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發布:果梵
    
    

  《老子》曰:“得其所利,必慮其所害;樂其所成,必顧其所敗。”人為善者,天報以福;人為不善者,天報以禍也。故曰:“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戒之慎之。君子不務,何以備之?夫上知天則不失時,下知地則不失財。日夜慎之,則無害災。

  “《老子》曰:得其所利,必慮其所害”,這就是很謹慎的態度,面對事情,不能只看到它的利,還要先審它的害處大不大。我們現在很多都是求眼前利,未來的禍患大得沒法想象。比方說現在物質這麼發達,我們要吃什麼有什麼,大家嘗到甜頭沒有?可是現在癌症一大堆,慢性病一大堆,從哪裡來的?吃來的。雖然科技很發達,但科技的東西沒有仁慈做基礎,出來的東西傷害人的身體、傷害人的心靈。你看現在這麼多計算機游戲,不是從仁慈出來的,都是打打殺殺,小孩子從小看,每個人暴戾之氣都很強。美國有一個十幾歲的大男孩,把他家裡的人統統都殺害了,因為他從小就玩殺人游戲。結果到警察局去,他一點惶恐都沒有,警察很驚訝:“你犯了這麼大的錯你都不知道嗎?”“哪有什麼錯,待會兒他們就活過來了。”那種長時間游戲的刺激,讓他完全活在一個虛擬的環境裡面。所以現在人眼光都很短淺,只看眼前,賺到錢就好了,都不知道自己做的事可能害了多少人。

  “樂其所成,必顧其所敗。”一個人假如有成就了就開始沾沾自喜,敗相也出來了。為什麼說少年得志大不幸?因為他“樂其所成”,覺得自己了不起,傲慢一起來,敗就要來了。所以“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守成不易。“人為善者,天報以福;人為不善者,天報以禍也。”老子這段話也很重要,提醒我們任何一言一行,都會招感來福和禍。真明白因果報應,這個人就謹慎,不敢亂來。所以了解倫理道德,恥於作惡;明白因緣果報,明白因果教育,不敢作惡。“故曰: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一個人在面對禍的時候,能夠沉穩、能夠反省自己,他的福就要來了。因為在他處理這個禍的過程當中,身邊的人會佩服他的德行。由於他又反省自己,又帶動大家反省,還積累了這次錯誤的經驗,這些都成為他往後成功的墊腳石。“福兮禍所伏”,人享福了、縱欲了,禍緊跟著就來了。“戒之慎之。”要警誡、謹慎。“君子不務,何以備之?”君子不致力於謹慎、恭敬、小心的態度,就很難防備人生的災禍。“夫上知天則不失時”,上知天道就不失天時。比方農夫,他就懂得春耕夏長這些天時。

  “下知地則不失財。”知道在地裡種什麼好,他就能獲得財貨。“日夜慎之,則無害災。”日夜能戒慎恐懼,不掉以輕心,就不會有災禍。禍患往往起在很細微的地方,什麼地方?起心動念上。貪念起來了,很細微,沒有警覺到,往後就會愈來愈嚴重。所以俗話講,“小時偷針,大時偷金。”閩南話講“小洞不補,大洞你就很辛苦。”小的問題你都沒察覺,它會愈來愈嚴重。就像黃河的堤防,一個小洞一疏忽,最後就潰堤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