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能夠具體地讓他知道如何去提升,這樣才是真正地愛護人

發布:果梵

  其實“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人生所希求的智慧提升、家庭幸福美滿,假如求不到了,決定不可以指責任何人,不可怨天尤人。一定是我們因地上沒有真正很好的去耕耘,很可能也是看起來行善,但心地還是意惡太多,統統都折福折掉了。

  張先生確確實實悲心深切,好人做到底,把他問題都指完了後,接著具體告訴他如何對治自己的習氣,如何提升自己的境界。這個也提醒我們,我們假如好為人師,把人家批評了一頓,然後心裡面還覺得很痛快,罵得很痛快。結果人家說:“你覺得我接下來該怎麼做?”然後我們說:“你問我,我問誰?自己去想。”那就不慈悲了。

  提醒人家的問題,又能夠具體地讓他知道如何去提升,這樣才是真正地愛護人。不然有時候其實還是一個嗔恨的心、傲慢的心、批評人家完了,然後也沒有用心去護念對方。心裡面還講:你看我都為他好,問題我都給他指出來。有時候還指過頭,指到那個人心裡都在流血,他還拿著刀繼續砍。“教人以善,勿過高,當使其可從”。要循序漸進,不要一次把他的問題講個痛快,最後他連信心都崩潰了。大家知不知道我為什麼講得這麼細?因為我以前都干過這些事,所以才累積這個經驗,希望大家不要再犯我同樣的錯。我以前的工夫是練到講得他口吐白沫,繼續講。還是要考慮人家的接受、吸收狀況,不要急,要柔軟的心,“怡無色,柔無聲”,要“和顏愛語,勸谕策進”,這個叫“柔和質直攝生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