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遠離散亂即是吾忠告

發布:迷覺

  【智海撷貝】遠離散亂即是吾忠告

  司庫侍者以及家主等,雖是寺院家中骨干者,

  二取分別生起掛慮因,遠離散亂即是吾忠告。

  “司庫”就是掌管倉庫、財務的人,“侍者”就是上師的侍者。這些人在寺院和道場中都是骨干,比較有權力,別人也會很尊重。但這是“二取分別生起掛慮因”。“二取”就是能取和所取,執著的這個心叫能取,所執著的法叫所取。“二取分別”主要就是執著。“生起掛慮因”,會增加自己的妄念,以及對世間瑣事的執著,在相續中也自然會增加一些掛念和憂慮。“遠離散亂即是吾忠告”,若是能夠安住、守護自己的心,做什麼都可以。若是心非常散亂,不能安住,就不要做這些事情。

  先修好自己這顆心。若是發心到位了,再去無私地奉獻、付出,去行持佛菩薩的利他事業,這種心是菩薩心,這種行是菩薩行。你發心到位了,行為也到位了,你直接就成為菩薩了!這是最最殊勝的方法,直接讓你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發心的時候,一定要是無私的,沒有私心雜念的。現在好多居士都在發心,幫助上師三寶弘法利生,真的很了不起,這是對上師三寶最大的供養,對父母眾生最大的布施。但是發心很重要!如果有這個發心,也有這個能力和緣分,就一定要做到。否則,不要盲目地發願,盲目地做。現在大部分人都做得很好,只有極少數人做不到,剛開始非常積極,可是沒過幾天、幾個月,連人影都找不到了。不能這樣欺騙上師三寶,欺騙父母眾生!

  先要慎重考慮。如果有這個發心,有這個能力和機緣,一定不要錯過。以前講戒律的時候也講過,你因為怕犯戒而不受戒,是大錯特錯的!如果你不受戒,永遠不會解脫,不會有成就。你學佛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解脫成佛啊!所以不能因為怕犯戒而不受戒。有的人認為:“犯戒的罪過那麼大,還不如不受戒呢,我先等一等吧。”這種人一定會錯過今生解脫的機會,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就。因為機緣是不等人的,死亡是不等人的。我們應該受戒,然後好好地護持戒律,盡量別犯戒。如果實在護持不住,犯戒了,就猛力忏悔。

  同樣,幫助上師三寶做弘法利生的事業也是,這樣殊勝的機會不可能總有,若是你不抓住就會錯過的。如同暇滿的人身一樣,錯過了就不會再有了。現在,在這麼多皈依弟子當中,能發心弘法利生的人有幾個?好多人都沒有發心,沒有來做這些事情,就是福報不夠。這樣的機緣和福報不是誰都有的,最好不要錯過。若是你有發心,有能力,有機緣了,就要做好。

  作為一個修行人,不能輕易立下誓言。以後有機會我們可以學習《二規教言論》,裡面講的是做人的規矩。誓言堅定的人,不用說人,連天魔外道都害怕。決心不能隨便動搖,誓言不能輕易改變。有修有證的人,不可能輕易立下誓言。既然立下誓言了,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動搖,縱使捨棄生命也不會捨棄誓言,就像刻在石頭上的字一樣,不管遇到怎樣的風雨,也不會被抹掉。

  有的人發心做事情也是盲目的。過幾個月連個人影都找不到了,這種人容易招魔,那些天魔外道、鬼神都不害怕這種人。為什麼呢?容易動搖啊!天魔外道也有各種迷惑、誘惑眾生的手段,他們會把容易動搖的人作為目標。所以,不管做什麼事情,穩重和定力是很重要的。為什麼有的人有威儀?他的人品穩重,信心堅定,那些天人、鬼神都不敢侵害他,也不敢輕易擾亂他。

  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為什麼最後在菩提樹下圓滿成道了?依靠的也是堅定的信念。他在菩提樹下簡單地鋪了一個草墊,入座的時候立下誓言:若不成道,粉身碎骨也不下座;即使肉體分散了,骨頭壞死了,雙腿也決不散開。在這個過程中,魔王波旬也沒有閒著,給佛陀制造了好多的對境。他幻化出各種形狀的鬼魔來擾亂佛祖,一般人見了,會被嚇得魂飛魄散的,但佛祖沒有畏懼,也沒有生起嗔恨心。魔王波旬又以神通變化出很多美女來誘惑他,佛祖也沒有動心。釋迦牟尼佛就是以這樣一個堅定的信念,最終成道了,勝利了。所以說,堅定的信念非常重要!

