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達吉堪布:為何行善還會感受違緣和痛苦?


發布:清心  

  我們每一個人,縱然今生沒有造任何罪業,或者想不起造了什麼罪業,但從無始以來,在漫長的輪回中,阿賴耶上所積累的罪業也是無邊無際,以此必然要感受不堪設想的果報。龍猛菩薩在《大智度論》中也說:“大海水干竭,須彌山地盡,先世因緣業,不燒亦不盡。”即使大海的水干涸了、須彌山倒塌了,可往昔所造的業也不會被摧毀,終將成熟於自己的相續。我們哪怕做了一點一滴的善事,其果到時候也一定會成熟;就算造了微不足道的罪業,正如《百業經》所言,果報不會成熟於外境的地、水、火、風上,只會成熟在自己的蘊、界、處上。所以,大家不要認為:“我即生中從小就喜歡做善事,從來也沒造過惡業,為什麼還要感受痛苦?不公平!”這種說法是不懂因果的表現。

  尤其是有些人現在唯一行善,修習菩提心、空性等大乘法要,或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直指本性等密宗教言,依靠這種強大的對治力,本來自己後世將墮入惡趣的罪業,可以提前在今生成熟,並感受痛苦。如《能斷金剛經》 雲:“行持波羅蜜多之菩薩,受到損惱或受極大損惱,此乃未來所受之苦業,於此世成熟。 ”

  就像有人學了般若之後,要麼生病、要麼遇到怨敵、要麼家庭不和,各種各樣的違緣特別大,痛苦甚至比一般人還強烈,這是什麼原因呢?是不是不應該修般若,或者修般若時魔王波旬來干擾,般若的力量無法阻擋呢?絕非如此。而是因為般若的加持非常大,能令自己重罪輕受,本要在地獄、餓鬼、旁生裡感受的劇苦,現在僅以疾病或違緣的方式即可化解了。

  過去我們學《入行論》時,也有好幾個修行人因家裡出現違緣,或身體不好等緣故,後來就退出了。他們認為:“沒修法時我很健康,可是一修法以後,身體馬上就不行了……”這種不懂佛理的見解,如今在漢地相當多。這些人學佛後遇到一點點挫折,就立即怪罪於法,然後退失信心,卻不知自己所感受的痛苦,皆是源於昔日的果報。

  這個道理,我沒有出家之前也不太明白。當時我家鄉有個修行不錯的人,病得十分嚴重,我就問一位善知識:“不是聽說他修行很好嗎?怎麼還會受這種痛苦?”那位善知識就引用了《金剛經》的這個教證,告訴我一些大德顯現上生病也是正常現象。後來我就記住了,直到學了《前行》,才發現它出自這裡。

  其實在歷史上,這種現象也是俯仰皆拾。比如唐玄奘的上師戒賢長老,長期主持印度那爛陀寺,德高望重,名震四方。玄奘到印度時,他已年過百歲,當他聽說玄奘來自東土大唐,竟然老淚縱橫、泣不成聲。原來,這裡有一段非常神奇的因緣:

  三年前,戒賢長老身患怪病,痛苦萬分。雖然他修行了那麼長時間,但仍無法忍受病痛的折磨,想要自殺了卻殘生。當天晚上,他就夢到了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告訴他:“你在久遠劫前,當過許多次國王,做了許多迫害百姓的惡行,本應墮落惡道長久受苦,但因你這一世弘揚大乘教法,利益了無數眾生,所以,地獄大苦報轉變成了目前的人間小病苦,你最好還是繼續忍受。再過三年,有位大唐僧人會來此拜你為師,求受佛法。你若將佛法傳授給他,身體就會康復。”後來,玄奘得受法要之後,他的病痛果然消除了。

  由此公案可以了知,有些大德顯現上生病,或者出現種種不順,這並沒有違背因果規律。同樣,我們普通修行人,學了甚深的空性法門或密法以後,生活中出現違緣,這也是將來世的大苦輕報於今生,就像本該被判死刑的人,現在只需要斷一只手或割一只耳朵就可以了。

