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願法師:怎樣才能念好家裡這本難念的經?

發布:清心
    

       有一句俗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會念嗎?要善用《淨行品》的智慧,把自己家裡面這本經讀懂了、讀通了、念熟了,就是在生活之中行菩薩道。我們要知道家裡這一本經和佛堂上這本經是一樣的深奧,不可思議!

  怎樣念好家裡這本難念的經呢?怎樣去“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呢?

  文殊菩薩開示我們四個原則:第一個是以感恩心面對家人;第二個是以四攝法做好家務;第三個是以空性慧脫離家累;第四個是以普賢行住真如家。

  第一個,是以感恩心面對家人。這個是我們真實地“知家性空”。

  家人對我好,我不起貪執,這是達摩祖師《二入四行》“四行”裡面的“隨緣行”,“喜風不動”,對我好,我也不起貪執,隨緣。

  家裡人對我不好,我那麼關心他,他一點都不領情,我也如如不動。為什麼?“知家性空”啊!“逢苦不憂”,這是“報冤行”。

  然後“冥順於道”是“稱法行”。與家人相處,能夠人情練達,一切都做得很圓滿,都能夠無私無我地去關心他,然後又心與佛法相應,心裡面不執著、不分別。這個是“稱法行”,與法相應。

  “無所求行”,對家人不生貪愛留戀,心無掛礙,如如不動。我們有緣住在一起,都在這個家庭裡面,不管是夫妻也好,兒女也好,有緣的時候珍惜這段緣,將這段緣轉變為善緣、法緣、佛緣,但是心裡面毫無所求。這樣子就會充滿感恩心,無論好與壞都感恩。

  感恩心應該包括這個四種行,是以感恩心面對家人。

  第二,以四攝法做好家務,一切家務我們在做的時候都可以修四攝法。

  布施攝,我們做家務的時候歡喜奉獻,毫無怨言,把我的精神、體力、時間都去做,一邊做的時候一邊發願——願我能夠為一切眾生服務。這樣子是布施攝。

  愛語攝呢?做家務的時候能夠承擔,以承擔代替指責,以關心代替批評,令一切人生歡喜心,這個是愛語攝。

  利行攝,好像我們《淨行品》裡面開示的:“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禅悅為食,法喜充滿。”我們飯做好了,家裡人一起來吃飯的時候,我們心裡面念這個偈頌,馬上就能夠轉變為佛法,這個是利行。家裡人洗澡的時候,我們也是幫他們准備好,然後心裡面也可以念這個偈頌:“洗浴身體,當願眾生:身心無垢,內外光潔。”我們拜佛的時候也回向家人都能夠與佛有因、與佛有緣。我們在家裡面供奉觀世音菩薩,我們要知道外在有觀世音菩薩的加持,內在我們的心與法相應,這樣子我們就能夠不被世間所纏縛、不生執著、不受逼迫,這個是利行攝。

  同事攝是隨順家人的要求去一起參加一些活動,但是內心都將之轉變為佛法,令他們生歡喜心。

  第三、以空性慧脫離家累,是我們要知道性空相有,因為相有,所以我們要將一切都做得最好,讓家人生歡喜。

  我經常聽到佛弟子有一句話,說“眾生易度,家人難度。”其他人好度,勸他信佛皈依馬上就來了,我勸我家裡人反而還勸不動。為什麼?要知道問題不是出在他,而是出在自己。因為我們自己的心沒有與佛法相應,我們不能夠給眾生做一個好榜樣,我們的心裡面還是有貪瞋癡,我們的慈悲和智慧沒有體現出來,所以家裡面的人不能夠心悅誠服,所以就不能夠相信。這個是我們自己的過失啊!

  我們如果能夠做得好,做好榜樣,能夠體現佛菩薩的悲智,能夠歡喜自在,一句俗話說,“菩薩、菩薩,年年十八!”隨時都是歡喜自在的相,當然一切眾生都會接受,都會生歡喜心,都會心悅誠服。因為是相有,所以我們要珍惜緣份;因為是性空,所以我們不執著、不貪愛,就能夠脫離家累。

  第四、以普賢行住真如家。“因赅果海,果徹因源”。普賢行是稱法界體性,而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之中都去修習普賢菩薩十大行願,安住在一真法界之中。所以我們的心應該安住在真如自性之家,真如自性是我們真正的家鄉,是一切萬法的本源,先天地而有。所以以普賢行住真如家。好像龐蘊居士、維摩居士、勝鬘夫人一樣,能夠示有妻子,常修梵行、在欲行禅、火中生蓮。所以我們學習這個偈頌:“菩薩在家,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希望我們能夠實踐文殊菩薩教導的這四個原則,“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將家庭轉變為修持的道場,我們能夠在這裡面行菩薩道!也祝願一切的佛弟子都能夠念好家中這一本難念的經,讀通了、念熟了,這樣子是真實地學好了《淨行品》的這個偈頌,是知道了如何在生活中間修行。我們有智慧眼就能夠知道生活之中到處都是佛法,處處都充滿了佛法!也祝願所有的佛弟子的家都能夠轉化為菩薩之家!也祝願法界一切的眾生都能夠“以文殊智,修普賢行,住真如自性之家”!真如自性是家鄉,不生滅心是本體,安住在不生不滅的真心本體上。

                                                             ------節選自大願法師《華嚴經淨行品學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