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誠法師:清掃內心殿堂,恢復自性淨土

發布:佛子心(法雨甘露)

  我們能感覺到自己心的變化,同樣的一顆心,卻時冷時熱、時陰時晴。看到喜歡吃的食物,就想盡歸己有,先嘗為快;聽到不喜歡聽的話,就會排斥,不惜舌戰也要辯個輸贏;對於朝夕相處的同事,常感到人心叵測,不可不防;聽到善人善事,內心會歡喜而感動不已。

  同樣是這顆心,面對人、事、物時,卻會有不同的感受:有時喜歡,有時厭惡;有時貪求,有時嗔恨;有時清醒,有時懵懂;有時傲慢,有時謙下;有時懷疑,有時堅信;有時慚愧,有時得意;有時奮不顧身,有時又畏縮不前……

  即便是對同一個人、同一個物體、同一件事,我們的心情也會時常變化:最喜歡的食物,一次吃太多,也會厭惡作嘔;最不喜歡的人,也可能在一次雪中送炭之後,變為莫逆之交。

  我們都希望能夠遠離痛苦,獲得快樂。在面對我們自己內心的時候,卻常常會感到困惑。心,是如此復雜多樣,瞬息萬變。到朋友家裡做客,朋友對自己接待得熱情一點或是不客氣一點,心裡都會有很大的反應。出門走在路上,如果撿到一個錢包或是不小心被車撞到,內心就會是完全不同的感受。我們的內心苦樂是如此難以把控,無法讓我們真正得到平靜和快樂。

  佛教認為,如同世界上其他的萬事萬物一樣,平靜和快樂的產生也是有原因的。善心是快樂的因,不善心是痛苦的因。關愛別人是快樂的因,執著自我是痛苦的因。我們的心就像個容器,裝著嫉妒就不能再裝包容,裝著冷漠就不能再裝慈悲,裝著痛苦就不能再裝快樂。因為人心中有貪、嗔、癡的煩惱,有種種對自我的執著,所以才會有種種痛苦。當煩惱的塵垢在我們心中堆積,就阻擋了陽光照亮我們的內心,慈悲和智慧的安樂就無法在心中升起。

  釋迦牟尼佛有一位弟子,叫周利槃陀伽,佛陀讓他背誦“掃塵除垢”四個字,他學了三個月都記不住。但他還是根據佛陀的開示,努力地清掃寺廟。終於,有一天,他想到,佛陀說的“塵垢”,到底是指外在的塵垢還是指我們內心的塵垢呢。慢慢地,佛陀說過的一句話顯現在他的內心,“此塵是貪非塵土,塵乃貪名非塵埃,諸智者眾除彼塵,如來教中不放逸”。周利槃陀伽繼續精進地修行,最終大徹大悟。

  當我們感受自己的心,用冷靜的眼光觀察自己的心,會如同陽光照進黑暗的峽谷般,發現內心貪、嗔、癡煩惱的塵垢。灰塵,只要努力去掃,就會慢慢清淨。內心的塵垢,也是同樣。就像周利槃陀伽尊者,用智慧的光明觀照,清掃內心的殿堂,恢復我們自性本就具足的那片淨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