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愈想愈錯,不能想,不能拐彎,那是智慧
發布:慧芝
摘自淨土法門法師《2014大經科注》第240集
【解】《圓覺經》雲,未出輪回,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
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一般凡夫沒有開悟、沒有出輪回,六道凡夫,要給你講什麼是圓覺,你聽到了,似懂非懂,在你概念當中圓覺性,性是本體,圓覺的理體即同流轉,流轉就是六道輪回。
【解】此顯思量分別,不能解了圓覺。
我們都是用第六意識思考,一落到思考就不行了,為什麼?凡夫知見,不是佛菩薩。告訴 我們佛菩薩沒有思考的。所以經一遍讀下來,不要去想,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愈想愈錯,不能想,直覺,不能拐彎,那是智慧。什麼時候能得?心地有一點清淨就能得。所以有這個境界的同學很多,不難,我們自己好好的學。特別是學講經的人,講上個十年,這個境界會出現。聽經、讀經,如果經聽上十年,每天不間斷,不要多,一天兩個小時,十年不間斷,他會有悟處,他聽經、讀經都會有悟處,這就很可貴。
【解】“南泉”雲,喚作“如如”,早變了也。(說出個“如如”,其真實義早已變失了也)
那不是“如如”了。“如如”兩個字,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如果你心地清淨,沒有染污,平常常常有佛法的熏修,一聽到這兩個字就了解,這說的什麼?“如如”,相如其性,性如其相,我們把黃金比喻做“如”,如之體,把金器,相,用黃金做的這個金器,黃金就是金器,金器就是黃金,這叫“如如”,是一不是二,這個比喻你容易懂。然後再告訴你,惠能大師說得好,“何其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什麼?宇宙。圓滿的宇宙,沒有一絲毫缺陷的宇宙,圓滿的,我們佛法裡面講“遍法界虛空界”,這是佛經所說的。
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哪裡來的?《華嚴經》上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真心,就是自性,跟惠能大師講的一樣,“何其自性,能生萬法”。自性能生能現全宇宙,包括自己的身體,自性現的。
誰知道自性?見性的人知道,這問題你沒見性不知道,見性人知道。所以見性的人你問他,性什麼樣子?他隨便比劃一下,真的不是假的。老和尚給他做證明,他真見性了,就在當下,當下就是。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說喚作“如如”?早就變了。你起了分別,你起了執著,就變了,佛菩薩、羅漢講的這個話你就聽不懂。你聽了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那真的是“如如”。你在這兩個字當中大徹大悟,充滿了法喜,為什麼?真相看到了。看到之後,從此以後不再迷失了。從什麼地方來看?不再起心動念了,這是什麼?佛知佛見,見色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當然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就是真心。
用真心,諸佛菩薩就這樣的,除此之外跟我們沒有差別,我們跟他不一樣的,我們見色聞聲、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他們不起心動念,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人就成佛了,這個人“如如”。我們看這個“如如”,“如如”一個是性,一個是相。相如性,性如相,這是什麼?這都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是六道凡夫在講“如如”,不是大乘菩薩。大乘菩薩講如如,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他永恆不變。
【解】故雲“非語言分別之所能知”。
