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你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一絲毫懷疑沒有,極樂世界就錄取了。

發布:慧芝
    
    

  【解】然則彌陀從如來生,示現報、應、化種種身也。故知“真實慧”者,即真如、實相、自性、佛性,自性清淨心等,所诠理體之照用。

  “照”就是智慧。“用”就是方便。所以你契入這個境界了得大自在,像佛菩薩一樣能現無量無邊身,能起不可思議的作用。這個修其他的法門,就是八萬四千法門,能證得,但是要很長的時間,不是那麼容易。可是修淨土就很容易了,一生肯定辦得到。所以這一部經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裡頭第一經,這個我們要認識。

  《無量壽經》釋迦牟尼佛在世講了很多遍,我們中國,傳到中國來的時候有十二種本子,仔細的來對照,有很大的差別,那換句話說,決定不是一次講的。所以中國古聖先賢判本經,釋迦牟尼佛至少三次以上,應該不止三次。蒙古《大藏經》,內蒙的金教授告訴我,那個《藏經》裡頭,《無量壽經》有二、三十種。我拜托他,這麼多種不同的,應該先把它翻成漢文,讓我們看看。我們才知道,釋迦牟尼佛對於這部經,就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不遺余力,常常說;在講經的時候附帶講到的,大概總有二百種經論提到的。真的常說,勸勉我們重視這個法門,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

  難信,這事太奇妙了,都認為是不可能,但是他真做到,因為我們沒有見性。見性的人一看這個經馬上就受持了,為什麼?他沒有疑惑。我們凡夫看到這個經有疑惑,對佛沒有充分的信心。

  所以這個經,誰能往生西方?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有這兩樣信心,一絲毫懷疑沒有,極樂世界就錄取了。

  那念佛呢?念佛很重要。極樂世界是學校,你到極樂世界插班。插哪個班?看你念佛功夫的淺深。念佛功夫深的,班級高;功夫淺的,班級低;沒有功夫的,從頭學起。也好!下下品往生的是沒有功夫,沒有功夫就是臨命終時一念、十念往生的,平時沒有念過佛,就是最後命終的時候,氣還沒有斷,念個一聲、十聲,這是沒功夫的,下下品往生,他有信、他有願。

  我們對這個經要生起信心。生起信心真難,我相信,為什麼?我學佛六十四年,我相信淨土三十年,前面三十年不相信。但是我不毀謗,我有這點好處,我也贊歎,但是我不學。三十年才搞清楚、搞明白。

  我這一生沒有離開經教,我天天讀書,講經沒有中斷,講經五十七年,所以“難信之法”我的感受很深,真難信。老師介紹我《華嚴經疏鈔》、《合論》,我立刻就接受了,沒有懷疑。對於這個經,忏雲法師勸我,我不批評,我沒有批評它,我沒學;在台中跟李老師十年,老師至少勸我六、七次,我也當耳邊風,沒有認真學習。當我講《華嚴經》、講五十三參,看到文殊、普賢、善財童子,我才真正相信了,知識分子一般對於文殊、普賢最崇拜,文殊智慧、普賢的實踐,把佛法如何落實到生活、落實到工作、落實到處事待人接物,活學活用,真有好處,沒有想到這兩位大菩薩都是念佛,在極樂世界成就的,這出乎意料之外。

  再看善財,那個表法表得好,我們真看明白了。以前看了很多遍都沒有看到,這下看到了,你看頭一個他參訪的善知識——德雲比丘,(《四十華嚴》叫“吉祥雲”,是一個人)他修什麼?他修“般舟三昧”,專修念佛法門,給善財童子講開示,講了二十一種念佛法門。那個“二十一”不是數目字,是密宗表法,表無量、表圓滿,那就是說明門門跟淨土都離不開關系,無論學什麼,只要一回頭的話都成就,沒有抵觸、沒有沖突;如果我這個法門有沖突,那就不對了,沒有。

  我在最近這十幾年,在國際上團結宗教,十多個宗教,跟佛教不一樣,有沒有抵觸、有沒有沖突?沒有。沖突、抵觸從哪裡來?是你不明了,雙方不明了,自己在那裡生的這些煩惱。一點沖突都沒有!

