淫,就屬於不為違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