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 第十一章

發布:明華居士
 
    
    

  請掀開經本第五十三頁,第六講。前面將本經的正宗分介紹過了,今天給諸位介紹這部經的流通分,三分裡面最後的一分。「諸佛勸信流通」,流通分裡面,蕅益大師也將之分為勸信、勸願、勸行。序、正、流通三分裡面,都是講的信願行,可見得這個念佛法門,確確實實是以這個三條為往生最重要的條件,我們不可不知。這一段經文是從:

  【捨利弗。如我今者。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捨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捨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捨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捨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捨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捨利弗。於汝意雲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捨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捨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這一大段的經文,我們看這段經文的大意。這部經「以實相為體,是世尊徹底悲心,無問自說」,這個意思在前面都跟諸位詳細的報告過。由此可知,這個經絕對不是世尊通常所講的一般經典,這是特別提醒我們注意。「誰堪任流通之責」?這是蕅益大師給我們提出這麼一句問話。既然是這樣重要,第一殊勝的法寶,什麼人能夠擔當得起流通的責任?這個問得很好。下面我們簡單的要介紹一下,什麼叫流?什麼叫通?

  「流者,流傳萬古,通者,通達十方」。佛法是給眾生最殊勝的利益,最真實的利益,佛的大慈大悲是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得到真實的利益,真正的離苦得樂,這是佛菩薩的心願。因此可知,佛法最著重的是流通,流通佛法的功德、福報是無比的殊勝;如果障礙流通,那個果報也就很可怕,障礙佛法流通,不但沒有福,也沒有智慧。因為佛法實實在在講,它是包括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這三種布施,所得的果報是財富、智慧、健康長壽;如果要是障礙佛法流通,那就適得其反。在末世非常不幸,古時候我們沒有見到過,只有現在世才看到。看到什麼?看到不准流通。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佛書,那個版權頁後面印的「版權所有,翻印必究」,這就是不准流通。不准流通,我們想印,印送給人,不能印,印了犯法,將來法院起訴賠償,那個很麻煩,我們不願意找那個麻煩。還有錄音帶上有的時候也有,錄音帶、錄影帶也是不准拷貝,不准翻印,翻印必究,都是不准人流通的。

  我看書,人家送的佛書,送的這些錄音帶給我,我第一個就要看版權,如果它是翻印必究的話,我這本書就不看,我不看它。為什麼不看?他說的一定不能夠符合佛的意思。為什麼?他心量太小,佛是大慈大悲,他沒有慈悲心,他寫出來與佛的意思,我們開經偈裡面講「願解如來真實義」,與佛的真實義一定不相符合。所以,我就不要看了,免得耽誤時間,要用很多的精神,不必在那邊浪費。我看到後面是「歡迎翻印,功德無量」,我很喜歡,我一定要看看,這個心量跟諸佛菩薩的心量相應。

  「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堪共流通」,蕅益大師告訴我們,什麼人有資格流通這個法門?只有佛,本師釋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成了佛才有資格、有智慧、有能力來流通這個法門。由此可知,這個法門的殊勝無比。「此經無上圓頓法門,唯诠佛之境界,故曰唯佛與佛可與流通耳」。末後這一句的的確確指到這部經典,這部經典是一切法門裡面無上圓頓的大法。所以,裡面所講的都是諸佛果地上的境界,當然只有佛才有資格流通。這是首先把流通的意義、流通的職權給我們說出來了。再看向下的注解,看五十四面。

  佛給我們講『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究竟「不可思議」這一句話含的有什麼意思?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給我們提出五點。「不可思議略有五意」,第一個是「橫超三界,不俟斷惑」,這個不可思議。凡是超越三界,真正永脫輪回,一定要斷惑,要斷見思煩惱;這個法門不要斷,只要伏住就行了,這是不可思議。第二,「即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進」,這個不可思議。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世界都有四土,但是四土要隨著你自己功夫淺深慢慢的進步,像念書一樣,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一步一步往上升。這個地方不是的,它四土在一起,一生一切生,這個不可思議,不是漸漸進步的。第三個不可思議,是講修行方法的簡單,「但持名號,不假禅觀諸方便」,這是方法上的不可思議。只要老老實實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不用參究,不必修觀,也不必持咒。任何修行方法都可以不用,就用這一句佛號,這個不可思議,太簡單了,太方便了。

  第四個不可思議是「一七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你要說這個法門多少時間可以修成功?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七天就成功,七天時間很短,所以不需要多年多月多日。可是七天修成功的人確實有,在印度、在中國,歷史上有不少人,甚至於不到七天他成功的。我們現在,我想每位同修修行都不止七天,七個七天也不止。為什麼沒有學成功?實在講,第一個是我們對於理論沒搞清楚,雖修,懷疑;方法沒搞清楚,雖然修,夾雜;再其次自己的業障太重,所以四十九天也修不成功,不要說七天。可是果然把理論、方法、境界統統搞清楚,三年、五年修成功的人,那就太多太多了,沒有法子計算。三、五年說老實話也不是個很長的時間,真的能成功,這個不可思議。任何一個法門,在三、五年這個短短時間當中,要想達到一定的成就,是不容易的。

  第五個不可思議,是「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這也真正不可思議。念一個阿彌陀佛,等於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統統念到,佛都念到了,菩薩當然包含在其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念一尊阿彌陀佛,所有諸佛菩薩統統都念到了,諸位要記住這個。你念觀音菩薩,沒有念到阿彌陀佛,也沒念到藥師如來,也沒念到地藏菩薩,只念一個;念一句阿彌陀佛,統統都包括,全都念到了,一個也沒漏掉,你看這個法門多妙,不可思議。不可思議的事情多了,蕅益大師舉出這五條,從五條就能想象到這個法門確確實實不可思議。