  這個道理不僅在《金剛經》中有,《父子合集經》也說過:“若造眾惡行,當墮於惡趣,或外遇良緣,轉重令輕受。”有些人出家後經常生病,學佛後心情不好,乃至發瘋,這都不一定是壞事。倘若以三寶的加持力,將自己來世數劫中所受的痛苦,在今生一並償還了,那再怎麼苦也是值得的,畢竟比起三惡趣來,人間的痛苦實在微不足道。

  所以,這種因果關系,大家一定要明白。倘若別人學了佛、修了空性後,以前做什麼都一帆風順,現在卻是違緣重重、一波三折,那麼我們要用這種教言去安慰他,讓他在菩提道中不要退失信心。

  與之相反,今生中無惡不作的人,也可能因前世所造的微小善業,暫時會感受一些善果。例如,從前尼洪國家,最初七日天降糧食雨,接著降了七天的衣服雨,之後又在七天中降下珍寶雨,最後降下土雨,使所有的人葬身土下,死後轉生到惡趣。

  此公案在漢地《雜寶藏經》中也有廣述 :從前有個國王(優陀羨王),他有個特別寵愛的妃子,叫有相夫人。一天,有相夫人給國王跳舞,國王從她的舞姿中發現了死相,知道她七日後必將死亡。

  有相夫人得知後,請求出家,並答應死後若升天,會再來相見。國王因為對她特別執著,不答應她那麼快就出家,只同意她第六日出家。到了第六日,有相夫人出家後守八關齋戒,第七日早晨因飲用過多的石蜜漿,腹中絞結,即便命終。她死後得生天上,想起往日的誓言,於是去見國王。

  國王見她只是出家一日,死後就能升天,於是對出家生起了極大信心,自己也捨棄王位,傳給兒子王軍,前往寂靜處出家修行,並很快證得阿羅漢果。

  國王的兒子王軍繼位後,聽信讒言,不恤國事。國王愍念兒子愚癡,為了全國百姓,打算去教化兒子修善。

  王軍王聽說父王將至,非常高興。但他手下的奸臣說:“老王回來,你要將王位還他,你就當不了國王了,所以應把老王殺掉。”王軍王遂生惡心,派殺手去殺父王。

  殺手見到老王,將來意告訴了他,並說自己以前受他恩惠,不想殺他,但如果不殺,自己無法復命,回去只有死路一條。老王愍念他,就讓他動手。但殺手怎麼殺,也無法傷害他的身體。

  老王告訴他:“你回去替我跟王軍王傳個話,說他殺父、害阿羅漢,犯下兩個無間罪。若能好好忏悔。罪業也許可以減輕。”殺手答應後,再殺老王,才把他的頭砍下來,並帶了回去。

  王軍王見父親的頭,在路上耽誤那麼久,但仍顏色不變,知道父親已經得道。於是非常後悔,痛哭得昏倒在地,很久才蘇醒過來。此時,殺手把老王的遺言告訴國王,國王聽後更加悔恨。

  奸臣害怕國王怪罪自己,於是欺騙國王:“世界上哪有什麼阿羅漢,您不要信那些謊話,徒增煩惱。”

  國王說:“我父親的頭,死後多日,顏色不變,怎麼不是得道?況且我父在位時,曾有兩位大臣出家,並證得了阿羅漢果。他們的種種神變,我等親眼所見。他們涅槃後的捨利子,也造成了靈塔,至今還完好無損。你怎麼說這些不存在?”

  奸臣答言:“世間用幻咒術、藥力,也能出現神變。那兩個大臣,並不是什麼阿羅漢,過兩天我證明給您看。”

  他回去後,在阿羅漢的靈塔上挖了兩個洞,裡面各放一只貓,在洞裡飼養。並命人訓練這兩只貓,叫兩位大臣的名字,它們就出來吃肉;讓它們回去,它們就回到洞裡。如是訓練一段時間後,貓便養成了習慣。

  於是,奸臣讓國王來到靈塔那裡,說讓他看看兩位大臣到底是不是阿羅漢。然後,他大聲地喊兩位大臣的名字,結果兩只貓從洞裡出來,讓它們回去,它們就回到洞裡。

  國王見了,從此不相信罪福,也不相信有聖道,行為更加無惡不作。

  有一次,國王出去游玩,見嘎達亞那尊者在靜處坐禅入定,他認為阿羅漢根本不存在,於是便生惡心,拿土撒在尊者頭上,並吩咐左右隨從也用土埋尊者,以至於把尊者全部埋在土裡。

