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有哪些人生樂趣?


發布:海之通
    
    

  不少人覺得,放棄吃肉,人生就會失去了很多美食,更有甚至認為“不吃肉,活下去還有什麼意義?”

  其實這句話十分極端,反而應該問他:“那麼您的人生意義就在於吃肉嗎?”這樣的妙問妙答,弄得雙方僵持不下。

  “人生意義”不在飲食裡找

  飲食只是人生的基本層次。以前高中念書時,讀過殷海光《人生的意義》一文,他說人生有四種層次,從低層到高層分別是:物理層、生物邏輯層、生物文化層,最後是真善美、理想、道德的層次。其中,飲食就是“生物邏輯層”的內容。

  人必需要滿足這一層次的需要,但是當一個人滿足了這一層次以後,還需更上一層,例如做一些有“文化”的事,甚至追求美好的、真善的事。

  當一個人說“不吃肉不能活下去”,這句話反映了他十分重視“生物邏輯層”,認為人的生命就在於吃。對此可有兩種理解:

  一、誤以為不吃肉就等於死亡:

  人當然需要飲食才能夠生存的,只不過很多人誤以為不吃肉人就不夠營養,所以就不能生存了。這樣想只是一種誤解,不吃肉人還是可以健康生存的,大量素食者可做活生生的例證。

  二、誤以為人生的意義僅在於吃:

  當然人生還有很多比飲食更高尚的意義,但是有一些老百姓,生活上沒發現到更有意義的事情,天天生活營營役役,假如不在飲食上作文章,那就連他人生美好的事情都失去了。對於這一類朋友,其實並非真的認為飲食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只不過在人生某一階段裡頭,還未找到更值得追求的事吧。

  諺語說:“有情飲水飽”、“廢枕忘餐”,當一個人專心的去追求更有價值的事,飲食自然變得次要。吃素也是一樣,當一個人明白了吃素的背後意義,希望追求素食背後的價值,自然就會轉變成吃素了。(可參考筆者《評素食之十一:素食目的不在吃?》、《素食為何能夠“激發創意”?》等文章)

  飲食之美在一心

  上述兩個解釋或者不夠完全,有些人還會說:“不是哦,飲食也可以很有文化,追求各種美食、享受人生,不正是一種更高尚的意義嗎?”

  其實,推崇素食並非反對美食,素食亦有很多美味的食品呢,只是素食更提醒了我們一個問題:“怎樣才是真正的美?”

  一種食物的好吃與否,往往不在於食材本身,而在於吃下去的狀態。例如說,當我們到一家普通的餐館點菜,選了一道“家常豆腐”,若這小菜的價錢十分便宜,盡管做得不怎麼樣,一般人都會覺得好吃;但是,當同樣一道菜到了高級餐廳去,售價提高了,環境不同了,人們對於這道菜的要求也提高了,即使它做得跟普通餐廳一樣味道,我們都會批評這餐廳為何做出這低水平的菜式。

  這就是說,我們對於食物的美味與否,受到各種外在因素影響,包括社會文化、餐廳裝修、價格,甚至是氣候、心情、廚師的樣子、服務員的衣著、老板的態度……各樣事情都影響我們對味道的評價。

  世間上最美味的食物是什麼?有一個觀點,說起來大家一定都會認同——“饑餓時所吃的食物,就是最美味的。”人人都有這個體會:口渴非常,只是喝普通清水也十分可口;非常饑餓、手腳乏力,只要吃上饅頭白飯也覺得很好吃。相反,假如吃飽了,給你甚麼山珍海味、名貴食品,也沒胃口吃下去。

  提倡素食,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提醒我們回歸到食物的本身去,透過樸素的飲食而獲得快樂。由於這個世界,太多事情干擾我們對味覺的享受,即使吃得很豐富,內心依然不滿足。吃素就是強調“簡單的美”、“樸素的美”,回歸自然的真善美。素食並非主張人要“禁欲主義”,而是希望我們透過簡單的飲食,足以享受滿足的人生。

  素食要學習的,其實是素心

  當一個人能夠說出“吃素還有甚麼人生意義?”這樣一句話,正反映他的人生真沒甚麼樂趣,又或者他不懂得享受食物的美味,要透過加強刺激來麻醉自己。

  真正的快樂,應該是持久的、發自內心的,不為外在因素所干擾的。從飲食上得到的快樂,只是短暫的快樂,要透過每天不斷的吃來維持,假如某天吃的不好,我們就不快樂了嗎?吃素就不同了,素食者認為人生還有很多其他樂趣,不需要透過飲食來讓自己生活美好,就算天天飲食清淡,盡管到餐廳去卻沒甚麼菜式可選,亦不會生氣抱怨。

  有一句名言說:“快樂不在於擁有得多,而在乎需要的少。”又或者說:“快樂不在於環境,而在乎心境”,素食就是一種這樣的鍛煉,讓我們在飲食上實踐樸素簡單,追尋真正滿足內心的人生意義,而不需要執著在食物上,使生活的變得更美更好!當我們在飲食上所花的心思越少,我們就能夠將更多精神時間,放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人生就更自由了。

  素食,雖然好像是談論飲食的問題,其實素食背後的哲學思想,才是吸引人堅持素食的重要原因。素食是一種人生修煉、是回歸身心喜悅的第一步,只要你開始嘗試素食,人生將會不斷改變,天天有驚喜,素食者甚至會說——“不吃肉,才讓我找到了人生的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