《大乘起信論》上告訴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是佛;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是菩薩;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是阿羅漢;六道凡夫,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具足,佛,菩薩,羅漢,凡夫,就是這麼形成的,你是在哪個等級上,你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教我們:聽經,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那就是菩薩。讀經,離文字相,對文字沒有分別,也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法身菩薩在念經,念得清清楚楚,一個字沒有念錯,一句沒有念漏掉。這樣念有什麼好處?會得定,念《無量壽經》得念佛三昧,三昧會開悟,大徹大悟,會起這個作用。如果我們讀這個經,有分別、有執著,凡夫在念佛經,念一輩子不會開悟,不得三昧,為什麼?他還裡頭夾雜著起心動念、妄想分別執著,他有這個東西在,心不清淨、心不平等。所以佛所說的一切經、菩薩所說的一切經、祖師大德所注的這些注解,統統都不是“言語分別之所能知”,這講真話,不是講假話。
【解】當知此之一件大事,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這是大事,這個大事,凡夫成佛了。成佛怎麼樣?“言語道斷”,相上說的;心上呢?“心行處滅”。“心行處滅”是不起心、不動念。“言語道斷”是不分別、不執著。他知不知道?他真知道,什麼都知道,他說出來的你還不懂。就像我們今天看佛經,不懂,裡頭到底什麼意思?為什麼我們不懂?我們起心動念了,起心動念是障礙、是迷惑,我們分別執著,所以愈迷愈深、愈想愈錯,是凡夫知見,不是菩薩知見。
【解】法藏果覺,實非語言之所能宣,亦非眾生生滅心、思量分別之所能及。
這講法藏菩薩。法藏菩薩是什麼人?早就成佛了。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久遠劫就成佛了,這一個階段正好遇著,地球上這麼多人,有不少跟他老人家有緣分,有緣就不能不照顧,有緣就感應道交。所以這個地方有緣人很多,眾生有感,他自然有應,感應道交,他來了。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現應身,跟我們凡夫同樣的身,父母所生,從小長大,再由壯而老,有生有死,住世八十年,中國人算虛歲,外國人說七十九年,中國人講八十年,八十年當中,為我們作種種示現,然後,講經教學四十九年,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的,跟眾生的緣有,大家都有緣,緣有淺深不一樣。
所以,有些人跟著佛十年、二十年,開悟了;有些人跟佛三十年、四十年,開悟了;有很聰明的,一兩年就開悟了。悟了之後,哪個地方他有緣,他又去教化眾生了,釋迦牟尼佛的學生,大多數都是四面八方教化眾生。教化眾生,一個人都不放棄,一個人都要教,所謂“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是真的,不是假的。
但是佛在世有個好處,雖然學生到處都去講經教學去了,每年一定跟佛在一起住三個月——夏安居。這三個月是印度的雨季,出門不方便,所以大家不出門,統統回來跟釋迦牟尼佛,佛為大家講經說法,進修教育,幫助大家再向上提升,每年辦一次。佛的教育確實非常完美完善,想得真周到,學生在外面教學,如何幫助他提升?這個班就是提升,年年提升,同學們回來,互相交流心得感想,也能幫助大家提升。
所以我們在這裡看到,法藏是果覺,這一類的人多,不少,我們要有緣遇到,遇到之後要認識,要跟定他,這些都是緣分。
【解】實非語言之所能宣。
很難講得清楚。
【解】亦非眾生生滅心。
凡夫,現在凡夫的麻煩,凡夫的心,佛教的名稱叫“阿賴耶”,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就是生滅心,前念滅後念生。
【解】思量分別之所能及。
“思量”是執著,末那識;分別是第六意識;生滅心是阿賴耶,“三心二意”。佛說了,這個“三心二意”功能很大,整個宇宙它都能緣,就是緣不到自性。所以法相宗它的方法,轉識成智,就是轉八識成四智,轉過來就成功了。每一個往生的人,生到極樂世界就轉識成智,不是你自己的修行功夫,完全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什麼時候轉的?在你臨終的時候,身體放下了,不要了,坐上蓮花,就是神識坐上蓮花,蓮花就合起來了,佛把這個蓮花帶到極樂世界,放在七寶池中,花開見佛就轉識成智了,自己不知道,不知不覺。你看坐在蓮花裡面,得佛力加持,到極樂世界就轉了。所以在極樂世界,佛說話你能聽得懂,你不會錯解其義,為什麼?自己也不起心、不動念,佛沒有起心動念說出來的,聽眾也沒有起心動念,自自然然心心相印,彌陀經堂這是無比殊勝莊嚴,沒有人能比。
【解】在凡夫分上,語言不能知,無語亦不能知;分別不能知,無分別亦不能知。法藏究竟法身妙果,唯有如如與如如智。故非凡情所能測。
“如如”是轉八識,“如如智”是成四智,這就入了。前面所說的“開示悟入”,這就入了,到極樂世界才能入。在我們這個世界,有智而入,入不進去,為什麼?沒有“如如智”。“如如智”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
【解】法藏究竟法身妙果,唯有如如與如如智。故非凡情所能測。
凡夫沒這個能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