  「自他不可思議,行人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這一句要不是蕅益大師給我們說出,我們不曉得,不曉得念這一句佛號功德多大!他這個意思就是講,我們老老實實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變成我們自己的功德,這還得了嗎!阿彌陀佛的功德是無量劫當中修來的,我們現在不要修,就把他的功德變成我們自己的功德,這不可思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念佛功德之大沒有人曉得。

  「下經雲」,這是引經為證,蕅益大師這個話不是隨便講的。「諸佛不可思議功德,我不可思議功德」,諸佛是講一切諸佛,也指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功德不可思議。我不可思議,「我」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自稱,因為本師念阿彌陀佛。「則諸佛釋迦,皆以阿彌陀佛為自也」,這個意思就說明一切諸佛,連本師釋迦牟尼佛念阿彌陀佛,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我們能夠這樣念,也是這樣的。釋迦牟尼佛能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變成自己的,我們每位同修老實念佛,都可以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這一段這是總說。

  下面「六方恆沙諸佛,贊經勸信,略舉名號所表修因證果之事,不可思議也」。底下這一段的講法是《要解》裡面沒有的,這一段講法是早年我在香港佛教圖書館講《彌陀經要解》,講到這一段之後,在講台上忽然看到經典上這些佛菩薩的名號,立刻就聯想到《彌陀經》一開頭的序分十六位阿羅漢、四位菩薩、諸天大眾,他有表法的意思,不是隨便舉的。所以這一想,這六方每一方都有恆河沙數諸佛,佛為什麼只舉這幾個人?舉這幾個人,是不是隨便舉的?或者是有意舉的?絕對不是隨便舉的,不是隨便就是有意。那有什麼意思?一定是表法。一想到表法,我就把佛名從東方一直看到上方,果然不錯。整個一連串的,決定沒有間斷的,它確確實實代表一個發心念佛修淨土的人,從你發心到成佛整個的歷程,代表這個。這個意思就非常非常的圓滿,這是在講經講台上看出來的。我講完之後,當然同學們沒有聽過,我也沒有想到過,就在講台上講的,不是事先預備的。講完以後,香港同修們有幾位法師告訴我,他說法師你趕快把它寫下來,這個說法非常的新穎,過去祖師大德們都沒有說過。所以,我看出這個名號是表修因證果之事。

  「總顯」,「東方沙佛」,沙是『恆河沙數諸佛』,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六方,六方代表圓滿。『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異口同音,以最真誠的言語勸大家要相信這部經典,這部經典是難信之法。所以蕅益大師判到,唯佛與佛才有資格、有責任流通這一部無上的法寶。「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就是本經原來的經題,這在經題上都曾經跟諸位介紹過了。

  我們再看六方佛,「東方略舉五佛名,表法門修學根本」,這一段希望同修們要特別用心的來聽。為什麼?我們學佛到底從哪裡學起?要具備什麼條件?今天我還接到一個電話,有個同修想出家,問我出家要什麼條件,這個地方你讀了之後就曉得。這個佛的順序不能顛倒的,因為他是表法的。第一尊『阿閦鞞佛』,「阿閦鞞」是梵文音譯,翻成中國的意思翻作不動,佛翻作覺,這就是學佛的基礎,不動就是定,覺就是智慧。所以學佛,你要問要什麼條件?要定、要慧,這是學佛的條件。修淨土宗也不例外,也要依這個條件。下面簡單跟諸位介紹一下。

  第一個是「不為八風所動」,八風是指世俗別人贊歎你,或者毀謗你,或者侮辱你,你心動不動?一贊歎,歡喜,心動了;一毀謗馬上就生氣,他的心也動了,這個不行。境界風動,你在這個地方能夠保持你的清淨心,不為外境所動。利益擺在面前,名利擺在面前,不為名利所動,不為財色所動,不為自然災害所動;換句話說,外面境界絕對不動搖,這叫八風吹不動。「不為他法門所動」,佛教本門的,這個人學禅,那個人學密,那個人有神通,那個人有感應,我聽了之後統統不動,還是老實念佛。不會為他法門所動搖,這叫阿閦鞞佛,這是如如不動。《金剛經》上兩句話,「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是修行的根本,修行的基本態度。

  「如華嚴善財五十三參」,五十三參是接觸廣大的社會,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統統不動心。「參參戀德禮辭,不為所動,成就自他功德莊嚴,是此法門修學之大本也」,這就是定。我們學佛的人,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心被境界轉動,或者被其他法門動搖,不能成功。一定要一門深入,這個實在講就是知止,我止於一,我就止於一本《阿彌陀經》,一句萬德洪名,於其他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無求了,你就決定成功。所以,第一尊佛是講我們學佛的基本態度,你有這樣良好的態度,有這個條件,你就能成功。

  當中這三尊佛是表示學佛人學佛的目標、目的,也就是所求,這三尊佛統統用「須彌」做名號,須彌是代表真如本性。第一尊是『須彌相佛』,「相好光明,九界瞻仰」,這是佛的報身,這一尊佛是代表報身。『大須彌佛』,「大法理體,法界獨尊」,一切萬法都是從他變現出來的,這是法身本體。『須彌光佛』,「光明遍照,普應群機」,這是應化身佛。這就是告訴我們,我們學佛求什麼?這個三尊佛代表禅家所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是我們真正自己。把真正自己的法身、報身、無量的應化身找回來,這是我們學佛的目標,我們學佛求的是這個,不求別的。

  這個目的純正了,換句話說,目的就是成佛,學佛我是要成佛的,我踏進佛門,我的目標是要來作佛的。就像六祖大師當年到黃梅去參訪,第一次見五祖的面,五祖問他,你來做什麼?他說我來作佛,這就是作佛的。我們要想求的,是法身、報身、應身,我是來作佛的,這是屬於慧;一體三身是所求、是所證,這一點千千萬萬不要忘記。我不是求名聞利養,我不是爭權奪利,我是要來求作佛。作佛是恢復我們自己本來面目,這才叫覺悟,真正覺悟了。不要說世間東西我不要,阿羅漢、菩薩我都不要,我要成佛,這目標正確。有好的態度,又有純正的目標、方向,從哪裡學起?