  當時有一大臣,信奉三寶。見此情景,等他們走了,趕緊為尊者除去土。見尊者神儀鮮澤,沒有被土污染絲毫,非常歡喜,以頭面頂禮尊者雙足。

  尊者告訴他:“七日後,天會降下土雨,國王及人民,盡皆覆滅。

  大臣聞後,心懷憂惱,把此事告訴了國王。並且自己私下挖一個地道,通向城外。

  七日之後,天上突然降下香花、珍寶、衣服,城內的人無不歡喜。奸臣告訴國王:“有此瑞相,皆由國王福德所感。那些沒有智慧的人,還說要降土雨,簡直是胡說八道。”很多人聽說該國有善妙的瑞相,也紛紛雲集到這個國家。

  此時,突然城的四門,降下鐵門,全部關閉,讓人無法逃出。天上也降下土雨,國王及人民全被埋沒,此國變成一座土山。只有那個信奉三寶的大臣,從地道中逃了出去。(就像當年林彪在北戴河的地下暗道一樣,那天我們去看了,據說有三十多公裡,從北戴河別墅一直通往山海關機場,還是很厲害的。)

  大臣到了嘎達亞那尊者所在之地,問:“國王及人民以何因緣,共同遭此災難?”

  尊者答言:“過去無量劫前,某國有一長者女,住在樓上。一天早晨,她在樓上掃地,灰塵隨手倒了下去,剛好有個化緣的比丘經過,污物全部倒在了他頭上。長者女見後,絲毫沒有忏悔之意。後來她嫁了一個好丈夫,很多女人問她以何因緣,得此良配。這個女人回答:‘沒什麼別的。只是我在樓上掃地時,將灰塵掃到比丘頭上。以此因緣,嫁了一個好丈夫。’其他女人聽後,也紛紛效仿。由是業緣,如今全感受了這個果報。”

  由此可見,這即是眾生的一種共業。那天我在玉樹地震現場,見到許多人被埋在地下、許多屍體被挖了出來,不禁暗自心想:“這些人往昔肯定造過同一個惡業,現在果報成熟了,就一起感受這樣的痛苦。”

  前不久,聽說有個特別有錢的香港女人,在上海舉行盛大生日晚宴,人均消費兩萬人民幣,一晚上總共花了數百萬。當時吃的是頂級蟹宴,不少信佛的大明星也到場了,很多媒體都罵他們,說他們不該參加。試想,晚宴上全部吃螃蟹的話,那要死多少眾生?再過幾世,這些人共同會感受什麼果報?真的難以想象。

  像幾日前的舟曲縣泥石流,死傷將近有兩千人。當時,那裡突降強降雨,晚上12點鐘時,泥石流沖進縣城,把人們全部埋在地下。所以,不管是兩千人也好、兩百人也罷,只要共同造了惡業,將來必會共同受報,這是一種必然規律。

  總之,行善者受苦、造罪者得樂,其實皆是由往昔業力所致。我們現在無論行善、作惡,果報雖不一定馬上成熟,但在來世、來世的來世也必會現前。《親友書》雲:“有者所造諸罪業,縱未即時如刀砍,然死降臨頭上時,罪業之果必現前。”《佛說立世阿毗昙論》 也說:“初造惡業時,不如火即燒,如灰覆火上,隨逐燒罪人。”又雲:“惡業未熟時,癡人謂甜美,其業既熟已,方知是苦難。”世間上有些愚癡的人,認為自己不受因果約束,殺生造業沒有果報,卻不知這只是時間早晚而已。你造業雖不一定馬上受報,但只要因緣成熟了,勢必會讓你感受痛苦。

  因此,對於因果的道理,我們要時刻生起定解、加以取捨,萬萬不能以“善惡無分別”、“萬法唯心造”等禅宗或大圓滿的高深法語,來輕視因果。蓮師也曾對國王赤松德贊說:“君王,我的密乘見解極其重要,但行為不能偏墮於見解方面,而要小心謹慎,不違背因果。否則,見解上一切萬法都不存在,不思善、不思惡,而行為也是這樣的話,就會善空惡空黑法漫布,見解也將成為魔見。同樣,見解也不能偏墮於行為方面,否則,行為上始終有實執,見解也是如此的話,將會被實有和有相所束縛,從而在輪回中無有解脫之日。”