  特別是中國傳統文化,跟佛不沖突,跟道不沖突,那就換句話說,跟所有宗教都不沖突,所有宗教都應該學佛。為什麼?佛經講得透徹,比它們講得透徹,佛經裡頭沒有迷信的色彩,給你真的把問題講清楚、講明白了,你不能不相信。它好處在此地,大學問。

  方東美先生把這個東西介紹給我。我們年輕的時候不信宗教,認為是迷信,我跟方老師學哲學,我也沒有想到,我原本想旁聽他的課程,最後他不讓我去旁聽,要我到他家裡去學。我們的課是開在星期天,每個星期天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半,兩個小時。他給我講“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講“佛經哲學”,我就很訝異,我說:佛是迷信、多神教,多神教就是低級宗教,它怎麼會有哲學?我那一年二十六歲。他告訴我:你年輕,你不知道。他說: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尤其是大乘,是哲學裡面的登峰造極、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從這個單元裡面明白了,回過頭不敢輕視了。

  他那個時候介紹我的時候,就是《華嚴經》,叫我讀《華嚴經》,看清涼大師的《疏鈔》、李長者的《合論》,這是《華嚴》兩種權威的注解,我在這上面下了不少功夫。四五十年,講了四千多個小時,第二遍。前一遍不算,後一遍的時候,後一遍留的有錄音、有錄像,四千多個小時。講完了沒有?講了五分之一。要以我的講法,以我這個速度,需要講多少個小時?我估計要兩萬個小時。哪一個大學裡頭有兩萬小時的課程?所以《華嚴》應該辦個大學,就是這一門,真的,這部書以後可能沒有人講了。

  我在台灣,以前有個老和尚,每一次看到我,就勸我講《華嚴》,他說:法師,你要不講,以後沒人講了。所以我受到他們的鼓勵。在中國大陸,茗山老和尚,這是我的護法,很有聲望、有地位的老和尚,他也勸我,《華嚴》要講圓滿,留一套錄影帶給後人做參考。

  是好,《華嚴經》是大本的《無量壽經》,所以修淨土,最好是把《華嚴》學了之後,再修淨土,那就不一樣了。也就是說,把宇宙人生、諸法實相,講得最透徹的是《華嚴》。《無量壽經》經文少,只有一卷;《華嚴經》九十九卷,它文字多,講得詳細,讀《華嚴》,來講《無量壽經》就很方便,像飯後的點心一樣,大餐吃完之後吃點心。

  我們的希望,年輕人要真正發大心,沒有人教,不要緊,走古人的老路,“其義自見”。讀誦很重要!讀誦不要放棄,念個十年、念個二十年,也許你就開悟了。可是要記住,要懂得放下。煩惱習氣不放下不行,它是障礙,煩惱習氣統統放下,沒有障礙了,你才能見性,你才能恢復自性。

  【解】自性清淨心等所诠理體之照用。簡言之,“明心見性”是明本體也。

  宇宙萬物的本體,實際上就是自性。

  【解】於此徹透,安住如如,從體起用,即為“住真實慧”。

  今天這段文很重要,是佛教的核心、大乘的核心。因為這三個真實,很少碰到一起講的。很難得,這在這裡面,三個真實都給我們說透了。

  【解】又真實際者,法身德也。真實利者,解脫德也。真實慧者,般若德也。

  這個黃念老講的,真了不起!他要沒有開悟,怎麼能說得出這個話來?!我最近在聽他的《報恩談》,愈聽愈歡喜,我已經聽了幾十遍,那是他學佛一生,最後的心得報告,真難得!這個東西,在末法九千年度無量眾生,我們要認真學習。所以這段他說的,把三個合在一起講。

  “真實之際”就是法身,講得太好了!

  “法身”就是“真如”、就是“實相”、就是“自性”。前面說了一大堆,我們就不重復了。

  “真實之利”,“利”是解脫。“解脫”是什麼?得大自在,得大圓滿。“解”是解除。“脫”是脫離。解除什麼?解除繩。好像我們身體被繩索捆綁一樣,把它解開了。“脫”是脫離六道輪回、脫離十法界,住在佛國土裡頭去了。這個經就是住在極樂世界了,極樂世界的實報土,這是真實的利益。“解”就是斷煩惱、斷無明、斷習氣。“脫”脫離十法界,這是真實的利益。