  末後這一句是方法,『妙音佛』,「妙音」是方法。在《無量壽經》裡面給諸位講過,我們娑婆世界眾生,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將來在西方極樂世界修成功了,到他方世界去作佛教化眾生,統統叫妙音如來。所以,上次弘法團舉行了一次皈依,上次舉行兩次,皈依的人數很多,法名統統用妙音。因為什麼?你們大家將來是妙音如來,干脆現在就叫妙音,現在是妙音居士,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妙音菩薩,過幾天就變成妙音如來。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妙音是我們基本的修行方法。妙音是什麼?南無阿彌陀佛,這個音是妙音!「表修學法本」,法是方法,本是根本,就是修行根本的方法,「即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是妙音,「定慧等持」。我這樣解釋法,你們聽了同意不同意?這是古人沒解釋過的,古人所有《彌陀經》注解,都沒有這種講法,我是把它從表法裡頭連串起來講,講得也滿有道理的,有條不紊。東方所代表的,東方是震旦,太陽出來,剛剛開始,你看它表的意思多圓滿。

  再看『南方』,「南方」是增長。東方代表春天,表四季的時候,南方代表夏天,春生夏長,這生長、增長。「南方略舉五佛名」,五位佛名,「表修慧」,修行功夫了。第一尊,『日月燈佛』,「表性具圓滿般若智慧,圓融無礙,無不照,是所求也」,我們從具足良好的態度,有純正修行的目標,又懂得方法,就是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假如修行沒有成績,我們就會懈怠,就會退心。為什麼?看不到成果,所以成果是一定有的。這一段是顯示給我們,第一個是你慢慢的業障漸漸消了,智慧增長。這個智慧的確是本性裡面圓滿的智慧,透一部分出來,不是一下就圓滿透出來。這種真正智慧的確是我們所求的,智慧開了之後,跟從前自己會感覺到不一樣了。以前待人接物好像是糊裡糊塗的,現在待人處事很清楚、很明白,好象樣樣都滿合道理的。順乎人情,順乎道理,這就是智慧開了,心開意解,智慧開了就得受用。

  智慧開了之後,一定有名聞。『名聞光佛』,他表修慧小有成就,小有成就「必有名聞」,知道你的人慢慢就多了。可是你現在不是真正的成就,不過是小有成就而已,有「名聞」是一定的。如果墮落在名聞利養裡頭,貪名聞、貪利養,那就毀掉了,不但到此地不能進步,到此之後就往下墮落,非常可怕,多少人到這個地方毀掉了。所以,「名聞如暗影」,名利不是好東西,名利來了之後,沒有真正智慧來處置,就要壞事情,就要造罪業,就要墮三途。

  「智光照即滅,喻必捨名聞利養,無妨道業增進也」。這個時候名聞利養都來了,我們在過去看到不少的年輕法師,從小出家,真正是有才華,能說能寫,太年輕了。三十幾歲就出來弘法利生,講得也很好,文章也寫得好,名氣就遠播。這個時候名利都來了,名也有了,大家供養愈來愈多,利也多了,女的信徒親近也多了。到最後他就迷惑顛倒,就還俗跟女弟子結婚了,一下就完了,很多,到這裡就完了。他是名聞沒有光、沒有覺,如果這個時候有光、有覺,這個時候年輕,名聞利養來的時候統統要拒絕,決定不能接受。為什麼?自己沒有定力,一定要把名聞利養捨棄。在這個關頭就是四大魔王要來破壞你,這四大魔王是財、色、名、利,在這個時候要來破壞你。你要不能把它看穿,這四樣東西是四大惡魔,接近了要小心謹慎,決定要拒絕,不能墮在裡面。這就是「名聞光佛」他表的意思,這一關才能突破,菩提道上就安穩了。

  『大焰肩佛』,「表初具二智,發心續佛慧命,弘法利生,自他二利也」。「焰肩」,肩是肩膀,焰是光明,就是雙肩擔負起如來的家業。如來家業是什麼?是續佛慧命,弘法利生,他要把這個擔子雙肩擔當起來,「大焰肩佛」表這個。你能夠突破財色名利這個關,才有資格擔當如來家業。

  第四位『須彌燈佛』,「表修慧自轉識成智,復助他也」。弘法利生不但成就自己,也幫助別人,真的是自他二利。二利行,諸位翻過來看六十五面,簡單跟諸位介紹一下。「自行化他,破迷開悟,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諸位也許要問,這怎麼個轉法?什麼叫八識?什麼叫四智?此地不能細講。八識是妄心,就是我們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這是妄心,凡夫用八識心;佛與大菩薩用真心,真心就是四智,四種大智慧,這是智慧的心。破迷就是破八識,開悟就是開四智,我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說,我們馬上能得到受用。

  你果然把財、色、名、利丟掉,不要了,你的妄想、執著就去掉一半,你的真心智慧也就有相當程度的現前,這很有受用,這要真正去做。所以要知道,財色名食睡,那是五欲,佛講的,「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這不是個好東西,決定不能夠貪圖。要把貪瞋癡慢真正捨掉,恢復到真心,無量的智慧福德,這是學佛。「照破自他三惑,須彌表一體不二」,佛的名號用須彌都是表這個意思,唯有智慧才能照破自己的見思煩惱、塵沙、無明,同時也能照破一切眾生,這是講修法。

