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科醫生,沒有告訴你的嬰兒秘密

發布:君合

    
    

  一個專家的發表說;通過這幾年在兒科工作,我發現很多小孩子生病,都是因為家長的不合理護理造成的,有的很多都很荒唐,現在我寫出來,希望以後的父母能好好的把自己的寶貝養大。

  1、如果孩子沒有出滿月,最好不要讓太多的人接觸,尤其是年齡大的老人和小孩,未滿月的孩子生病百分之百是大人傳染的,有慢性病的老人和不講衛生的孩子是罪魁禍首。

  2、未滿月的孩子,不要怕見光,見光可以刺激寶寶的視神經的發育,同時還可以及時的發現寶寶有沒黃疸,即皮膚發黃,小孩黃疸一定要及時治療,不要聽老人的,以後就會自然好的,黃疸的後果很嚴重可以導致腦癱,兒童醫院每年都收治大量的應黃疸造成的腦癱兒。

  3、嬰兒只要條件允許,就要保持衛生及時洗澡,厚厚的油脂塗在身上會影響生長發育容易起濕疹。

  4、小孩血管很細,一般打針的時候都打頭,不讓荒誕的認為打頭以後小孩就會變傻,毫無依據。

  5、小孩到了五至六個月會拉肚子,只要沒有脫水,就不用輸液打針,打針也就是補充的糖和鹽。家長不要覺得孩子不喝水就不給喝,這是很大的誤區,會讓你的寶寶越來越嚴重,甚至因缺水導致腎衰。拉肚子都有五至七天的過程。不要心急。

  6、孩子感冒流鼻涕咳嗽,一般都是病毒性的感冒,開始的時候不要一味的打針,一定先多給喝水,吃抗病毒的藥和感冒藥,普通感冒一般五天左右的時間。但是一定要多喝水。

  7、有很多孩子感冒咳嗽還吃零食和飲料,這是大忌,小孩屬於陽性體質本來就肺熱再吃一些膨化食品和含有咖啡因的食品,這就是火上澆油,十天半個月是不會好的,弄不好以後會有後遺症,老慢支。

  8、扁桃體炎是小孩常見的疾病,首先別讓孩子吃零食和甜味的東西,家裡有碘伏的先用它塗嗓子,每天三次,用西瓜霜噴霧再噴,雖然小孩很難受,但是此法很見效,若一旦開了打針的先河,會一發不可收拾。

  9、各種疾病會伴隨著發燒,首先不超過38度不要用藥,不要用瑞芝清,雖然退熱快但他會讓你孩子得白血病的概率加大,用安全的復方新不顆粒,一般4至6小時退燒,但是如果孩子不喝水,他就不會退燒,退燒主要靠出汗,一定要補充大量的水分,再用溫水擦身上。

  10、小孩發燒都有3天左右的過程,不要一天不退燒就著急,主要先補充水分。

  11、咳嗽的孩子都會吐,因為腹壓增大,胃還沒有發育完善都會出現這種現象,只要別嗆咳就行。別大驚小怪,5歲後就會好。

  12、不建議7歲以下的孩子上小診所打針拿藥,打一針就好、吃一頓藥就好了,或是灌兩次腸就好,百分之百是用的激素,而且很多過期的藥物都流入小診所,小診所的衛生又不能保障。

  13、如果你有時間盡量自己看孩子,有很多家張都讓老人看孩子,這就導致有的孩子脾氣很古怪不聽話。

  14、5歲以下的孩子隨身攜帶衣物和水,別穿的太多,很多都是因為出汗讓風一吹就感冒了。

  15、3歲以下小孩容易發生高熱抽風,家長一定不要認為體溫降下來了小孩能吃喝了就沒有事了,其實抽風對腦細胞的損傷很大,一定要做10天一個療程的高壓氧,經常抽風而又不當回事的孩子,到了青年或中年時候的精神分裂抑郁症的概率遠遠大於正常的。

  16、小孩的肺炎或是支氣管炎一般都要打十天左右的針,不要聽信小診所的,打一針就好的理論,而且全世界也沒有打一針就好的小兒肺炎,純屬無稽之談。

  17、小孩開始病的時候不要覺得就一個孩子我有的是錢,大夫給我用最好的藥,其實小孩開始的時候只要不是很重的疾病,不建議用好藥,否則到了中年或是老年他會因為無抗生素可用。

  18、孩子生病不要自作主張的給孩子吃藥,有很多是病毒性的不用吃抗生素,但是還天天抗生素吃著,一點用都不中用。

  19、即使你家再有錢,孩子再寶貝,最好別讓孩子吃垃圾食品,KFC麥當勞等等,臨沂有好多7、8歲就發育的男孩女孩,後果自想而知。

  20、在醫院看病的時候不要說別的醫院怎樣怎樣,孩子以前怎麼治療的,這樣會干涉診斷的診斷,而且有的孩子病情變化的很快,一天一個樣,不要說一個大夫一個樣,例如,孩子血管不充盈,喝上500毫升的水,馬上就會變好,飲食差的孩子康復的就比飲食好的慢,不要比較,雖然同一種病,你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基礎在那裡,怎麼會恢復的快。

  21、小孩打頭皮針的一般打個5、6天就破壞了,就不好打了,這時候你就應該用生土豆切成片貼在打針處,促進血管恢復,一天三次每次半小時。

  22、在醫院孩子打針的時候一定要配合護士,很多打針的孩子因為沒有聽從告誡,最後股針或是針眼出血,拔針後打頭和腳的按壓十分鐘,手的5分鐘,這樣不會有淤青,以後也打針,不要任由小孩的脾氣,最後吃苦的還是自己。

  23、醫院的大夫很多,切忌在醫生護士面前說誰好誰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