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法師:懂得商業本質,才能流經財富

發布:悟悠
    

  4月25日由武漢大學人文教育中心主辦的珞珈人文大講堂《佛法與財富》在武漢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辦,1200余位高層管理者在寂靜法師的開示中明白了“商業的本質就是愛”。本文為開示精選。

  今天這個時代瞬息萬變,一日千裡,“與時俱進”在這個時代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隨時關注當下的情況,就像我們穿衣服需要關注四季變化一樣。冬天武漢還比較冷,你們為什麼沒有穿棉衣來呢?因為氣候已經變了,如果再穿棉衣,就真的不識時務了。

  首先,一定要隨時感知這個時代的脈搏,需要感知的方向我稱之為“三個在哪裡”。眾生的困惑在哪裡?眾生的需求在哪裡?眾生的向往在哪裡?

  佛家稱眾生,對企業家而言就是客戶。客戶的困惑在哪裡?客戶的需求在哪裡?客戶心中的向往在哪裡?我們要隨時去感知,不能停留在現有的狀態裡。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很大的企業,我現在看到了它們為什麼會垮掉。因為它們一直在本位上,稱為本位主義。我在佛法裡有一些特別的感悟,就是體會菩薩的思維是怎麼樣的?——菩薩的思維,就是永遠沒有自己的思維。中國有句古話講得特別好,聖人無心,以百姓心為心。按佛法來說,菩薩無心,以眾生心為心。所以也可以說企業家無心,以什麼心為心?以顧客心為心。如果一個企業家的心無法觸碰到顧客的需求、顧客的困惑和顧客的向往,他怎麼可能經營得好呢?  

 很多人問我:“法師我想請教你,孩子怎麼教?”我就問他:“為什麼你要問我,不去問別人?”他的回答是“因為你懂”。我再問一句為什麼我會懂?懷疑把我們帶向真理,你多問點為什麼,就會知道事物的真相。我們往往說聖賢有智慧、佛有智慧、莊子有智慧,那什麼樣的人會有智慧?我們多問一句就明白了——為什麼他有智慧?他的智慧從哪裡來的?

  如果不多邁一步,就會被這個人截住。比如,你說自己在聽我講課,那我到底在講什麼?往前邁一步,我就變成了門;不往前邁一步,我就變成了牆。佛法稱之為法門,也就是說方法就是一道門,它是讓我們走進去,不是讓我們停在那裡。上學、成績、財富、企業全部是一道門,如果我們停在裡頭,不再往裡走,就會變成一堵牆,一個人撞了南牆怎麼會不痛呢?一個人總是站在門口不進去,他又怎麼能進入殿堂呢?企業財富也是門,不是殿堂,不能停留在財富中,而是要從那裡跨過去。

  佛法裡講“大疑則大悟”。我們不去問,我們怎麼能夠明白呢?事物都是多維的,就像洋蔥一樣。當我們多問一次為什麼就穿越多了一層,再多問一次為什麼就又穿越了一層。洋蔥剝到最後是什麼?什麼都沒有。“緣起性空”,就是說一切的東西都是無中生有,是“本來無一物”。就像一塊土地一定會長草、長植物,長了之後又一定會死掉。說它有,實際上是假有;說它沒有,實際它又誕生出一種有,財富的原理也是這樣。一個人了解了佛法的智慧,就會發現智慧是通用的,智慧是無處不可用。

  今天我有一個想法,就是想把佛法用在生活、生命、現實中的一切處,無所不用。當我想要佛法無所不用時,其實不用我弘揚佛法,佛法就已經弘揚了我。 

 人實際上不要真理,人要的是利益。一個事物利益到眾生的時候,眾生就會揚起它。任何理論、任何團體、任何產品,如果不能利益到眾生,它就會消失。它給眾生的越多,它的生命力自然就越強。企業也是這樣,如果能夠更多地利益到客戶,它生命力會很強;如果能一萬年利益到客戶,他的企業就能存在到一萬年;如果能長久利益到客戶,他的企業就能永存。相反,如果他的企業到哪一天不能利益到顧客了,它就會自然消失了。所以,我們的存在跟我們創造的價值以及對眾生的利益是有關系的。

  因為我們給眾生利益,所以我們才存在;因為我們解決眾生的困惑,所以我們才存在;因為我們幫助到眾生,引導他們走向美好,所以我們才存在。任何事物都有存在的理由,當存在的理由消失了,他就會不存在了;只有當他存在的理由很強大,他才會很強大。在佛法裡談到了這個規律叫“緣起規律”。

  其次,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比如我沒有結過婚,我會知道怎樣才能維系家庭,我會知道為什麼會有人鬧離婚,怎樣又可以不離婚,怎樣才能過得好等等,這個很有意思。因為智慧讓我們回到了根,就如一棵樹有很多葉、花、果、枝,但枝不是葉,葉不是花,花不是果,每個都不相同,但是它們共通的卻是干。只要有了這個干,其他就全有了。我根本就不用管花怎麼樣、果怎麼樣、葉怎麼樣、枝怎麼樣,全部忽略,直接抱住一個干就把一切抓住了。甚至有個更好的辦法,只要抓住它的一粒種子,比抱著干更容易。抓住種子,你就把一切都抓住了。