  最後一尊佛『無量精進佛』,「表修法根本,大乘善根唯一精進,成就大慧」。在這裡我們很明顯的看到,修行第一個階段,東方所代表的是定,著重在定;南方著重在慧,南方象征著光明,它代表慧。慧要怎樣才能成功?要精進,精進是菩薩善根。世間人的善根,六道凡夫的善根叫三善根,無貪、無癡、無瞋,一切善法都從這三個根生出來的,叫三善根。三善根反過來三毒,最惡毒,無量無邊的煩惱,生死苦報,都從這三個生出來的,貪瞋癡,所以貪瞋癡叫三毒煩惱;反過來無貪、無瞋、無癡,叫三善根。菩薩當然三善根是統統具足的,菩薩還有沒有善根?有,精進不懈,我們要努力精進不懈,才成就大慧。

  「西方略出七佛名,表修福」,前面都是五尊佛,這個地方來了七尊,七代表圓滿。福報要圓滿,代表圓滿的福報,前面有慧,有慧不能沒有福,所以它代表修福。第一尊,『無量壽佛』。壽命在一切福德當中是第一福,如果沒有壽命,所有一切福都落空了。為什麼?你都不能享,要有壽命才能享福,所以壽命在福報裡頭是第一,第一福,他「表福壽」。

  『無量相佛』,這是「表富貴」。你看福壽我們大家要不要?要!富貴要不要?富是財富,多財富。貴是地位,在社會上有尊貴的地位,所謂高官顯爵,這是地位;有財富、有地位,這是富貴。

  『無量幢佛』,不但他福壽、富貴,福壽、富貴還非常之高顯。不是普通的福壽,是這個社會、國家,乃至於世界,眾所周知的。提起來沒有人不曉得,這大富大貴,大家都知道的。幢是高、明顯,表這個意思。

  單單有壽、有福,如果沒有智慧,還是不行,你這個福慧不能算圓滿。所以後面有『大光佛』,表智慧,「表大智」,這個福壽才能夠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一個人有福,大家統統都有福了。

  第六尊『大明佛』,「表智用」,大光是智慧之體,光明遍照,大明是表他的起用、作用,處事待人接物充滿了智慧。

  『寶相佛』,代表「尊勝」,尊貴、殊勝,沒有一個人不佩服,我們今天所講的心服口服,佩服。這是「成佛百劫修福」,「無福不能度生」,所以通常菩薩修行成佛,成佛之後,前面是講慧,慧圓滿之後,要特別用一百劫的時間去修福。為什麼?沒有福報不能度眾生,這是一定的道理,度眾生要有福報。如果佛菩薩都很貧窮,都很寒酸,都像乞丐一樣,你想想看,誰願意跟他學!每尊佛菩薩,你看他的相貌多莊嚴,我們看到之後五體投地,才甘心情願跟他學。我們人間富貴比不上佛,聰明智慧比不上佛,才藝比不上佛,沒有一樣比得上他的,這才稱之為世尊,世間最尊、最貴。

  可見得度眾生要修福,我們同修當中有不少人我很佩服。為什麼?他們都有真實的慈悲心,想弘法利生,但是他不曉得修福、修慧重要。有福沒有慧也不能度眾生,有福,譬如說財富很多,建築的道場很廣大,不知道把佛法介紹給大家,這沒有智慧;不能指導大家正確修行的方法,這沒有慧,不能度眾生。有慧,我有能力,我通達佛法,我自己有修有行,我也能指導,但是沒有福報,沒有道場,沒有人請你講經,自己雖有這個能力,不能發揮。由此可知,真正弘法利生,真正慈悲,一定要修福修慧。修福修慧不是為自己,是為眾生,這樣修學就有意義,這樣修學就不會懈怠,不會墮落,念念為眾生。那怎麼個修法?後面一尊佛都是代表修行方法。

  『淨光佛』,「表修福法本」。修福的根本方法,心要清淨,心要光明,清淨、光明是修福的根本,福就是從清淨、光明當中生出來的。「必須三業清淨光明,成滿大福」,成是成就,滿是圓滿,成就圓滿的大福報。所以諸位要記住,心地清淨光明,這個人有福。即使是在眼前這個人沒福,看不出他有福報,好像很窮酸的樣子,他這個人心地真的是清淨、光明、慈悲,你就可以斷定這個人必有後福,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後,他一定有大福。為什麼?他有因在此地,後來必定有大福。這個事實諸位多念念《了凡四訓》就知道了,你看袁了凡先生看人,他不是相面,他不是算八字,他看人看得很准。他看什麼地方?就看一個人的存心、待人、處事,他從這三方面看。

  這個人如果是心地厚道,心地清淨、正直、慈悲,念念都替人想,這個人將來一定有後福,一定會發達,都被他說中了。當時在看的時候,見面的時候都是窮秀才,都沒人理,他能看得出來。這不是相面,不是看八字,這是真正智慧的觀察。假如心地與這個相反,存心、做事、待人與這個原則相反,雖然現在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大的財富,有勢力,你可以判斷他不會長久,昙花一現而已,不會長久。所以,不要去找人算命,不要去找人看相,佛經多念念,自己就會替自己看,看得准得很。不但可以替自己看,也可以替別人看,我這一段經文這樣講了一講,你要是懂得之後,從今天起你就會看人了。你就會看到這個人一生當中的吉凶禍福,他有沒有慧,有沒有福,都能夠看得出來,這是很正確,一點不假。

