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法師:夫妻相處之道
發布:廣結法緣
在我的信徒中,青少年不少,老年人也很多,但中年的夫妻為數更多。說到夫妻,過去的夫妻大多厮守一生,現在的夫妻則離婚率不斷增加。記得有一首歌,描寫夫妻彼此的關系,先說妻子唱:
自從嫁了你呀!幸福都送完。沒有好的穿呀,好的吃。
沒有股票呀,沒有田地房產;沒有金條,也沒有金剛鑽。
住的也不寬,用的也不全,哪一件教我過得慣;
這樣的家庭,簡直是殡儀館;這樣的家庭,簡直是殡儀館。
丈夫也跟她唱:
自從娶了你呀!每天聽你煩。你說投機商呀,我不干。
你說囤積戶呀,我是更不願;不做貪官,哪裡來金剛鑽。
良心你不管,名譽你不關,難道你要我做盜犯?
這樣的女人,簡直是原子彈;這樣的女人,簡直是原子彈。
對於夫妻之間的問題,在信徒中,找我協助處理的,也為數不少。例如:丈夫跑來跟我說,太太唠叨,廢話很多,嫉妒心太重,懷疑心太強烈,對家族都不友善,實在難以再忍受……。太太也來跟我講,嫁給這個丈夫,她不勝懊悔,不負責任,吃喝玩樂,搞婚外情,甚至家庭暴力,最好能離婚……。可以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對於家庭裡的這許多事情,實在講,我們一個出家人,也沒有經歷過這許多事故,很難幫他們調解。不過是信徒的家庭,也等於是我們團體中的一分子,總要給予一些關心、分析意見。
像有的先生跟我說,師父,請你幫忙我教訓、教訓我的太太。可是師父不是學校的老師,太太們也不是學生,不能像老師管教學生一樣的方式。有的太太跑來說,師父,先生如何、如何不顧家,請你幫我們來管管我的先生。你說那許多男士,有的年齡、學歷、事業,什麼都超過我,我不能因為我做一個出家人,有一個師父之名,就教育那許多男士們。總之一句,我說過的,我是一個垃圾桶,好事都不會告訴我,都是糾紛、吵架,都是難解的問題才來找上我。
夫妻沒有共同的信仰,這個家庭相處就不容易融洽。記得我在澳洲遇到一對台灣移民過去的夫婦,生活不成問題,但澳洲社會,除了大自然的風景之外,是一個人民生活很悠閒的地方,人事上都很逍遙自在。
兩個人因為退休了,也不得地方去,夫妻天天待在家庭裡,時間久了,慢慢的,你看我不慣,我看你不慣,就有意見產生。最初是語言不合,到最後生起氣來,甚至拍桌掼凳,摔壞東西。
後來我們在當地設立了南天寺,他們因為在台灣就有信佛的因緣,參加佛光山的活動,夫妻倆就來寺裡幫忙。之後,夫妻回家都互相分享在寺院服務的心得,怎樣接待、怎麼供應客人茶水、怎麼禮佛禅坐、怎麼煮飯揀菜……,話題多了,歡笑聲不斷。自此以後,家庭氣氛變了,夫妻也不再吵架,每天相親相愛。
有一天兩個人就談到,我們怎麼能友愛、和好呢?原來是因為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信仰,有佛教的道場可以服務奉獻。所以,我們成立佛光會以後,都主張先生來參加,要帶太太一起來;太太來參加,要帶先生出席。因此,人間佛教對於夫妻之間的和諧、尊重、相處,一定要有共同的信念、共同的語言、共同的生活,這對家庭就多了一層保障。
人間佛教不像過去的傳統寺廟,比方夫妻到寺院裡來,本來是雙雙對對,就有人來把丈夫帶到東方,把太太帶到西邊,合法的夫妻在一起,這在佛陀的制度裡,是被允許的天經地義倫理,為什麼一定要把他們分開呢?