  心的這種定,本身就是一種力量,這個力量不可思議。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心到處都有,萬事萬物都是自心的顯現。在萬事萬物以外,找不到心。若是心的力量能夠集中到一起的話,萬事萬物、整個法界的力量就都集中到了一起,這個力量不得了啊!誰能超越?如果我們的心散亂了,力量就散了。你仔細觀察自己的心,它一剎那也不停;在一個剎那當中,它會有很多的起心動念,統統都是妄念。心的力量沒有集中到一起,所以就沒有力量。我們超越不了這些物質,現在是物質降伏了我們,控制了我們,牽引著我們。所以一心很重要,堅定的信念很重要。

  同樣,發心做事情的時候,若是有一個堅定的信念,誰也難不倒你,再大的困難也無法阻礙你。其實做任何事情都一樣,都要靠一個堅定的信念。愚公移山靠的就是堅定的信念。但是我們一遇到事情,心就散了。

  我們現在總是懷疑自己,總是覺得“肯定不行”。一懷疑,心就不定 ,力量就散了,不是一而是二了。所以我經常強調一心一意。一心一意是成就的根啊!依止上師,學修佛法,皈依三寶,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心一意。一心皈依了,你才能進入佛門;否則在表面上看是皈依三寶、進入佛門了,實際上這種皈依是假的,也沒有“師已攝受”。這樣的人,連暇滿的人身都不是,不可能有學佛修行的機會,也沒有解脫成佛的可能!

  學法也要一心一意。我們經常講法門是平等的,但為什麼還說某個法門殊勝呢?這是根據眾生的根器講的。法門本身是平等的,沒有高低,沒有殊勝與不殊勝之分。但是對眾生來說,卻各有不同。每個眾生都有與自己相應的法,都有與自己有緣的法門。對某個眾生來說,法門有殊勝與不殊勝之分,和自己相續相應的法才是殊勝的,因為修這樣的法門才能受益,才能成就。若是法和相續不相應,法門再殊勝也沒有用。八萬四千法門中,你應該選擇一個和自己相續最相應、最有緣分,自己所希求的、最能受益的法門。把這個法門學通了,一切都通了。

  一個屋子,東南西北都有門,從哪個門都能進去。你選擇的時候,要看自己在哪個方向。你明明在東邊,卻選擇走西門,這樣就要繞一圈,不僅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而且還容易迷失自己,所以沒有必要繞一圈。相應的法也是這個意思。“根基”與“意樂”,就是講自己希求的法,與自己相應的法。我們選擇能從中受益的法就行了,沒有必要再去學修其它的法。如果你修行到位了,有智慧了,八萬四千法門不用都學,一聽聞就能領悟。如果修行沒有到位,還東學西學的,最後什麼也得不到。

  就像猴子抓兔子的故事。猴子心眼多,遇到西瓜地了,覺得西瓜好,就抱個西瓜回來了。半路上又遇到了桃樹,又覺得桃子好,就把西瓜扔了去摘桃子。沒有多久又遇到了兔子,於是又把桃子扔了去抓兔子。最後兔子沒抓到,兩手空空哭著回來了。同樣,如果今天覺得這個好就學這個,明天覺得那個好又學那個,臨終時就會兩手空空,帶著遺憾與懊悔離開這個世界。所以要一門深入,腳踏實地地學修。

  我們現在所學的這個法特別殊勝,要理論有理論,要實修有實修,要次第有次第,從基礎到最後,應有盡有,圓滿無缺,到哪裡都找不到這樣的法,找不到這樣的機緣。你們到別的道場、寺院看看,哪有每天這樣苦口婆心講法的?哪有這樣完整而又全面的修持方法?就是福報不夠。沒有福報的人,肯定認識不到這個法的殊勝,就像是在垃圾堆裡撿到了如意寶,但是沒有認識到它的珍貴,覺得就是一塊石頭,又把它扔回垃圾堆裡了,這就是沒有福報。若是你認識到了,珍惜了,把它供起來,向它求,它什麼都能給你,這就是你的福報。

  珍惜機緣,腳踏實地地修。先把心定下來。你選擇了法門,心卻沒有融入進去,總是飄忽不定的,無法得到法益。有的人說:“我老了,如果不念佛,到時候不能往生怎麼辦?”你有這種心態就危險了。若是你心能定下來,上師三寶自有安排,到時候都會有的。每一個法門都是一座法界機場,你想飛到哪裡都可以。你想飛到西方極樂世界,有這個航班;你想飛到東方現喜剎土,也有這個航班;你想飛到其它任何一個佛菩薩的剎土,都沒有問題。最主要的是你先把票弄到手。