  「北方略出五佛,表化他」,因為前面所說的,你修慧、修福都有成就了。自己成就之後,就要教化眾生,要幫助一切眾生,這個修學就有價值、有意義,不是貪圖個人的享受,是要為大眾服務,不疲不厭。說老實話,他不會疲倦,不會討厭,為什麼?因為他心地清淨,心地平等,他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所以他不會疲厭的。我常在外面講經,可以說講經都沒有休息的,一到一個地方,有些地方是到的當天就講經,頂多是第二天就開始講經,都沒有休息的。同修們都覺得法師很辛苦,很辛勞,都送些好的東西來給我吃,來補,我怕得不得了。有些是被逼著沒有辦法,你在面前不走,我得要吃給你看,吃得就很痛苦。如果你離開了我馬上就送人,請別人吃,我不吃。為什麼?你覺得我很辛苦、很疲勞,我不覺得,尤其是講經,愈講愈有精神,愈講愈歡喜,愈講愈沒有疲倦。

  我過去初到美國的時候,美國那邊的同修他們不怕我辛苦。到了洛杉矶,每天給我安排,每天九個小時,上午講三個小時,下午講三個小時,晚上講三個小時,一連講很多天。他們不怕。你們很關心我,我很感謝,你們怕我辛勞,這也是每個人的體質不相同,這些東西最好統統不要,我沒有這個習慣,說明了大家心裡都歡喜。否則的話,你送來我不吃,或者是我給別人吃,你又覺得難過:我供養法師,你看,法師瞧不起我,又分給別人了。不是的,其實不是的,是我不需要。這是「福慧具足,以度生為事業」,這就開始弘法利生,把佛法自己所得的功德、利益、好處,要普遍去介紹給別人,這就是流通佛法。

  下面有五尊佛,第一尊,『焰肩佛』。前面有「大焰肩佛」,意思相同,但是他在不同的階段,表的意思也就不相同。「福慧具足後,即以權實二智,荷擔如來家業,利益眾生」。前面是在修學的階段,換句話說,是在學習的階段。現在學習畢業了,那就要真正的擔負起弘法利生的責任,所以稱為「焰肩佛」來代表。

  第二尊是『最勝音佛』,我們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所以佛當年在世間,是以音聲說法來教學。現在也不例外,我們印成的經書,寫成的注解,人家看很不容易看明了,一講一聽,他就明了了,所以還是耳根最靈光。因此,還得要用音聲作佛事,作佛事就是要以口語去講解。「表以音聲作佛事,演說此經,勸教念佛,最勝音也」。音聲裡面第一殊勝,第一微妙,諸佛贊歎,是什麼音聲?是念阿彌陀佛的音聲,是講《無量壽經》的音聲,是念《彌陀經》的音聲。《無量壽經》跟《彌陀經》是同部的,你講這一部經,念這一部經,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這個音聲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公認的「最勝音」。

  第三尊『難沮佛』,「表弘護正法,勇猛精進,不畏魔外一切障難也」。這是菩提道上,你真正發心弘法利生,不可能沒有障礙,如果說沒有障礙,一帆風順,那你的福報比佛還大。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弘法利生,外有天魔來搗亂,魔王波旬來搗亂;內有六群比丘,天天鬧事,這是佛示現給我們看的。弘法利生會有障礙,但是障礙要克服,不要被它真正障住,那就錯了。要以智慧,要有善巧,把障礙減少到最低限度,使佛法能夠順利的弘揚,「難沮佛」是表這個意思,提出警告。像六祖當年得法之後,在獵人隊裡面避難十五年,最後他出來弘法利生,那是障礙。障礙要想方法來躲避,不損害自己,還給將來佛法要留一線生機,使它將來能夠發揚光大,這是我們要知道的。

  『日生佛』,「表教學相長,自他慧日麗天,正法久住,福利人天」。日是太陽,這是光明,象征著無限的光明。講經說法,不但聽的人得利益,講的人得利益是更多,因為講的人可以說遍遍他都有悟處,因此遍遍所講的都不相同。聽的人開智慧,所以確確實實是自他二利,教學相長,這樣正法才能久住,眾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真正的福德。

  第五位『網明佛』,這是講弘法利生。弘法利生要怎樣才能做得圓滿?當然絕對不是一個人的力量,一個人沒有法子做,他的願心再大,做得也有限。必須要捨棄自己,與一些志同道合的同修共同來做,這個效果就大了。所以,這尊佛的德號,他也表示這個方法。「網明」,網是講羅網一樣,網的孔很多,這就是結合許許多多的同志共同努力,來達成弘法利生的目標。所以,他「表度生弘願方法,以無量法門如網目,救度眾生」,無量的法門,無量的同志,共同來完成普度眾生的大業。一個道場,也就是一個僧團,一定有它自己的目標和方向。因為佛法經論很多,法門很多,前面曾經跟諸位說過,只有一門才能深入,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所以,佛教決定不可能在一個道場裡面修許許多多的法門,這不能成就。跟世間學校不一樣,它是專科學校,專到極處。

  因此,佛教在中國有許許多多的道場,每個道場可以說都是一個專科大學。像隋唐時代,五台山是四大名山之一,顯通寺是清涼大師當年講《華嚴經》的講堂。他老人家一生就講一部經,《華嚴經》,一部講完了,從頭再講,講完了從頭又再講,他一生講了五十遍。《華嚴經》從頭到尾講一遍要多少時間?我過去講過十七年,當然十七年不是天天講,十七年總共講了大概兩千七百個小時,經講了三分之二,還有三分之一沒講完,我發現了《無量壽經》,我那個經不講了,講《無量壽經》。所以,根據我自己講經的經驗,最少,很簡略不要詳細講,三千個小時;換句話說,一天講八個小時,要講一年,講一部。休息幾天,再開始講第二部,講五十遍就是五十年,短命的還沒有辦法聽完全。清涼大師活了一百多歲,老人家壽長,有能力講五十遍。

