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 學佛從哪裡下手?章嘉大師的教誨

發布:清淨乃空

學佛從哪裡下手?我年輕的時候,第一次跟章嘉大師見面,我就拿這個問題向他老人家請教。我們知道佛法殊勝,佛法好,有沒有方法讓我們很快能夠契入?我提這個問題。老師看著我,我看著他,我看著他等待他的開示,他看著我心浮氣躁,不說話。

這是很多年之後我才搞明白,當時也不敢問。很多年之後明白了,問題提出來是正確的,為什麼不答覆你?因為你心浮氣躁。心浮氣躁,這個耳朵進去,那個耳朵出去,你不會記住。所以他看著我,看了半個鐘點。好像在修定,專注!我專心在等待他老人家的教誨,專注,專注就是修定。半個小時定下來了,他就告訴我,說一個字,「有」。

我一聽說有,精神又起來了,又不行了。所以第二次他又不說話,說一個有,大概等了六、七分鐘,我們又恢復到靜態,告訴我「看破、放下」。你看看,這多簡單,琢磨差不多搞了將近一個小時,可是這種教誨讓你一生都不會忘記,你才會重視。

看破是明了事實真相,明了之後不能放在心上,不管是自性,自性不可得,不能放在心上;自性所生的萬物也是假的,也不可得,都不能放在心上。看得清楚,看得明白,那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放在心上是定功,功夫。不受境界影響,連自性都不受影響,都不能夠放在心上,心上有一個自性,壞了。

所以佛在《般若經》上講,「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法能不能執著?不能執,執著就是病,執著就是障礙。哪來的佛法?沒有佛法,佛從來沒有說過有佛法。內外都不染,內外都不著,這就對了,這叫恢復你自己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個重要,這真修。

修行的方法太多了,所謂是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不是數字,代表圓滿,是表法的意思,也就是我們常說一切萬法,就這個意思,所以方法沒有一定。世尊給我們表演的四十九年講經教學,這個對象我們一想就知道,他的對象是什麼?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占大多數,占多數,知識分子喜歡研究討論讀書,就用這個方法來修定。

所以佛提出的要求,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喜歡讀書,選一部書,一生就念這一本書,不要念其他的,念其他的你會打妄想,就這一部書。念的時候不要研究意思,為什麼?沒有意思,沒有意思才能出無量義,有意思就死呆板的,就一個意思,沒有第二個意思,所以不許你有意思。

要怎樣去讀?離文字相,不要執著文字相;離名字相,佛講的這些名詞術語,這都是假設的,都不可以執著;離心緣相,心緣相是我一想,這是什麼意思,那個什麼意思,不必想,它沒有意思,這才叫修定。定到一定的程度,不定什麼緣分一下開悟了。

開悟是什麼?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開悟。你開悟了,你找高人給你印證,你講給他聽,這個人也就是你的老師,他給你做證明的。所以,古時候確實私塾裡的老師,對於天分高的,有智慧的學生,給不給他講書?不給他講,就叫他念。

譬如念四書,從頭到尾每天大聲去朗誦,沒有講的。念個二、三年他豁然開悟,其義自見,他把他所悟的地方講給老師聽,老師點頭,沒錯,這個課程他就畢業了。老師有沒有講?不需要講,讓他自己開悟。老師如果給他講,把他的悟門堵死了,他永遠不會開悟;不給他講,他有疑情,疑情是好事情,所謂是大疑有大悟,小疑有小悟。

摘自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二七集)  
老法師主講 2015/8/4 講於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普為父母師長、歷劫冤親及一切有緣眾生回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