  你到機場了,卻沒有票,哪裡也去不成。你先把自己選擇的法門學好、修好,這就是票,法界通用的票。票到手了,你到哪裡都可以,不分地區,不分剎土。有的人認為去西方極樂世界肯定要買西方極樂世界的票,去東方現喜剎土必須要買東方現喜剎土的票。其實有不同的票,也有通用的票——法界通用的票!你可以不去西方極樂世界,先到娑婆世界,到地獄或者餓鬼道裡度化眾生。

  我們看那些大德高僧的傳記,很多大德高僧到臨終的時候,沒有選擇去西方極樂世界,而是選擇了去地獄,因為他想去度化地獄裡的眾生。這種心量不得了啊!我們哪有啊?若是真讓你選擇的話,你肯定會選擇去西方極樂世界。“我要去見阿彌陀佛,我要去享受西方極樂世界的待遇啊!我為了往生極樂世界,那麼精進地學修,經歷了那麼多苦難,我必須要去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別的目的,就是想享受。這種發心還是沒有到位。

  不用顧慮那麼多。如果你能把自己完全交給上師三寶,上師三寶自有安排。這個法界機場是上師三寶修建的,他們有這個權力,你想去哪裡,他們可以專程送你。即使你想到地獄也可以。但是有這個願望的人肯定很少。很多大德高僧都講過:“世間的一切瑣事都隨緣。我是下地獄還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順利還是不順利,都交給上師三寶了。上師三寶讓我受苦我就受苦,讓我享受我就享受。我只是弘法利生,其他的事就不管了。”有這種心,一切就都有了。

  但是很多人是都放不下這個“我”,非要考慮這個“我”。“臨終的時候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若是阿彌陀佛不來接我怎麼辦呢?”這種心態,根本沒有深信阿彌陀佛。“我怕去不了西方極樂世界。”還是沒有放下自我,還是沒有放下私心,所以會害怕。如果你真是為了眾生,怎麼都行。只要能利益眾生,在哪裡都可以,哪怕是到地獄也心甘情願。

  如果想解脫、成佛,首先要選擇一個相應的法門。我們現在學修的這些,從基礎到最後,從解脫到成佛,方法應有盡有。所以我們應該堅定信心,腳踏實地、一心一意地學修。把心定下來,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法裡。

  成就靠一心,有一心才能成就。蓮花生大士曾經講過,遠離疑惑才能事事如意、心想事成。疑惑是二心,一心不能二用。“一真法界”,法界只有一個,真心只有一個,沒有兩個。兩個是妄念不是真心。所以說,一心一意地學,一切都會吉祥,一切都會圓滿。一心一意本身就是一種定力。遇到對境的時候,不能動搖,忍耐一下,它就干擾不了你,傷害不了你。

  我們講過忍辱波羅蜜,忍辱本身就是不動。內外的干擾都能忍,才能成功。我們現在心總是在動,就是因為還不明理,修行還不到位,沒有智慧。其實沒有必要心動,這些都是自心的幻化和游舞,都是假象,都是如幻如夢的。比如晚上夢見老虎來吃自己,害怕得不得了,渾身都是汗,醒過來的時候,心還在狂跳。為什麼害怕?就是因為當真了。等你清醒的時候,心才踏實了,知道那些都是假象,也就解脫了。

  從黑夢中容易醒來,從白夢中很難醒來。若是能醒來,就知道一切都是自心的幻化與游舞,都是假象,沒有什麼可愛的,也沒有什麼可恨的。那時,心才會徹底安寧,徹底解脫。沒有醒來之前,心要得到安寧清淨,解脫自在,是不可能的。看破了才能放下,放下了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

  一門深入,一心一意地學修,守護誓言,堅定信念,這是一切成就的根本。所以,既然發心做利他的事情,就不要動搖決心,捨棄誓言。捨棄誓言就是捨棄一切。

  我們有寺院、有道場,需要管理人員、工作人員,需要大家的共同發心和努力。每個人都要盡己所能、全力以赴,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情。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有一些坎坷和挫折是很正常的。只要不動搖信念、不捨棄誓言、不捨棄目標,能夠忍耐,一定能成功。

  你從家裡來到高原雪域,來到朗措瑪寺,要翻山越嶺,這是必須要經歷的,別害怕。如果你遇到山水阻礙,不敢再往前走,害怕了、退縮了,就失敗了。如果你能繼續向前走,堅持到底,最終才能到達這裡。學佛修行與做利益眾生的事情一樣,不可能沒有坎坷。