  脫離十法界是誰?法身菩薩。大乘教常講八地以上,距離成佛不遠。八地以上的,這個智慧、德能、相好,跟佛差不多了,很接近了。

  《華嚴》把菩薩的地位分成五十二個等級,像念書一樣,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五十二個年級,這裡面分“十信”,好比是小學,十個年級;“十住”,好比是初中;“十行”好比是高中;“十回向”好比是大學;“十地”好比是研究所;“等覺”好比是博士班;博士班畢業就成佛了。總共五十二個階級,八地是最上面的五個階級的第五個,從最上面的往下降第五個,八地、九地、十地、等覺、成佛,所以這個位次高了。八地以上的菩薩,無論在哪一方面,你細心觀察,跟佛差不多,很相似。

  所以“真實智慧”是般若。“般若”是什麼?般若是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的核心。他講了二十二年,這門課。“阿含”十二年,小學;“方等”八年,這中學;“般若”二十二年,這大學;最後“法華”八年,那是研究所。他老人家一生,沒有形式、沒有校捨,實際上他是有次第的,慢慢把你帶起來,給後人做榜樣。

  佛為什麼不建道場?一生過著流浪的生活,弟子,我們估計跟孔子差不多,孔子弟子三千,釋迦牟尼佛常隨弟子,就是一輩子跟著老師沒離開的,受了完全的教育,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在那裡學一段時期就走了的,學幾個月的、學幾年的、學十幾年的,走了,把這個統統算進來,我相信至少也有二千五百人,就是合起來三千人。這麼大的一個團體,住在野外,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一生沒改變,我們以前不懂,想不通,現在在這個時期恍然大悟,明白了,為什麼?道場建大了,有些人來出家,為什麼出家?來想占道場,這個心來出家的不是真的,這有這麼大的寺廟,比家裡住得舒服多了,所以佛不建道場,一生苦行,給我們作最好的榜樣。

  印光大師勸我們,這是近代的祖師,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淨土跟他學的,所以也是我們的師承,祖師。他老人家告訴我們,在現在這個時代,建道場——小道場,住眾不要超過二十人,真正修行都能成就。道場大了,大了什麼?你就得要錢,你天天動腦筋到哪裡去找錢、去找這些居士供養、找這些護法,這都很傷神操心,心裡有這些東西,道就沒有,清淨心沒有了,平等心沒有了,換句話說,把佛所講的道全破了。這個要懂!

  一定要曉得,我們要想真正成就,要走佛菩薩的老路,要把這些東西統統擺掉。

  現在我們說實話,我們的身體比不上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的人。他們在野外樹下打坐,身體好,風吹、雨打、日頭曬他都不怕,我們今天到外面去過一夜,第二天就加護病房,體力不行。他們那真叫金剛不壞身,那是練出來的。

  所以我們今天找我們的祖師,教我們建小廟,小道場,不超過二十人,正確,個個都有成就,這就是圓滿功德。道場再大,沒有人成就,那不叫道場。這都是我們要知道的。

  所以教學,古時候沒有佛學院,也沒有佛學班,怎麼教出來的?去選擇老實、聽話、真干的人,這個就是人才,這個就是當機,找這種人。這種人找到之後,看他喜歡什麼,就教他讀書、教他認字,我們先從文字開始。文字有個三年基礎,三年到五年,行了,就教他讀經。讀經什麼?讀一部經,反復的讀,天天讀。就讀一部經,讀上千遍、讀上二千遍、三千遍,開悟了,無師自通了,他就能講經教學。他教學生,也是選擇老實、聽話、真干。沒有這樣的學生教不出來。

  特別是主意很多的學生,更麻煩,一般人看到他聰明,他怎麼?他妄想多、主意多,這都不適合,他心很難定下來。所以一個老師,一生真正出師的徒弟,二、三個人就不錯了。在中國歷史上,只有六祖惠能大師,在他手上開悟的人多,四十三個,最多的,空前絕後,之前沒有,之後也沒有。六祖之後,有祖師手上開悟的四、五個,就是很多了,多半都是一個、兩個。

  我們要用古老的方法來做實驗。實驗成功,大家相信了,我們要用這個方法來培養真正的人才,培養祖師大德。祖師大德都沒有了,重新培養,行,我們照著這個方法,可以做得到。就是人不好找,找真正老實、聽話、真干,不被名利所干擾才行。名利心、得失心,還有這個念頭,他就不行,與道、與真心不相應,那他還是用妄心。用妄心回不了真心。必須把妄心捨棄掉,真心才能現前,真心一切具足。

