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聞到好的教誨,馬上就去力行

發布:果林果梅

  我們剛剛談到,不傲慢、要謙卑,這個習慣要能轉過來,那還是要時時下功夫的。甚至每天比方寫日記找人家的好處,都看人家的優點就不容易傲慢。這個也是王善人指導他的學生、還有我們後世的人,叫「找好處,開了天堂路;認不是,閉上了地獄門」。剛好我們有一位王學長,他就有提到這個方法供養給大家,我們給他掌聲鼓勵一下。我們之前有講到,對的事要趕快去做,是!舜王就是「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聞到一個善的教誨、見到一個好的榜樣他就馬上去效法。

「若決江河」,他那種當下去力行效法的狀態,就好像什麼?黃河潰堤那種氣勢,誰都不能阻擋他斷惡修善的決心,若決江河那種改過的氣勢。我們很可能一個不如意,或者別人的一個調侃,我們就不想去做了,那這樣就不是舜王的好子弟了。我們效法這些古聖先王的精神。

  在姜太公勸周文王也說到,「宿善不祥」,宿就是停留,就是我們聞到好的教誨,然後停留不去做它,這樣的人生不吉祥。為什麼?對的不去做,就是隨順習氣,怎麼可能會吉祥?所以該道歉趕快要去道歉,該認不是,體會到了就去做,不要停留。覺得對的事那就要趕快去做,比方我們說要把法供養變成習慣,那這些學長他就馬上去做了。所以人聽到好的教誨,就馬上去做,這一生道德學問一定會有大成就,叫聞教便行,奚待更勸。聞到好的教誨,馬上就去力行的,他不需要再有人去勸導他,他就能有很好的成就。我們具體來看,我們可以每天寫日記,找今天所接觸到的,一切人的好處,我們就謙卑去效法他們好善的榜樣。

  接著,認不是,人一察自己不足他就不會傲慢,閉上地獄門。今天處世當中什麼話講錯了,什麼事做不妥當,都能每天沉靜下來反省。每天都這麼做,都寫日記變成一種很自然的習慣,最後就內化了,隨時都提得起來,都能找好處,都能認不是,這個傲慢就調伏掉了。這個學長還提到,可多為人服務奉獻自己,在服務、習勞中,在服務大眾的過程裡面,多見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之處,他就時時看到自己的不足去提升。所以在服務別人過程,能夠時時反省自己,在利人的過程當中是自利,自己也受很大的利益。而且在服務他人過程,會常遭人批評指責、受委屈,而能修謙讓,不與人爭。可能自己沒有做錯,還被人家批評指責,受到人家的毀謗,都能謙退不去跟人爭辯,這也是修謙虛的態度。剛剛我們講到這八不,就不抱屈,在任何一個因緣當中,不要生起自己受委屈的一個念頭。因為一覺得受委屈,可能就會埋怨,就會抱怨,這種情緒就一個接一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盡力就好了;不要覺得自己有委屈,進而又去怨人就不好。

  現在這個時代在處世當中,會有不如意,會有一些受到誤會、指責,這個也很正常。因為我們這幾代人,學習做人做事的基礎都比較不足。所以團體裡面有一些摩擦,有一些狀況出現,這個也是很平常的事情。而我們面對這些境緣,也是訓練自己的一種寬容的態度,我們「謙虛」前面講的,就是「度量」。師長常講一段話,我們把它放在心上,就沒有什麼不能包容的人事物,師長講的「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他的父母、他的爺爺奶奶,甚至他的曾祖父、曾祖母,都缺乏傳統倫理道德的這些教誨。所以幾代人都缺乏了,這個時候去指責,其實意義都不大。首先包容進而自己先做對,正己不求於人,不要求別人,正己自然才能夠化人。所以在這個時代,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首先自己要先做對,要先盡本分。我們自己都沒做對,再去講別人,人家心裡面也不可能會服氣。

  所以在《格言聯璧》當中,有一段話很好,叫「大其心,容天下之物」。大家現在再讀這個經句,邊讀這句話有沒有入心?大家剛剛在想這句話,有沒有深呼吸一下?大其心,深呼吸胸懷比較大了。大其心容天下之物,都能包容,都能寬恕,普天之下沒有我不能原諒的人,沒有我不能愛的人好不好?好的人叫會過日子,不好的人叫自己找苦吃。你不包容人,自己隨時都跟人家對立、埋怨,自己每天心情都很不好,所以隨順習氣,事實上我們都不自愛了,自己找罪受。

包容,假如很難不見人過,那我們學習一個態度,見任何一個人的過,都告訴自己,「就是我做得不夠好,沒有影響他,我趕緊做好」。就不會指責任何一個人的缺點,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心隨時保持謙虛,任何一個人的優點馬上學習起來,任何一個人的缺點馬上反省自己,那真的是德日進,過日少。剛剛這位學長講的找好處,認不是,馬上把它印在心上,今天開始每天晚上寫日記,把這兩項功課列上去每天寫。真的,欣賞別人優點的習慣就養成,觀照自己不足的習慣就很自然提起來了,就生處令熟,熟處令生。

  摘自:《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六十七集 2012/6/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