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稱贊錯人,可能會影響別人的判斷


發布:果梵  

  假如稱贊變成動力了,那叫名聞利養,沒人稱贊他就不干了。所以「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我們用的方法對他的心境影響,我們要清楚,當然方法沒有一定,因材施教。這個人性格已經很沒有信心,你當然要鼓勵他;比方這個人很容易傲慢,你就別誇他,一誇就飄上來了。

所以教育一個孩子不容易,得要很用心觀察。孔子都是已經很確定,都觀察過、試驗過了,才會稱贊這個人,這是為天下負責。因為孔子講的話人家都很信,他假如稱贊錯人,可能會影響別人的判斷。

包含對當事人名符其實,才不會造成對方的障礙,名不符實對方可能就墮落了,尚且如此。何況我們沒有孔子這些智慧跟判斷能力,而輕視了毀謗、稱贊的這些言語,這是不妥當的,所以言語謹言的態度很重要。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七集)  2011/6/18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7-000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