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念到功夫成片,這是我們念佛法門第一個層次

發布:清淨乃空
    
    

我一接觸到佛法,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給我介紹一部經,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告訴我學清涼大師的注解,李通玄居士的《合論》,這兩部書我都學過。《華嚴經》講過兩遍,第二次講了四千多個小時,講到“十住品”,大概全經的分量是五分之一,四千多個小時。所以我那個時候估計要把全經講圓滿,需要兩萬個小時。真是妙法,真叫你生歡喜心。我也是講《華嚴》,講到“入法界品”,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看到文殊、普賢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我對於淨土宗接受了,才知道《華嚴》跟淨土關系非常密切。古人稱贊《華嚴》是大本的《無量壽經》,《彌陀經》是小本的《無量壽經》,所以《無量壽經》稱為中本《華嚴》;換句話說,古人把《華嚴》、《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看成一部經,大本、中本、小本。文字有詳略不同,《華嚴》講得詳細,文字多,九十九卷;《無量壽經》只有一卷;《阿彌陀經》大概只有幾頁,要用這個本子來說,大概就不到十頁,大本、中本、小本,讓我們認識。

所以我在晚年,我把《華嚴經》放下,專講《無量壽經》,講中本《華嚴》。那個大本太大了,往後學的人少,可能沒有人學了。我是早年在台灣,有個開心法師,往生了,很久就往生了。他每一次跟我見面,都勸我講《華嚴經》,告訴我,你要不講,以後沒人講了。他的誠意我領了,我很歡喜,所以我講了兩次。實在經太長了,淺說,說不出味道出來,真把味道說出來,那要很長時間。所以從這個地方,也體會到佛經太偉大了。清涼在那個時代,盛唐的時代,講這個經,他一生講了幾十遍。我想應該是一年講一遍,那個時候人的根性好,一點就通,就明白了,不必細講。一點,點到為止,所以一年講一部。他們那個時候跟世尊當年在世一樣,一天可以講八個小時。我們現在沒有,一天四小時就很多了,通常一天兩小時。一天兩小時,那這一部經要四、五年,四年到五年,像清涼那樣講法。像我這個細講,那就不行,一部經總得三、四十年。

所以這是講到,“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廣演妙法,令眾悟入,導歸極樂,究竟菩提,這兩句決定不能少,如果不能導歸極樂,就沒有辦法究竟菩提。為什麼?上上根人少,到哪裡去找?上上根,像惠能大師這樣的人,幾句話一點他就通了,就毫無障礙了,這種人太少了,這屬於頓悟。漸悟的有,歷代都有,漸悟就是要學很長的時間。連我們這個時代還有,海賢老和尚。海賢老和尚不是頓悟,是漸悟,我估計他是二十年。他二十歲出家,師父教他一句佛號,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聽話,他真干。以這麼一個老實人,信願持名,一向專念,二十歲,頂多三年,三年到五年,他能夠念到功夫成片。這是我們念佛法門第一個層次。念到功夫成片,往生極樂世界就有把握了,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你。很可能阿彌陀佛就跟你見面,告訴你你的壽命還有多少年,到時候我來接引你,心定了。從這個往上再提升,大概五年,他就能得事一心不亂。

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余土,功夫等於阿羅漢。再向上提升五年到十年,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什麼時候?我估計是四十前後,他得到的。所以他曾經講過,我什麼都知道。什麼都知道不是隨便說的,明心見性才什麼都知道,一般人聽不懂。他這個境界跟惠能大師大徹大悟的境界相同!能大師是頓悟,豁然開悟的;他是二十年功夫,達到這個境界。那就是告訴我們,我們普通人用二十年,都可以達到這個境界,只要你真正的一句佛號念到底。我跟大家說過,心裡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你能夠保持二十年,就有可能到這個境界,理一心不亂的境界,往生淨土,生實報莊嚴土,真正不可思議。

摘自《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第211集) 老法師主講

2015年7月12日 講於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普為父母師長、歷劫冤親及一切有緣眾生回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