  我那個時候剛剛學佛,知道這個事情,對於清涼大師佩服得五體投地,就想學清涼大師,我也想把《華嚴經》講個幾十遍。可是我雖然肯講,沒有人聽,我一天講八個小時,誰來聽?沒有人來聽,所以一天只能講一個半小時,晚上講。還不能天天講,天天講大家也沒空來聽,一個星期講兩次、三次,這樣一來,時間就拖得太長太長。這是說大經就像教網一樣,一個寺院弘揚一部經、一個法門;像天台專門弘揚《法華經》,慈恩寺專門弘揚唯識,唯識東西多,有六經十一論,它的東西多。所以多半都是專科大學,這個得利益非常非常之大。因此,一個道場決定是志同道合,依一部經論,依一個法門,自行化他,所以這樣代代高僧大德們輩出,代代都出人才。

  現在我們這一代沒有人才,可惜的就是我們的方法錯誤。現在錯在哪裡?是雜修、亂修,沒有依照這個順序,換句話說,沒有修行的基礎,就是不動心,「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沒有這個基礎。不知道修學的方向、目標,甚至於有很多人他發心就不對,他到佛門來做什麼?求名求利。社會上得名利不容易,佛門裡頭得名利容易,他到佛門裡頭來求名求利,當然他的結果就不會好。名利可以得到,死了以後,必定墮三途,這是發心就錯了。發心雖然純正,基礎沒有,方法錯了,也不能成就,這一點我們要曉得。所以,必須集合大眾的力量,才能夠使佛法普遍的發揚光大。

  「下方略出六佛名,表教化大行,普度眾生」,這是教學福慧、因緣提升了,提升了的時候,佛法更需要發揚光大。第一尊,『師子佛』,「喻佛說法」。師子吼是比喻佛說法,在此地是代表「法王子代佛弘法,如佛無二」,他自己的修行、自己的弘願與佛能夠相應,所以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他的的確確是可以代佛弘揚佛法,所說、所行、所教化的,如佛在世沒有兩樣,這我們稱之為祖師。無論在哪一宗裡頭出了這樣的人才,我們稱他為祖師,他住世教學與佛無二。

  『名聞佛』,表「名稱普聞於十方」,這個名稱愈大愈好,不在乎。為什麼?對他沒有傷害,不是年輕,年輕的時候出名會有害處,這時候到了六十、七十以後,名氣不傷害。為什麼?他自己不會享,自己想到年歲老了,再過幾天就要走了,不管你們搞什麼都是假的。他真的放下,真的看淡,名氣再大沒有關系,不影響。「表為人天眼目,如觀音、普賢、佛門祖師」,像這一類的人。

  『名光佛』,「表大智隨演,法音遠聞,能令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隨著祖師大德的名望,別人聽了就起敬仰之心,別人說的話一般人不相信,同樣的話從他口裡出來,人家就相信,就能依教奉行,就能得好處,這就叫「光」。智慧之光能夠攝受人心,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說教化的成績。

  『達摩佛』,達摩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是法,佛法僧三寶,達摩是法。「表大法師承自佛,堪為眾生軌范」,這個代表佛法是有師承的,不是自己閉門造車能夠學得來的,是有老師代代承傳。師承前面也曾經跟諸位報告過,這個地方特別提出「四依法」,四依法也跟大家講過,這個地方我們提一下。第一個是「依法不依人」,第二個是「依義不依語」,第三個是「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第四是「依智不依識」。底下括弧裡面「窺基法師作通贊疏,為末世作示范也」,這個意思前面都跟諸位詳細報告了,就不必再說了。

  第五位『法幢佛』,「幢」是高顯之意。「表為眾生作擇法眼,建法幢,立宗旨,大行教化,福度眾生」,這個表法的意思非常重要。在今天無論是出家的大德,或是在家的大德,在家大德建道場弘法利生的,近代確實不乏其人,而且成績往往相當可觀,不在出家人之下。像在台灣的李炳南老居士,在泰國的高向如居士,現在在溫哥華的馮公夏居士,你們貴地弘法團,都是居士們主持的道場,這都是非常有成就,確確實實利益眾生,為佛做了工作,這叫做法幢高樹。要想叫眾生真正得利益,要立宗旨,建立宗旨是什麼?我這個法門是以什麼為宗,我要達到什麼目標。這使大家修學有個方向,有個目的,有理論的依據,有正確的指導方法他就成就了。如果這個道場沒有宗旨,不知道學什麼,我什麼都學,什麼目標我都要,這不能成功,這就不叫做道場。

  好像辦學校一樣,專科學校它一定是有個宗旨、目標的,醫學院一定是培養醫生的,培養醫護人才的,土木工程一定是培養建築方面的人才,它有個目標,有個方向,將來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像過去台中蓮社,這是李炳南老居士建立的,他是印光大師的學生,師承印祖。是以念佛求生淨土為目標,以這個為方向,集合志同道合的,大家統統修淨土法門。所以,一定要有方向,要有目標。我是秉承李炳南老居士,我在台北建立兩個道場,純粹淨宗為目標,所以我們的道場只講一部經,一部《無量壽經》、《阿彌陀經》,雖然是兩部,但是它是同一部,大本、小本。一遍講完了,從頭再講一遍,我現在《無量壽經》是第三遍,講第三遍,《阿彌陀經疏鈔》也是講第三遍,一遍講完了從頭再講。