  這個教言,大家一定要記住!法王如意寶也常引用《前譯教法興盛之願文》的教證 說,作為一個修行人,見解上,要依止龍猛菩薩的空性無二見;而行為上,則應隨學靜命菩薩的小乘別解脫行為。但如今很多人往往與此相反:見解上連小乘的人無我、四法印都不懂,基本的出離心、因果觀都沒有,行為上卻遠遠超過密宗的行為,這完全是一種顛倒。

  前段時間,不少人都在傳:藏地有個修行人,對許多信徒說:“你們在湖邊看著,龍王給我個伏藏品,我要從湖裡取出來。”然後就把一尊佛像用布纏在腿上,兩手空空地去到湖裡。他本打算偷偷解下那佛像,再當成伏藏品拿上來,沒想到,到了湖裡以後,腳一滑沒有站穩,竟然被淹死了。等他的屍體被撈上來後,人們才發現了他腿上的秘密。

  還有一個真事,是外面很多領導講的:有個修行人為了讓信徒生起信心,就把一尊銅佛像用布緊緊纏在腰間。過了幾天以後,佛像的印跡留在了他腰上。他就掀給很多人看,說自己身體自然出現了佛像……

  這種人,不要說大圓滿的見解,就連最基本的因果也不相信。就算是個在家人,也不敢如此輕賤佛像,他們卻敢這麼做,這就叫“善空惡空黑法漫布”,如此行為特別可怕!

  因此,蓮花生大士所講的見解與行為之關系,是特別關鍵的問題,希望你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若想成為一個佛教徒,即使造不了什麼善業,也沒必要以佛教的名義造下滔天大罪。正如蓮花生大士所說:“是故見比虛空高,取捨因果較粉細。”所以,我們即使有再高的實相見解,不管是大圓滿、大中觀、大手印,還是禅宗、淨土宗的殊勝見,取捨因果的行為也要細致入微,就像很多高僧大德一樣,絲毫的惡法也不做,點滴的善法也要行持。

  當然,因果之間的關系,只有佛陀才能徹底了知,誠如《大智度論》所言:“雖空亦不斷,相續亦不常,罪福亦不失,如是法佛說。”因果雖是空性,但並非斷滅;雖然相續不斷,卻也不是常有;眾生所造的罪福,永遠都不會失壞。這種法唯有佛陀的智慧才能揭示,其中的甚深奧秘,凡夫人的粗大分別念無法抉擇。所以,我們一定要對因果法門有甚深的認識。

  有人曾問帕單巴仁波切:“如果一個人證悟了空性,然後又造了罪,這對他有沒有害處呢?他會不會墮惡趣?”

  帕單巴仁波切回答:“假如真正徹悟了空性,那就絕對不會造罪。為什麼呢?因為證悟空性和生起悲心是同時的。”

  所以,一個已經開悟的人,定會謹慎取捨因果,不可能殺害眾生,肆無忌憚地造惡業。由此也可以推知,倘若一個人隨隨便便造業,對因果根本不重視,那他肯定沒有證悟空性。現在有些人口口聲聲說開悟了,但平時造的業相當嚴重,由此,他的真實境界也可見一斑。

  當然,對有些大成就者來說,為了利益眾生,行為像濟公和尚一樣吃肉喝酒,這對他的境界不會有任何影響。如《正法念處經》雲:“若知業果者,常見微細義,彼惡所不染,如空泥不污。”倘若真正了知因果,取捨方面會極其細微,即使造了罪業也不會染污相續,就像泥土無法玷污虛空一樣。顯宗《正法念處經》的這個教證,跟密宗的行為和見解頗有相似之處。不過我們作為普通人,假如渴望修持正法,就必須將取捨因果放在主導地位,見解和行為不能脫離或墮於一邊。如果隨著見解越來越高,行為也越來越如法,對眾生的悲心越來越強烈,這說明你的修行沒有誤入歧途。(怎樣根據一個人的行為推斷其境界,這在《十地經》中有很多方法。)

  ——索達吉堪布開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