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看好中國素食風,現在也經常吃素


發布:海之通

  馬雲說實際上,幾千年前的中國人就開始“吃素”了。古人早有“五谷為主,五畜適量,不宜失豆,五蔬色雜,瓜果輔之”的說法,其中的“素食”不僅僅源於敬畏鬼神,也不單單是佛教禮儀,它更多代表的是對健康理念的推崇。信奉這種膳食結構的宮廷王室、達官貴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世人昭告:像我們一樣用餐吧,這才是身份的象征,才是真正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後很多人會一半時間吃素,我現在也是經常吃素!素食是一個未來趨勢,也有利於身體健康跟環境保護,將來是個很有前景的市場!

  馬雲與李連傑出席素食論壇

  而今,“素食”卻逐漸被中國人淡忘了。4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陳君石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電話采訪時遺憾地說:“現在很多人認為,大魚大肉、山珍海味才是‘富裕’、‘進步’的代名詞,並開始大快朵頤地享受著‘幸福’生活。”更有人認為,只有多攝入肉食,才能像西方人一樣人高馬大。殊不知,這無形中讓糖尿病、冠心病等“找上門來”。“而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則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慢性病。”

  但我國膳食變化的趨勢是多油、多鹽,用這樣的烹饪方法做出來的“素食”,就算再“素”,恐怕也會變味。對此,陳君石院士認為:“多油、多鹽是和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齊頭並進的惡習,必須摒棄。即便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也要以控制總熱量為前提,絕不要以為,只要吃了素,多點油鹽沒關系。”比如在美國,素食者在借鑒中餐食譜時,會將炸素春卷改為烤(或蒸)素春卷。

  陳君石院士同時強調,吃素也得強調搭配合理。“有些人光吃糧食和蔬菜,這就不行,豆制品必須搭進來,這樣攝取的蛋白質才不比吃肉獲得的蛋白質差,營養才更全面。”

  在美國農業部為素食者提供的營養指南中,專家們也建議素食者的食物要多樣化,特別是注意攝取含植物蛋白高的食物,還要多吃富含鐵、鈣、鋅和維生素B12的食物。

  “素食風”正在席卷全球

  在北京幾家著名的素食館,總能看見絡繹不絕的食客進進出出,其中有居士僧侶、公司白領,也有政府官員、高校師生。目前,高校學生成了現代素食推廣的先鋒。從2000年5月北京大學素食協會的成立,到此後復旦大學素食協會、中山大學素食協會的群起呼應,勢頭越來越猛。說起當初推廣素食的初衷,北大素食文化協會前會長張麗萍說,素食是讓人心裡沒有負擔的飲食,現在年輕人喜歡素食,大多不是因為宗教,而是覺得這是很好的飲食方式。

  美國的素食市場同樣增長迅速,2005年的銷售額比2000年增長了64%。人們普遍認為,新的食品加工技術使以大豆為主要原料的素食吃起來更鮮美,如素漢堡、素香腸、素比薩餅等。據美國市場研究人員預測,到2010年,素食的銷售額將達到10.7億美元。

  在德國,名叫“雷夫莫斯”的素食店已經擁有了2500家連鎖店,每天生意都很好;在英國,13—34歲的公民中,1/10是素食者.。“如果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方式能夠成為一種潮流,我會感到很欣慰。因為要遠離諸如心腦血管、癌症等慢性疾病,這是唯一可走的路,也是人類追求健康的必然趨勢。”陳君石院士堅定地說。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夏學銮教授也有著同樣的觀點:“這是一種進步,它不僅體現在對健康的追求上,還會讓環境保護、動物福利等理念深入人心。動物和人類一樣,千萬別把它簡單地視作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否則,破壞了‘天人合一’,人類只能陷入越來越孤獨的境地。”

  不過,夏教授也指出,想從根本上改變中國人的飲食習慣,還需要很長的過程。其中,來自其他行業,如肉食加工業等的阻力顯而易見。就像坎貝爾教授當年在美國推行“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觀念時,美國政府曾以影響其他行業發展為由,對其進行了重重阻撓。

  “那就要看這本賬怎麼算了。”陳君石院士對此倒沒有表現出太大擔心。他說:“同國民健康、國家生計比,相關行業的萎縮實在太渺小了。而且,我國國情與美國不一樣。在美國,行業協會對政府的影響很大,我國卻不會。2004年出台的《2002年中國國民營養和健康調查》就提出,慢性病的大幅度增加與日益增多的動物性食物的攝入有關,這為推行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喜報:無量光素食餐館現在正在火熱裝修中,熱烈祝賀!

  主管、服務員招聘啟事(轉自學佛網: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32/317489.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