  佛法稱這個種子為總持法門,總持法門就是以不變應萬變,它的原話又叫陀羅尼,陀羅尼翻譯成中文叫咒語。所以我們才知道我們都得念咒。因為一念咒我們就回到了根本,回到了根本我們就可以抓住根本,抓住了根本就抓住了一切,道理就這麼簡單。所以你就明白為什麼這個人什麼都懂?因為所有的根本是一不是二。

  我發現和尚和老板沒區別,世間法跟出世間法沒區別,無私和自私是一回事。我們過去認為這是對立的,通過對佛法的學習,我發現它是統一的。你會問和尚和老板怎麼會沒區別?我們看老板要不要幫助顧客、幫助員工?在我眼裡,老板就是菩薩,顧客員工就是眾生。老板通過企業建立了平台,這就是廟,它就是用來度眾生。今天中國有很多廟,有些做得好有些做得不好。做得好的不就是度眾生度得好,做得不好的就沒有度眾生。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當和尚跟老板是一樣的,方法不一樣,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為了度眾生。只有“利他”,才能“自利”。

  我們要問:

  1、什麼是商業?

  2、商業為了什麼?商業到底干什麼?

  3、商業的痛苦到底因為什麼而產生?

  4、你的企業會存在多久?

  5、企業會死,為什麼你還要經營?

  6、產品的實相是什麼?產品到底要干什麼?

  7、財富是什麼?

  8、財富從哪裡來,最後到哪裡去?

  9、財富的實相是什麼?

  10、利益是怎麼產生的?

  11、財富有什麼作用?

  12、財富的轉化規律是什麼?

  13、財富怎麼衡量?

  14、商業的思想是什麼?

  在座的企業家有沒有思考過這些問題?如果這些你都思考了,問題就好辦了。如果這些沒思考,你就連財富是什麼都不知道,那我們怎麼能說自己在追求財富呢?我們還說自己想要財富。就好像有個人說他想要蘋果,可他連蘋果是什麼都不知道?你覺得他正常還是不正常?因為他都不知道是什麼,他就想要。

  記住,凡是“自己”兩個字,就能把自身給堵死了。人永遠不會為別人干活,在座的企業家你們聽懂了嗎?第一個階段,“人永遠不會為別人干活”;第二個階段,“人永遠不會把錢給別人”。

  比如,在座是夫妻的,老公的錢是不是老婆可以完全掌握?但這錢會不會在你們還沒有談戀愛的時候,老公就把錢全部給你?不會。因為你還不是他的,所以他就無法把錢給你。從這個故事我們悟到什麼呢?我們的員工,他只會為自己干活。當老板是為自己干的時候,員工也就會為自己干,因為這個企業不是他的。為什麼員工沒有動力,因為他沒有為自己干活。 

 如果我們企業真正建立一個平台,這個平台就是為了利益大家,利益這個平台上的所有員工和所有的顧客的時候,員工他是不是就跟我們成為一體了?必須讓員工跟我們一體,我們的企業才能成為一個整體,我們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和經濟共同體,我們也是一切的共同體,這樣才能做到榮辱與共。只有這樣,他才會主動,否則他總是被動。他總是說,你給我多少錢,我就給你干多少活。

  你看馬雲的十八羅漢,他們不拿工資都可以干。企業最大的問題就是一個字“私”。我們看看公司兩個字,英文company是什麼意思?同伴、公司、合伙人,還有合作的意思。那我們來看看“公”是什麼意思,“司”是什麼意思?“公”就是大家,“司”就是管理,這樣我們一下就恍然大悟了,公司就是大家的。

  我曾經講了,由於我們沒有明白一切的真相,把公司變成了私司,就變成了私人或者個人去管理的了。實際上,老板是菩薩,菩薩有這個能力、想法、智慧和福報。老板首先建立一個平台,為誰建立?近者為員工建立,遠者為顧客建立,這就是真相啊!

  我們的痛苦在哪裡?很多企業的問題,它的關鍵就在一個“私”字上面,我們總是在為自己。我看到一個企業家買了一輛卡宴,我叫他拉一下員工,他竟然不拉。他說這車給我坐,員工可以坐其他的。在我的心中,我給我的弟子說:“如果員工需要,你們有好車,你直接找個司機送他就行了,這就是公車嘛!”以這個車為例,老板開這個車,被人用石頭砸了,老板會不會心疼?會。那普通員工會不會心疼?不會。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車跟員工沒有關系,所以他不會心疼,說不定他還會在心中想砸得好、砸得好呢。但是,當這個車大家都可以坐的時候,員工心疼不心疼?車老放在這裡,老怕石頭飛過來,如果這個車是大家的,石頭肯定不會飛過來,是不是?

  老板作為一個管理者,如果真正想干大事業,必須讓生命延伸出去。企業裡面有高層、基層,他是不是你生命的延伸、事業的延伸?如果沒有這些高層基層,你的事業怎麼做?比如,你有很多分店,每個分店一個總經理,這些總經理就是你生命的延伸。如果你跟他們沒有建立一個境界的精神共同體,那麼他跟你,其實是“他是他,你是你”。如果“他是他,你是你”,你覺得你們之間的溝通會暢通嗎?所以,我們就明白了,生命什麼都得不到,生命只是一個通道,讓一切流經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