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 為什麼要把寶貴的人身去浪費呢?為什麼不去修持求解脫呢

發布:慧芝

  【若見城郭,當願眾生:得堅固身,心無所屈。】

  【廣釋】看見城市、乃至一切圍牆、欄桿等防護的時候,要普願一切眾生,得到堅固的身體,持好佛戒,戒如城郭,能夠防范貪瞋癡三毒的攻擊,能夠防止內心去起分別,耿直,沒有自私自利。

  【宣化上人簡釋-1974年版】假設見到內城外廓的時候,應該發願。當願一切眾生,得到堅固的身體,心中沒有彎曲,而是耿直,也就是沒有自私自利,大公無私。

  【宣化上人簡釋-1981年版】「若見城郭」:城就是我們所住的這個城牆。古來的城都造了一種城牆,中國有萬裡長城,那麼每一個京都又有城,所謂「三裡之城,七裡之郭。」這郭就是外城,城外邊的那道城,有外城、有內城。假如到這個城郭的裡邊,這出家人就「當願眾生」,「得堅固身」:這個身體也有城,也有郭,也把它做得很堅固,修得像金剛那麼堅固,永遠都不會破壞的。怎麼樣能修成堅固身呢?就要沒有欲念,你欲念若斷了,身自然就堅固了。為什麼這個身體不堅固呢?就因為欲念太多了,妄想太多了,所以把本身這種真正的精神都浪費了。

  「心無所屈」:心裡對什麼事情也不能屈服,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人一到富貴了,就這個吃喝玩樂、隨隨便便不守規矩了;可是到富貴這種的境界上,還是守規矩,還是不那麼淫亂,這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人在有錢的時候,可以有氣節,有操守,有志氣,是很容易的;到一沒有錢了,所謂「人窮志短,馬瘦就毛長」,人窮了,志氣也就沒有了;馬若瘦,那個毛也就顯得很長的。所以這個人一貧窮了,就沒有骨頭了,就變了。貧賤不能移這個「移」,就是遷移了,就是變了,改變他這種氣節了,沒有骨頭了,硬骨頭沒有了。「威武不能屈」,就是用什麼勢力來壓迫他,也不受屈服。能這個樣子,這才叫有堅固身。

  【大願法師簡釋】城郭,以前的城市,為了保護安全,冷兵器時代,所以他就會造很高的城牆,有外牆,有內牆,乃至於在裡面還有王城。

  廣義地來說,其實我們現在來修這個偈頌,是看到一切圍牆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修。乃至於我們看到高速公路和馬路兩邊防護欄的時候,我們都可以善巧用心,因為這些欄桿也是保護安全的。願一切眾生都能夠持好佛戒,佛戒如城郭,能夠防范貪瞋癡三毒的攻擊,能夠防止內心去起分別,執著,能夠防止犯罪!

  所以我們守護佛戒,就是如見城郭一樣,應該願一切眾生心無所屈,不為煩惱妄念所動!

  能夠持戒清淨就“心無所屈”,心裡面沒有恐懼,沒有驚慌,信心、道心都能夠無能勝,都能夠增上。

  心裡面如果有所屈就會懈怠。懈怠之相有很多種:

  第一個是雖然生起了無常心,知道一切都是無常的,但是跟家人,跟朋友談天說地的時候,就會隨他們的分別念而懈怠,耽誤修法。所以這個時候要提起正念來,念修此偈,“得堅固身,心無所屈。”

  “得堅固身”就是證入空性智慧,成就金剛不壞身,悟入不生不滅的法身。這個是不可壞的堅固身,“得堅固身”。法性身、空慧身是堅固身。

  第二個是雖然領悟到經論智慧,並且對三寶也有恭敬心,有信心,但是整天都是忙忙碌碌去做一些瑣碎的事情,占用了寶貴的時間,不能夠腳踏實地修持。所以這個時候應該要念修此偈,猛醒回頭,放棄去經營那些瑣碎的事情。

  蘇東坡有一首詞裡面說,“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雖然是這麼說,但是凡夫眾生很難做到。

