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我們只有贊歎密法,決定不批評

發布:清淨乃空

問:不少漢地居士對西藏密宗的非議很大,他們引用《楞嚴經》,對四皈依、喇嘛喝酒吃肉或打著雙修旗號騙色的行為,直接斥為邪魔歪道,全盤否定了西藏密宗。請問西藏密宗到底是真正的藏傳佛教,還是他自己的本土宗教?

答:西藏佛教是從印度傳過去的。佛法,諸位一定要知道,佛沒有定法可說,佛法永遠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古印度跟西藏土著,他本土裡頭有些神道教,所以佛教這個教學非常高明,他不排斥,他不否定別人,他能夠把它圓融貫通,所以稱之為密,這個密是神秘。佛教學本身講密是深密,這個道理太深了,不是一般人能懂的,所以稱深密。

在西藏確實深密之外它還有神秘,為什麼?古印度這些神教,像婆羅門教這些教統統融會在一起,而佛給它做新的解釋、新的教義,真的把他們都變成佛教,這很高明,不排斥他,教他覺悟。所以佛是覺悟的意思,覺,不迷就是佛教;迷,不覺那就是迷信的一種神道教,這是土著的宗教。

道理一定要清楚、要明了,西藏的教是佛傳的,這宗是佛教正規的一個宗派,而且是屬於高級宗教。為什麼?你看《華嚴經》講到四種無礙,「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最高的是講到事事無礙。如果他沒有這個境界,他要想跟著學,全都墮地獄。

我的老師是密宗的上師,跟藏密是一家,章嘉大師。藏密的承傳是四個喇嘛,現在大家熟知的,只是曉得西藏的達賴、班禅。另外兩個知道的人不多,但是在從前都知道,只是最近的時候忽略了,以前統統知道。內蒙、外蒙,內蒙章嘉大師,外蒙哲布尊丹巴,他們這四個四兄弟,都是宗喀巴大師的學生,傳人。

章嘉大師尤其是貢獻大,你看在清朝四大喇嘛只有章嘉大師住在北京,常住在朝廷,跟帝王接觸的機會最多,國師!你看看清朝歷史你就曉得。所以我跟大師三年,我認識他,跟他學的時候他老人家六十五歲,他是六十八歲過世的。我的佛學基礎是他老人家奠定,這是個真正善知識。

他告訴我,我才曉得,密法在佛法裡面,就像學校裡面的博士班一樣,它是最高的博士班。你就曉得博士班要什麼人才能修?要碩士才能學博士。你要不是碩士,你說隨便一個人去學密,哪有這種道理?好像我什麼基礎都沒有,我一下就念博士班,這是不可能的,那怎麼會不墮地獄?

所以藏傳佛教先要學顯教十年,他們定的是十年,十年顯教。經過考試及格,及格他有個學位叫格西,拿到格西的學位才能夠學密,這是藏傳密教學習的次第,不是什麼人都能學的。那在真正大乘佛法裡面講學密是什麼時候?我們講很開放的,這個一般的標准初住菩薩。也就是說他已經證得法身,他已經超越十法界,他才有資格。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他才事事無礙,才有這個能力。

你還有煩惱習氣沒有放下,譬如說修雙身,修雙身他還有淫欲的念頭,他就墮地獄。修雙身沒有淫欲的念頭,淫欲從哪裡斷?從淫欲裡頭沒有念頭,這淫欲真斷了。這是什麼人?你能不能做得到?你做不到你的淫欲要墮地獄,你做到你超越十法界了。所以密宗只有實報莊嚴土跟阿鼻地獄,當中都沒有,你上不去,你就墮下來了。這是老師告訴我的。

所以我們對於密宗是非常尊重,但是什麼?不敢學,真有煩惱習氣。你吃肉他真有貪心,真覺得很好吃,這就墮落;真有這個功夫的人,吃那個跟沒吃一樣。他能夠吃肉,你盛一大碗的狗糞給他吃,他照樣吃,他沒有分別,這是真正的。如果肉吃得很香,擺一碗大糞給他,他就不敢吃,他就是假的。你說這個多麼不容易!

在過去這是《高僧傳》裡面有個故事,也是有個得道之後高僧,他的行跡也就不再講究,但是教學生教得很嚴,持戒很嚴,督促很嚴;他自己也喝酒、也吃肉,也到外面去應酬。學生不服,不服,他笑笑,好,明天我請你吃肉,你跟我一道去。

到第二天叫大家准備畚箕、鋤頭背著去,到山上去挖死人的死屍,挖出來的時候,你們大家吃,我請你們吃。沒有一個人敢吃,他在那裡一塊一塊津津有味,大家呆了。他說你能像我這樣子,可以;你不能像我這樣子,乖乖持戒,你不要學我。學生服!這個不容易。

所以密是不學密就不能成佛,密是最後一關,你全部要通過。真正是不起心、不動念,不但是沒有分別執著,沒有分別執著是低層的,最高的是不起心、不動念,你才圓滿成就。

現在密宗裡頭這些大德,我們看他的行跡,我們不敢非議,為什麼?不知道他的境界多深,我們只有贊歎密法,決定不批評。但是我們自己曉得,我們到不了這功夫。他是真的是假的,不要去管它,這裡頭有真的,當然假的也有不少,我知道有假的,龍蛇混雜。可是我們對他有恭敬心,這自己的德行。

摘自  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九十一)  (共一集)  

老法師主講  2008/3/21 講於 華嚴講堂

 

普為父母師長、歷劫冤親及一切有緣眾生回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