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你要不捨,有些災難,你意想不到的意外


發布:心源

  注解裡頭,前面這四句話,念老提出來的,「右勸世人,親眷之間,應當和敬。不和成怨」,怨是非常悲慘的局面。「敬愛者,指恭敬與慈愛」,人與人之間必須要做到。普賢菩薩十願,第一願就教給我們「禮敬諸佛」。諸佛怎麼講法?佛告訴我們有過去佛、有現在佛、有未來佛,特別著重在未來佛。未來佛在哪裡?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為什麼?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決定成佛。所以未來佛是一切眾生,我們對於一切眾生,要像對佛一樣恭敬,這是平等,這是真正的大愛。『憎嫉』,這兩個字必定要把它放下,憎是「憎惡」、討厭,「與嫉妒」,這是破壞和諧主要的障礙。我們要想真正做到和諧,要把內心這個煩惱拔除,連根把它拔掉,沒有怨恨、沒有嫉妒。我們要學佛,要做阿彌陀佛的弟子,阿彌陀佛沒有憎恨、沒有嫉妒,我們如果還有這種意念,怕的是障礙不能往生,所以這個心不能有。

  『有無相通』,這一句是布施,相通是指財物,我之所有,要救濟彼之所無。沒有任何條件,歡喜布施,歡喜幫助別人。而且這樁事,時時念著,天天要做,吃的、穿的、居住的環境都要認真去照顧。從周邊,由近到遠,要把它形成一種風氣,愛人、幫助人的風氣。財物不在多少,重要的是你真有心,有心去照顧人,有心去幫助人,這個心好,就有感應。不要去擔心捨,我的財物捨掉了,那我怎麼辦?你自己一定要知道,財物不能常保,你要不捨,有些災難,你意想不到的意外。為什麼不捨?常常施捨,災難就沒有了,病苦沒有了,外面的天災人禍也沒有了。常常捨,捨是最安全的,學會與人同樂,這真快樂。『言色』也是要捨,「言語與面色」。見到人歡歡喜喜,布施歡喜。見到人,臉上沒有表情,我們知道這個人活得很痛苦,他煩惱重、憂慮多,活得很辛苦。為什麼有那麼多苦?放不下。真放下,苦就沒有了。所以,這段經文非常重要,你要把它學會了,落實到生活上,你這一生就是幸福人生,肯定消除業障,肯定化解災難。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三五集)  2012/7/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3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