  我另外一個道場在杭州南路,是講《普賢行願品》,淨土五經之一,也是一遍講完了從頭再講,一個道場就一部經,永遠就一部經。所以,大家的心是定的,就依照這一部經修學,老實念佛,《普賢行願品》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一定要給同修們一個方向、一個目標,這個才對,大家喜歡了當然就歡喜。不可以多目標、多方向,那自己都沒有精神照顧,同修們怎麼可能修學得成功?這是希望同修們,將來你們自己有能力、有機緣建道場,要遵守佛的教訓。無論弘揚哪部經、哪種法門都好,你喜歡《華嚴》,你就建立華嚴寺、華嚴講堂,請法師專講《華嚴經》,一部講完了從頭再講一遍,這樣子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喜歡《法華經》的,法華寺、法華講堂,喜歡《楞嚴》的,楞嚴寺、楞嚴講堂,統統都是一門。

  這樣一生修一門,雖然不是修西方淨土,到最後回向求生西方,沒有一個不往生的。為什麼?你功力成就了,這在《無量壽經.三輩往生》裡面,這一類的叫做一心三輩;就是不是修本宗的,修其他經論的,求生西方淨土叫一心三輩。這是古聖先賢給我們留下的典型,留下的榜樣,我們要記取,千萬不要隨著自己的意思來創造一個花樣。創造的好,當然有功德,如果創造不好,誤了一切眾生,自己將來要負墮地獄的果報,這個沒有法子。你是誤了別人,你誤了自己,活該,你還誤了別人,這個罪過很重。

  末後一尊『持法佛』,「表自他依教修行實證,佛法始終重實踐故」。真正叫佛法大行天下,我們今天講普及全球,單單靠嘴講沒有用,要做,要真正做到。你只要一做到,沒有一個不願意學,因為佛法真正的利益,就是叫我們個人、家庭、事業、社會真正能夠得到幸福、自在、快樂、美滿,確實能得到。我們得到這樣殊勝的好處,別人看到怎麼不學?你不去找他,他來找你,他一定問你,你怎麼這樣快樂?你從哪裡學來的?一定來找你。所以,佛法自始至終是講要腳踏實地去做到,絕對不在嘴皮上。嘴皮上效果非常有限,真正要弘揚佛法要做到,自己本身要做到。

  末後「上方略出十佛名」,也代表圓滿,「表覺行圓滿,一生成佛」。真的,這個六方佛名號代表我們修學,從發心、自行、化他、成佛這個過程,它確實表這個過程,非常有意思,有趣味。『梵音佛』,「表捨四相四見,說法清淨,無有染著」。到達高階層修行的人,身心清淨,所以他的音聲叫「梵音」,清淨音。為什麼?五欲六塵、名聞利養,他統統捨掉,心清淨了。

  『宿王佛』,「宿」是星宿,天上的星星。星星當中我們肉眼能夠看得見的,那個最大的就是星星之王,最大的就月亮。我們說肉眼能看得見的最大的是月亮,星中之王,它代表大乘。「表大乘菩薩道法,無上道之徑路也」,小乘迂回,大乘直捷,大乘是修行成佛的徑路。

  『香上佛』代表的禅宗,六祖在《壇經》裡面「傳香忏悔章」所開示的修行方法,這個「香上」的意思,跟他開示的方法非常相應,所以我一看他代表禅宗。「徑中徑也」,比大乘又近一步,是大乘當中的徑路,徑路當中的徑路。

  又看到後面一尊『香光佛』,「香光佛」表淨土宗。「表淨宗念佛法門,楞嚴謂香光莊嚴」,這是《大勢至圓通章》裡面所講的,香光莊嚴,所以淨土是「徑中徑又徑」。淨土宗有這麼個小冊子,可能你們圖書館裡有,《徑中徑又徑》。你看到這個題目,它就是教你修淨土的,這是成佛最捷徑的一條道路,最近的一條道路,一生中決定圓滿。

  『大焰肩佛』,在這個地方跟前面代表的意思不相同,「表以最上法與人,一生成佛,是以淨宗祖師尊稱大師也」。大師是對佛的稱號,不是其他的人敢稱的,連菩薩稱大士,不敢稱大師,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普通人對於佛門的法師稱大師,這是稱贊過了頭,這個不好。他教化眾生,真正能令一切眾生一生成佛,我們可以稱他為大師,他沒有這個能力,稱大師這是僭稱,這過分了,這個不可以。在佛門裡面,每一個宗派的祖師大德都不稱大師,唯獨淨土宗的祖師稱大師。為什麼?淨土宗教人這個方法,跟佛教人沒有兩樣,教你一生決定成佛。所以,只有淨土宗代代相傳大家尊稱為大師,這是我們應當要知道的一點常識。

  『雜色寶華嚴身佛』,這尊佛代表「一生圓滿,唯華嚴詳之」;換句話說,他代表佛經當中的根本法門,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它代表的是法寶,無上圓滿的法寶。可是《華嚴經》到最後,是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說「尤證實念佛法門為究竟旨歸也,應深思也,師法善財可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代表一個念佛人,在這個社會與大眾相處,與佛門不同宗派相處,要用什麼態度、要用什麼方法成就自己的道業,上上品往生;同時又能夠協助其他宗派法門的弘揚光大,普利眾生。因此《阿彌陀經》才稱為小本《華嚴》,《無量壽經》稱為中本《華嚴》,這個很有道理。

  底下一尊,『娑羅樹王佛』。「娑羅樹」是非常堅固的,所以他代表「圓證究竟堅固,為大法王」,這是代表佛門裡另外一個宗派,密宗,「密淨不二也」。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在這個地方看到這尊佛代表這個意思,這是七尊佛代表圓滿的佛法。

