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活、生死,缺一不可,懂一些《黃帝內經》

發布:慧芝

  修行就要從三個方面下手,第一,生命,第二,生活,第三,生死。缺一不可。有的人,一學佛就用大腦思維,想要我怎麼樣學,接受知識就能開悟,能成佛。這就是典型的缺少生命的方式。第二種,有的人一學佛,就追求各種神異的境界,喊著什麼都不要了,趕緊解脫。這就是缺少生活的方式。第三種,學佛只是用來點綴一些生活,熱衷於追求佛門的名利,比如找哪個活佛灌頂,或者自己修一個法,讓別人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這個類型就是缺乏生死的方式。

  不管是生命,還是生活,還是生死,三個都缺一不可。缺少一個,你修行的路都不夠圓滿。這次主要從生命觀來講。你要修道,就要用生命去體驗道,不要單一的靠佛理來體驗道。那都是有誤差。

  末法時代眾生修行,最大的毛病,就是以大腦思維維多。而這一點對修道卻是很大的障礙。從生命來講,就是從身心兩方面來講。大家去看,現在有許多講儒家經典的,道理很多,但人就死在六個字上:說得到,做不到。明知道要怎麼孝順,但就是做不到,為什麼,身心無法協調。身心沒有轉化,你單單從語言思維就想要改變自己,很難。

  在調整身心一塊,比如天台宗有童蒙止觀,六妙門。通過調整呼吸來調節身心。這也是調整身心的方式。在調整身心一塊,上座部佛教講的比較多。而大乘佛法講的比較少。大乘佛法主要是用來利益他人的,但你要利益他們,你先要能自修,對不對。

  自修還是無法從身心兩個方面下手。身心是互相影響的。一個人的命運,是由他身體的構造所決定的。你要改變你的命運,改變你的心,先要能改變你的身體構造。這一點,我想許多人都沒有覺察到。

  有人學佛很久了,如果他生理沒有改變,他命運一定無法改變。那不過是在大腦思維上下功夫罷了,多了一些佛法的知見,對修行解脫沒有任何關系。早先時,我也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斷不了煩惱習氣,後來看了《黃帝內經》,終於有所啟示,就是身沒有轉化,心也沒有轉化。古人講的,要以醫入道,是很好的。

  作為中國人,是很有福報的。印度的修行人,對生命科學的探索,也是很了不得的。包括在現在,有的印度人,他能修到,連續二十多天不吃飯,不喝水,他仍然能活。他是怎麼活的。人不僅靠食物獲取營養,其實人時刻都在吸收天氣和地氣,而且每個毛細血孔都會呼吸。但一般人身體粗重,他對天氣地氣吸收,已經很微弱。所以就要通過食物來補充營養。

  這也解釋了,法華經說的,有的眾生以禅悅為食,法喜為食。你看禅悅是什麼,法喜是什麼,怎麼當飯吃。其實不是當飯吃,當它確實能給人體補充營養。

  我想,作為漢地的佛子,能懂一些《黃帝內經》,實在是很美妙的事情。你不要覺得,這和修行無關,和佛法無關。修行就從生命起修,《黃帝內經》就是一本生命科學。為什麼不好好重視呢。也許,他可能解決你修行中的許多困惑。

  大乘佛子注重菩薩行,是很值得贊歎。但也出現一個問題,就是目標很高大,行持和修行上,卻跟不上。許多大乘的教義,卻往往成為空話,這很可憐。就像修禅宗的,變成狂禅。都是因為沒有從生命的角度出發來修行。

  修行是很真實的,你要怎麼轉化身心,這是個大工程。歷代祖師在修行時,第一步就是降服這個身。記得,是先降服身。以前人要修行,必先修苦行,或者去拜法華經,拜到身體完全轉化時,智慧就開發了。像慧思大師,他拜《法華經》,後來頭上湧出五個如同五岳,智慧如湧。這也是祖師轉化身心的過程。

  現在我一般都不喜歡說學佛,許多人把學佛當成了學佛的知識。而且現在佛法知識理論,實在是多之又多。所以我喜歡用修道,修道啊,要用你的生命去修,不是用你的大腦去分析這些知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