  白居易詩上說: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隨富隨貧且隨喜,不開口笑是癡人。

  所爭的那些名利就好像爭奪蝸牛角上的那一點點空間一樣,微不足道。我們的身體又很脆弱,石火光中寄此身,好像電光石火一樣,一剎那就滅了。為什麼還要把寶貴的人身去浪費呢?本來這麼難得的一個解脫的機會,而且一剎那就可能會失去,我們為什麼還會不去修持,不去求解脫呢?這樣子是很愚癡,不開口笑是癡人。

  第三個是雖然已經了知到今生的瑣碎事情都是毫無意義的,都是煩惱之因,但是因為親情牽扯的緣故,不能夠捨棄今生今世。

  在這個時候就要修持輕現世、重解脫,要修持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雖然事上我們能夠去做好它,並且就在做事裡面修行。關鍵是我們的心不要執著在外境上。所以要能夠不可得為世間意。所以不是說事相上放下,什麼事都不做,而是我們的心不分別、不執著,心放下。

  第四個是雖然具有甚深的法要傳承,法本也有,萬事具備,他心裡面也很想修、很羨慕修法,但是不能夠實修。要念修此偈,提起正念來。

  第五個是雖然廣聞博學,但是不能夠利益自他,不能夠付諸於實踐。所以要念修此偈,起實修,成為一切眾生依靠的城郭。

  第六個是雖然懂得諸法實相,“雖懂實相見解平庸死”,雖然他有很殊勝的見地,諸法實相呢,他都通過推理,通過學修已經理解了,有了解悟了;但是不能夠依見起修。所以這個時候應該要念修此偈,來實證不生不滅的堅固身。

  “得堅固身”是成就空性智慧,“心無所屈”是能夠不懈怠、勇猛精進。城郭能夠保護城裡面的眾生不受傷害。同樣的,我們要守持佛戒,保護我們的法身慧命不受傷害,保護我們的正知正念不受染污。

  【海雲繼夢法師簡釋】見到城郭,用現在的話講,就是見到都巿,但是以前的城巿又和現代的都巿不大一樣,它主要是做防衛用的,所以有城牆(郭即城牆之意)。城牆表示堅固,現在我們從外在的現象轉為內在的心境,就是「得堅固身,心無所屈」的境界。

  城牆除了可以御敵、保護居民之外,在我國江南地區還可以拿來當堤防,有防范水災的作用。所以城牆本身一定是方方正正,十方堅固的。我們的心也應該要能防范外來的敵人,就是貪瞋癡。貪瞋癡從哪裡來?從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所引起來。對好的境界會貪著,對不好的境界會揚棄,在貪著與揚棄間,心就開始受到外塵的干擾,煩惱也由此而來。

  好的我們想要留住,但它卻是無常的,留不住;不好的我們想要捨棄,但它也是無常的,常常又捨不掉,等你快要適應了,它又走了。這些都是塵境的影響,當心不堅固的時候,很容易就會被外境所折服。所以看到外面的境界時,要能時時提醒自己,觀照自己。

  當然現代的城巿已沒有這樣的城郭(廓)了,但我們仍能發現一進入城巿,一切就顯得特別繁榮,這時候便可將願文改為「若見城巿,當願眾生」,然後將所見的繁榮景像轉過來,讓自己內心的生命也能增長繁榮的本質。文辭如何立意,可依各人的情況與境界而定,這只是一種心性的訓練,語言文字都是媒介,我們可以透過它來靈活運用,但不可反被限制住了。

  當現象改變時,要懂得如何調整法意,而不是死背經文。像各位插花,見到所插的花應該會有許多話可講,有不同的境界可以轉。譬如不同的花,代表的意義是什麼?一個苞、一朵盛開的花,還是一片葉子,甚至花器,當下能不能把這些現象轉化為心境,這才是修行,而不是執著在文字上。

  我們以什麼心做事,最終就會成就什麼。做事有外在和內在兩種結果:外在結果是暫時的,一如過眼雲煙;而內在結果卻對生命有著長久的影響。回顧人生,會發現以往經歷的種種,曾經那麼“真實”的生活,曾經那麼讓我們耿耿於懷的人和事,都被時間過濾成了一堆前塵影事。但我們要知道,這一切並未完全成為過去,由此積累的心力和造就的人格,將繼續影響未來生命。所以,學佛的關鍵正在於善用其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