  末後這是我們真正證得,就是三身,我們修學的目的真正達到了。『寶華德佛』代表「圓滿報身」。『見一切義佛』,「表千百億化身,五眼圓明,普應群機也」。『如須彌山佛』,「表清淨法身,為一切法之理體也」。你看最後是圓證一體三身,他跟前面的三尊「須彌佛」前後照顧,統統相應。

  所以,這個佛號、這個名字你一看,真的從初發心到後來成佛,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怎麼個修法,他全都給你表示出來。所以,這個佛名不是隨意說的,如果隨便說的不可能,他一個一個連起來,連得這麼樣的圓融,確確實實是表法的意思。「以上略出佛名號,含意甚深,密示念佛人,自初發心至圓滿菩提,一生成辦之歷程旨要」,旨是宗旨,要是心要,「如華嚴五十三參,不可不知也」,這是總結這個六方佛名,含著有很深的意思。

  「佛度生,生受化」,眾生接受佛的教化,「其間難易深淺,總在於緣」。所以,佛非常重視緣分,沒有緣分,佛度不了眾生,一切都是緣分。「緣之所在,恩德弘深」,緣分有淺有深,深的緣分,我們一生在一起修學;淺的緣分,可能一生就這麼幾天,以後再遇不到。緣的淺深,實在講非常希有而難得,一定要重視,一定要把它抓到,所以這個恩德非常非常之大。「種種教啟,能令歡喜信入」,有緣他就歡喜。「能令觸動宿種」,這是生善。「能令魔障難遮,能令體性開發」,這個體性開發就是我們平常講的開悟,確確實實能令你開悟。「諸佛本從法身垂跡,固結緣種,若世出世,悉不可思議也」。這是佛無論是在世間,或者不在世間,或者以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種身分出現在世間,或者是變化成一個普通人來影響我們,來為我們介紹聞法,佛法統統都是不可思議的。

  「彌陀是法界藏身,故一念一切念,念一佛,即念一切佛,極樂是法界藏土,故一生即一切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可以說你同時生到十方一切諸佛世界,這個不得了,所以「生極樂一土,即生一切諸佛國土也」。如果我們把這些事實真相搞清楚,你對於這個法門,從今以後死心塌地,決定不會更改,你也絕對不會再念第二部經,再念第二個佛菩薩名號。為什麼?曉得我這一念一切都念,我一生一切都生,才知道這個法門的可貴,知道這一生的因緣殊勝。無量劫中非常希有難遇到的因緣,我們這一生有幸能夠遇到,實在是不容易。

  後面一段,「信願持經之利」,我們能信、能願、能夠受持誦讀這一部經典的利益。「勸信佛說,聞經受持,聞諸佛名」,這個諸佛名就是阿彌陀佛的名號。因為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是一切諸佛都念的,一切諸佛都贊歎的,所以諸佛名號就是阿彌陀佛,你才曉得這個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為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大菩提」,這個經與名號,功德利益這樣大。「信世尊說」,我們要相信本師釋迦牟尼佛在這裡苦口婆心勸告我們;要信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在這裡勸告我們,這個六方佛就是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是六方恆河沙數諸佛,要相信。所以,信這個法門,不是信一尊佛說,而是信一切諸佛所說,你不但是釋迦牟尼佛的好學生,你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好學生。

  你們想想看,哪個法門、哪部經典上有這個說法?除了《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之外,你再都找不到,沒有這個說法。你受持這部經,老實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你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弟子,沒有一尊佛不保佑你,沒有一尊佛不護念你。所以,一個真正發心念佛的人,四十裡之內,魔王不敢侵犯你。為什麼?諸佛威神加持,你怎麼會遇到苦難?所有一切災難你遇不到;你還會遇到,換句話說,你還是三心二意,你不是真心在念佛,你自己好好反省反省,你不是真心。你要是真正信、真正願、真正肯念,決定四十裡之內妖魔鬼怪都跑掉,不敢接近你。我們一天到晚求佛菩薩保佑,求佛菩薩加持,佛菩薩保佑你、加持你,自己不肯接受,有什麼辦法?

  「此經獨顯,無上心要,能念之心性,第一義谛,本源理體」,就是真如本性。「諸佛名字,即指所念阿彌陀佛」,這是至圓、至頓、至妙,無比殊勝的法門。「圓滿究竟萬德」,這是這部經,智,智慧究竟證般若德;斷德究竟就是斷煩惱、斷無明究竟,證解脫德;心性究竟證法身德,三德圓滿,萬德畢具。一切經典、一切法門裡頭的確找不到,諸位細細去研究,細細去觀察,你自然就明了了。

  「大本雲,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欽奉諸如來,故得因緣聞此義」,這是《無量壽經》上一首偈。正是給我們說明,我們要不是多生多劫,在無量劫當中,供養了無量無邊諸佛如來,這樣的善根福德,你才有這個機緣聽到,不簡單!現前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智慧、道力、神通的加持,你才會相信,你才會發願,才會一心持名,這一生圓滿成佛,這絕對不是一個容易事情。所以,真正相信,真正發願,老實念佛,真的,大經上講不是凡夫,他是有來歷的。凡夫聽了不能接受,不能相信,那是應當的,這不能怪他,因為這種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緣,不是一生修來的,是無量劫當中修來的。所以能信、能願,我們要贊歎、要歡喜、要恭敬,他不是凡夫。不能夠相信的,我們不能責怪他,也要生歡喜心,這一生他種了一點善根。這一生雖不能成就,這一點善根也不可思議。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明天我們就圓滿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