  佛在經中講過,有佛就有魔。哪裡有吉祥,哪裡就有不吉祥,都是相對的,都是緣起法。肯定有順利的時候,也肯定有不順利的時候。如果我們不管遇到逆境還是順境,都不動心,那麼它們都是成就你的因素與助緣。

  順境和逆境相當於兩只腳。如果你只靠一只腳,怎麼走路,怎麼能到達地方?在修行的道路上,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接受,都要經歷,這樣才能到達目的地。遇到順境了不要高興得太早,不要動心;遇到逆境了也不要害怕,沒關系,都會過去,都是無常,都是緣起。從空性的角度來講,都是假象;從無常的角度來講,都是剎那的變化。

  什麼叫平等?都是一樣的無常,一樣的虛假,這叫平等。做任何事情都沒有一帆風順的。如果認為應該一帆風順,這是凡夫的一種偏見。我們不能有偏見,好事、壞事都一樣接受,這叫覺悟。所以我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遇到任何對境都不要當真,都要堅持做下去。有的人剛開始還好,時間長了就後悔了,放棄了。有的人不敢再發心了。這都是錯誤的,這說明你當初的發心不正確。有什麼可懷疑的?有些人是這樣的狀態,如果他人高興了,心裡就想:“我做的這些事情挺不錯,挺有意義的。”如果他人不高興了,就後悔了。這說明你發心不到位。若是一心只想著“我就是要奉獻,就是要付出”,然後不求回報,沒有要求地做。他人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對自己是何種態度都無所謂。

  我們現在好多時候的發心是錯誤的,認為是給佛做的,給上師做的,給道友做的。其實這些都是給自己做的!因為這些善根與福德,都種在自己的相續中了。我們的相續、阿賴耶識相當於一塊田地,不管你做了善事還是做了惡事,都等於將種子播撒在了那裡,將來都會發芽結果的。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的心念沒有轉過來,覺得是給上師做的,可上師還不滿意、不高興,還對自己怎樣怎樣……就是發心不正確!所以我們應該把心念轉過來,這樣就不會有“我為他人做事而得不到理解”的困惑與煩惱了。

  佛法裡講,遇到貧窮的人就是遇到福田了,心裡應該高興,這是機會啊!可我們哪有喜悅啊?我們組織放生的時候,有的人心裡就想:“不是前幾天才放過麼,怎麼還要放啊?”一說要建廟,要塑佛像,要建佛塔,要建道場,心裡又想,“啊?怎麼又要建啊?”不應該這樣,應該生起歡喜心:“機會來了,福田來了。”有的人想:“我沒有能力啊!”沒有關系,一分錢能拿出來吧?不拿也行,只要真心地歡喜,意念隨喜也行。我們還可以做意幻布施和意幻供養。若是心地清淨,發心到位,意幻供養和實物供養沒有任何區別,這是佛在經中講的。我們連意念隨喜都做不到嗎?連起心動念也沒有了嗎?不可能吧?

  佛在經中講隨喜的功德,原因就在此處。但若是生不起歡喜之心,就很難做到意念隨喜。凡夫被貪嗔癡等煩惱障礙住了,最容易的事情反而做不到。把一滴水放進大海裡,這滴水就與大海成為了一個整體,只要大海不窮盡,這滴水就不會窮盡。同樣,一分錢就好比一滴水,你把它放進上師三寶功德的大海裡,它和上師三寶功德的大海就會成為一個整體。隨喜上師的事業,隨喜三寶的功德,上師三寶所積累的功德自己就能得到。多好的機會啊!

  隨喜的時候不要勉強,有多大的能力就用多大的能力。一角錢、一分錢都可以。但我們現在都不敢這樣做,不顧這麼大的功德、善根和福德,都顧面子。你的面子算什麼?在六道輪回的過程中,你的面子早已經丟光了,還在乎面子!人就是這樣愚癡顛倒。其實做功德、修善根、積福報一點都不難,但是都不會做。若是會做的話,積福是特別容易的事。

  佛給我們講的法夠圓融的了。如果你沒有實物供養,可以做意幻供養;如果你沒有實物布施,可以做意幻布施。就是一個意念,特別容易。但是有的人還是不做。

  修行要隨緣,機會來了要抓住,要珍惜,然後盡自己的力量做,不勉強,保持適度。做功德、做善業也不能太過度,太過度了也是一種造業,不緊不松,隨緣而做。若是你有智慧,會修行了,修行不可能給你帶來壓力、煩惱和痛苦。因為佛法是解除煩惱的,佛法是解除痛苦的,佛法是解除束縛的。所以大家要珍惜機緣,認真做事,堅定信念,守護誓言。這些非常重要!

  ——摘自達真堪布上師《三十忠告論講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