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怎樣理解一切勤作即為修習過

發布:迷覺

  問:“為了早日圓成佛道,我們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但怎樣去理解《大圓滿願文》中的“一切勤作即為修習過”這句話?

  答:“勤修”在這裡可以理解為特別執著地去修。對法也不應該有執著,對法的執著也是一種障礙,應該不緊不松。佛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弟子跟阿難學禅修,始終沒有成就,有一天他去向世尊請教。世尊問:“你在家時擅長彈琵琶嗎?”他回答:“極為擅長。”世尊又接著問:“那你彈琵琶所出的妙音,是在琴弦極度繃緊時發出,還是在琴弦十分松散時發出?”“兩者都不是,只有松緊適度才能發出妙音。”“那你修心也與之相同。”

  真正證悟大圓滿的時候,在那個狀態中,是無修無證的。從諸法本體的角度來看,都是無實有的,都是空的。但是從諸法顯現的角度去看的話,都是不空的,都是實有的。

  精進和不勤修,這兩個矛盾嗎?不矛盾。勤修,執著地去修,是修法的一個過患。那我們可以不勤修了嗎?也不是。你真正證悟大圓滿以後的修,和現在修還不一樣。那個時候不用為了自己的成就而修,而是為了表法。

  很多佛菩薩再來的人,他們從小聞思修,也都是表法,是為了自己所化的眾生。有時他自己的境界很高,但是還宣講小乘法,宣講人天乘,這是為了隨順所化的眾生的根基。他度化眾生的時候,必須要和眾生有一個共同的修法,這樣這些眾生才會來學,才會來修。如果說他現在境界很高了,他在上面修,讓眾生在下面修,眾生是不會接受的。這時候,他自己也必須要去下面修,這是表法。

  佛在印度菩提樹下是示現成佛,他在密嚴剎土中早就成佛了。他離開皇宮,到森林裡去,出家修行,為什麼要經歷這麼一個過程?也是為了給眾生表法。他當時所化的眾生都是小乘根基的。對佛來說,在皇宮裡和在森林裡有什麼區別啊?他就是為了所化眾生。他苦修六年,這也是表法。他告訴眾生,尤其是那些小乘根基的人,你要看破紅塵,必須要離開世俗,你到森林裡、山洞裡苦修才能成就。

  大圓滿的境界裡沒有因果,但是不等於不用取捨因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的作用永遠是不空的,因果的規律是不會變的,這是諸法的實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