有一對夫妻,兩個人是自由戀愛結婚的,結婚以後,因為雙方家庭都很有教養,所以沒有吵過架,不過夫妻彼此不講話,相互冷戰。這不講話很麻煩的,男人心裡想,太太你應該先跟我講話;女人心裡也想,丈夫應該先和我說話,誰也不肯先開口。平時你吃你的飯,我做我的事,家庭顯得很沉悶。
先生是一位音樂家,愛好音樂,很顧家庭,性格也溫和,從沒有疾言遽色;太太則是賢妻良母,把家庭打理非常好,打掃得一塵不染。十多歲的女兒在旁觀看,爸爸媽媽都這麼好,為什麼他們不親愛呢?小孩子也不懂。
有一天,太太在擦地板,先生在彈吉他,太太忽然把抹布放下來,說:“這一段很好聽耶。”先生一聽很驚訝的說:“你真的有聽我在彈琴嗎?”“怎麼沒有聽你彈,我天天都在聽你彈啊。”“你怎麼都沒有告訴我呢?”兩個人就想,好久以來,彼此誤會,冷戰這麼長的時間太不值得了。“我們從明天起,再回復談戀愛的時候,每天到公園散步十分鐘。”
其實夫妻平時要多溝通、贊美對方,常講我愛你,你愛我,這就能促進兩人之間的感情。現在有一些丈夫要上班去,說:“太太,再見!講一聲你愛我好嗎?”太太不肯講。“講嘛。”這個先生覺得很尴尬,還是說:“你講嘛!”“講什麼‘我愛你’、‘我愛你’,到了現在有什麼愛不愛!”其實,夫妻之間,愛是沒有時間的,愛是永恆的。
後來這對夫妻的女兒長大了,也有同母親一樣的性格,嫁給一個很好的男人,同樣的,彼此冷戰,互不講話。所以,男女雙方希望“對方要先對我好”,這一個觀念要修正。用愛才能贏得愛,就好比投資,你不投資哪裡有回本呢?
我曾遇過幾次,從台北那麼遠來到佛光山的婦女,一把眼淚一把鼻涕、氣憤、心情低落,說她要落發出家。我們一看,就知道這必定是家庭有了問題,當然問她,她也不肯直說。
你要出家,總要對你的家世做一些了解,你填一張表格,叫什麼名字、住在哪裡、家裡的電話、家裡還有什麼人?因為你要出家,總要直說,她把一切的資料都訴說了,但對於夫妻吵架,家庭糾紛還是不肯講,只是說家庭不好。
有了資料,我們另外打電話到她台北的住處。她的先生正在著急的時候,聽到我們告訴他太太的消息,非常興奮的問:“我太太在哪裡?我太太在哪裡?”我們就跟他說:“先生,太太是在我們這裡,但是你要愛她,她才能回家;你不愛她,她就在我們這裡出家了,我們是個寺廟啊。”
先生就趕快說:“請你們不能讓她出家!今天太遲了,我明天就來,我明天就來。”第二天,先生來了以後,讓他們夫妻談話,不要一個小時,夫妻雙雙笑逐顏開,手牽手回台北去了。像這樣的故事,在佛光山經常有之。
也因這樣的因緣,我們就在台北設立一個“觀音線”,由朱唐妹、李虹慧等人主持,讓一些因一時氣憤的夫妻們,有個申訴的時間、窗口,給他們一些建議,減少夫妻對立的情況。
過去我常常講一個笑話:先生下班回家吃飯,太太煮了一道清蒸板鴨,先生一看,鴨子怎麼只剩一條腿,就問太太:“怎麼你煮的清蒸板鴨只有一條腿呢?”
太太就說了:“我們家的鴨子都只有一條腿!”“亂說,我們家的鴨子怎麼可能只有一條腿?”太太說:“你不信,我帶你到我們家後院的池塘去看。”因為是正中午,鴨子正在休息。大家都知道,鴨子休息的時候,都把另外一條腿蜷起來,太太就說:“你看、你看,我們的鴨子不都一條腿嗎?”
但先生也不是那麼簡單就被蒙騙過去,他兩只手鼓掌,掌聲一起,鴨子受了聲音的振動,伸出另一條腿,即刻劃了水離開。先生笑著說:“太太,你看、你看,我們的鴨子不是也兩條腿嗎?”
