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賢法師:面對災難佛教徒誦經祈福有用嗎?

文:明賢法師


有人質疑佛教的災後祈福是「馬後炮」,指責佛弟子災難前為甚麼沒有做出先知似的預言。他們並不瞭解,心靈世界的災害安頓,除了「實用主義」的有為作用,必然還需要一些看似「無用」的力量。在災難面前,「對有為的主動過度依賴,對無為的安忍過份不接受,」都是要受到大自然和業力強勁考驗的。

這裏不適用於「非有用即無用」的「二分法」,更不可遷怒或抱怨。災難面前,最需要懂得凝聚善願和力量。災難面前,佛陀不單只讚賞早智的先人一步洞察先機,更教人面對,不教人逃避。已然無法回避的無常面前,佛陀告訴我們,面對的勇氣比游疑的智巧更重要。佛法及僧團,災後祈福,災前也從未無視。

為甚麼佛教那樣強調無常,而人們對災難的發生依然如此震驚?這證明我們一再地否認無常,一再地拒絕這位偉大智者的教誨。可能更為心碎的是,因為這證明了雖然無始以來無量劫波襲過,我們仍然願用表達短暫的痛苦,及旋復淡忘的劫餘歡笑,一再地否認無常,一再地慶幸有我。

既然無常不可避免,那麼大眾平日的祈福和佛法的加持意義何在?

因果從來都是善惡交參的複雜網路。巨大惡業的呈現不會因為善業的存在而消失,但這不等於否定了善業的作用,只是在特定的因緣下,善業的力量無法抵擋惡業的集中爆發。佛教認為,如果善的增上具有了決定勝的價值,則個體身心的感受會超越實有因果的局限,但是個體的受用並不能左右眾生複雜共業的大環境。

祈福,不是教人避免業力,逃避因果。免禍,不是免除惡果的呈現,而是教人在因地上「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從心開始,產生發諸內而形諸外的積極力量,去直面無常,正視苦難,真正承擔起我們的生命。

正因為深刻瞭解因果的道理,佛弟子以此發心在平日裏祈福回向,也不會因惡業現前而遷怒於佛法。正因為深刻瞭解因果的道理,災難發生時,佛教的救援也一定是雙向的。僧團在第一時間為眾生祈禱,也在第一時間早已投入救援。佛教從來不認為除了物質的救援,便無須誦經祈福。佛教的教義,從來都先把無常放在生命大廳的正中央,教人不但不回避災難,反而要主動面對,採取行動。不但救一時之災,也要救永劫之苦,這是佛經的常見主題,如同災害救援手冊,怎麼可以因為實施救援而忽略誦經?

2010年四川藏區玉樹發生了特大地震,當全國眾多的許多心理工作者、社會工作者趕往震中希望能夠發揮作用時,卻驚訝地發現自己並沒有太多施展拳腳的空間。當地的喇嘛和僧人已經用信仰獨有的方式解決著震後的心理創傷,詮釋著生命的無常,重塑著對未來的希望,重申著對超越世俗苦痛與終極生死的迫切。佛法以其「不共」的力量,在災難之中供給著真正觸及生命本質的救援。


轉載自鳳凰佛教:
http://fo.ifeng.com/a/20150813/41417797_0.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