  所以“般若德”,“法身”、“解脫”、“般若”,三個都具足,叫“涅槃三德”,統統具足。

  【解】今三真實,亦即涅槃三德,如伊字(∴)三點,非並非列,不縱不橫,即一即三,即三即一也。

  用這個來比喻“法身”、“解脫”、“般若”,也就是經上講的真實之際,真實之利,真實智慧,說明他們的關系,是一而三,三而一。

  【解】今經於妙行之先,首曰“住真實慧”,此誠畫龍點睛之語。

  《無量壽經》在“妙行”之先,“妙行”是信願持名,在這個前面講住“真實慧”,“此誠畫龍點睛之語。”

  如果我們對這個解透了,真正能理解解透了,我們才真正明了這部經的真實義,不在懷疑了,不再猶豫了,完全接受,深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深信念佛決定能得圓滿成就。真信真願,取得往生極樂世界的資格,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生圓滿成就。成就有快有慢,那就是自己勤惰。如果很勤奮,升級很快;如果是懶散,那你升級就比較緩慢,他不會退轉,他只有上升,不會下降,有快慢不相同。

  所以在行門,這個行門之前住真實慧。這句話重要,為什麼?沒有真實慧你不相信。真信真願就是真實慧,沒有真實慧,他不會相信的。

  【解】住真實慧,即入一法句。一法句者,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講得太好了!“無為法身”就是常寂光。有沒有相?沒有相,它是光。淨土,西方淨土分四種,最高的常寂光淨土,下面實報莊嚴土、方便有余土、凡聖同居土。

  像我們往生,連初級的功夫都沒有,生到哪裡?生到凡聖同居土。雖然是凡聖同居土,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這個階級不一樣,它待遇相同,這個是不可思議。

  經上說得清楚,第二十願,我們這個本子第二十願,作阿惟越致菩薩,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統統作阿惟越致菩薩。

  “阿惟越致”是什麼?圓滿證得三種不退轉的菩薩,第一個位不退,是阿羅漢;第二個行不退,是菩薩;第三個念不退,就是阿惟越致菩薩,最高的。像文殊、普賢、觀音、勢至,他們是圓證三不退的菩薩,到西方極樂世界什麼待遇?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是這個待遇,平等的。

  極樂世界你仔細去觀察,它是一個道場,它不是一個國土,為什麼?這個國家沒有講國王,沒有講上帝,沒有;也沒有大臣,也沒有政府。這個裡頭沒有士農工商,只有一個阿彌陀佛,其他全是菩薩,阿彌陀佛是老師,其他是學生,像一個學校,很單純。

  這個學校裡面的老師跟學生都不可思議,神通廣大,他們隨時隨處現無量無邊身,干什麼?阿彌陀佛現無量身,是接引往生的眾生。每一個念佛往生的什麼?他都要去迎接,化身去,真身在極樂世界沒動,依舊在講堂裡面講經教學,沒動,分身去接引,無量功德。那麼學生,學生什麼樣的學生?剛剛到西方極樂世界,什麼地位?小學一年級,就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學生,他也有能力像阿彌陀佛一樣,無量無邊的分身。他去干什麼?他到十方諸佛的世界去拜佛,供養佛。供養佛、拜佛,福報,修福;聽佛講經說法,每尊佛講的經不一樣,聽講經說法開智慧。福慧雙修。不僅是自己沒有離開阿彌陀佛,在阿彌陀佛講堂聽經說法,有這樣大的能力同時可以到十方世界親近諸佛如來,這還得了,不可思議。除這個之外,十方世界,過去都曾經到那邊游歷過、生活過,跟那邊眾生有緣的人還不少,佛度有緣人,自自然然分身化身,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自行化他。

  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不寂寞,很熱鬧,非常好,到哪裡去找這個地方?我們遇到了就能去。不是不能去,人人都能去,沒障礙。

  所以我在八十五歲那一年,那一年清明節,我把《華嚴》放下了,不講了,我專講這部經。為什麼?我決心要去。《華嚴》,這個是中本《華嚴》,我大本《華嚴》不講,我換中本《華嚴》來講,決定要去,不去那就真是錯過了機會。這個錯過是真錯了!這是真正從《華嚴》回過頭來,死心塌地求生淨土了,不再搞別的了。

  給初學者提供幫助

  很多初入佛門的善男信女對學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還有很多人認為信佛就是去寺院燒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認為經忏法會就是信佛。這是錯誤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經忏法會。真正的學佛必須學佛經,用佛陀的教誨指導我們的人生,這就是“依教奉行”。學佛能改變命運,進入佛門讀的一本書是《了凡四訓》,這是改善命運的榜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