太太沉著臉:“先生,你不知道嗎?因為你有掌聲,牠才有兩條腿的啊!”意思是說,我天天煮來給你吃,你一句贊美都沒有,就讓你只吃鴨子一條腿,如果你早一點給我一些掌聲,我就讓你有兩條腿吃了。
所以,夫妻相互贊美,偶爾先生買一點小紀念品送給太太,太太偶爾要贊美先生。贊歎也是佛教修行的法門。父母贊歎兒女,鼓勵比打罵有用;夫妻相互贊美,相敬如賓,自然感情增進;不開口的夫妻,必定都會出問題的。
其實,一個家庭裡也不只夫妻之間有問題,還有婆媳相處問題。尤其婆媳不合,讓一個男人夾在媽媽和妻子之間,實在難做人,一邊要盡孝,一邊要有情義,很難以兼顧。
有一對婆媳一直處不來,媽媽要求兒子必須跟媳婦離婚;妻子要丈夫搬到別處去,不要跟媽媽這個苛嚴的老太婆住在一起。
聰明的男人,就對媽媽說:“媽媽!我們才結婚不久就離婚,會給人笑話,也會說媽媽對媳婦不好;假如遲個半年,媽媽待她好一點,讓人家知道,我們家裡的婆婆很愛護媳婦,然後我們離婚,就不至於影響媽媽的名譽。”媽媽聽了以後,說:“半年我可以忍耐,但是你要有信用。”
兒子又對太太說:“我們現在剛結婚就出去,人家說我們不孝,今後也很難做人,這樣好了,以半年為期,你對媽媽好一點,跟她說笑話,讓她歡喜,人家知道我們家庭和順,然後我們再搬家,也不至於讓人家取笑我們家的婆媳相處發生了問題。”太太聽了以後也說:“半年我可以忍耐,我會照你的話做,但半年後我們一定要搬家喔。”就這樣,婆婆為了對兒子的承諾,就對媳婦有所愛護;妻子為了對丈夫的交代,從此對婆婆也恭敬孝養。
半年以後,媽媽對兒子說:“兒子啊,你可千萬不能跟媳婦離婚,她實在是好得不得了。”媳婦也跟丈夫說:“婆婆實在是對我們很慈愛,我們還是不能搬家。”家庭本來都沒有事,只是婆媳之間有了成見,一個男人夾在兩人中間,如何把成見消除,就需要智慧了。
所以我經常講,婆媳之間要跳探戈,夫妻之間也是要跳探戈。就是牙齒和舌頭,有時候一不小心,牙齒也會咬到舌頭。所謂“敬人者,人恆敬之”。待人好,什麼問題都能解決。就如現在一些做領導的人,對部下要愛護,要幫他解決問題,部下自然對長官就恭敬,那麼工作也會有效果。所以彼此體諒,彼此友好,人間的喜悅就會增加。
關於婆媳之間的問題,也有一則趣談。有一戶人家,因為端午節到了,婆婆就叫媳婦說:“媳婦啊,端午節到了,你要包粽子。”媳婦一聽,現代的女孩子,哪裡會包粽子,但婆婆的話,也不敢拒絕,就非常辛苦,跟別人請教、學習。
到了端午節中午,好不容易粽子包好了,就在粽子快煮好的時候,她想向婆婆報告,可以吃粽子了,卻聽到婆婆在客廳裡打電話,注意一聽,婆婆在電話裡說:“女兒啊,你的弟媳婦快做好了,你趕快回來吃粽子喔。”
媳婦一聽,頓時生起瞋恨,無明火燃燒。心想,我這麼樣辛苦、艱難的包粽子,你一點都不給我幫助,給我安慰,現在粽子好了,就叫你的女兒回來吃粽子。媳婦非常不服氣,把圍裙一解,廚房門一關,就回娘家去了。
大概娘家也不遠,回到娘家,進了門,正好看到媽媽,拿起電話,一看到她回來,就說:“女兒啊,你回來的正好啊,我正在要打電話告訴你,你嫂嫂的粽子包好了,叫你回來吃粽子啊。”這個女兒一聽,這才明白,原來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母女有母女的感情,婆媳是婆媳的感情,不是不好,只是程度不同,親密不同。
從包粽子的這一個問題,我們看到中國婆媳之間的問題,都是由於互相不了解,互相計較,互相比較,產生了多少問題。如果拿佛教來說,佛教也有一個趣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