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我們念“阿彌陀佛”聖號的真實含義是什麼?


摘自淨土法門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193集2015年3月30日講於香港

我們現在執持名號,為什麼?完全放下,難!我們這一生做不到,那我們就要跟著阿彌陀佛,念他的名號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再一切放下,回歸自性,自自然然,一點都不費力氣,到極樂世界大徹大悟,他真的徹悟。你看我們這個世間講“徹悟”,“徹悟”還有四十一個等級,圓教初住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可是上面還有二住、三住到十住,十住上面還有十行,十行上面有十迴向,十迴向上面有十地,十地上面有等覺、有妙覺。自性清淨心裡頭有沒有這東西,沒有。這些東西從哪來的?從無始無明習氣變出來的,無始無明初住就斷了,習氣沒斷。

我們從這個修行層次上來看,大乘七信位的菩薩,他斷的見思煩惱跟小乘阿羅漢相同,見思煩惱斷了,但是他有習氣,見思煩惱習氣沒斷,所以證得阿羅漢果他修什麼?斷習氣。習氣斷掉,他就提升了,他升到辟支佛,辟支佛不但見思煩惱斷了,習氣也斷了。就斷證功夫來說,阿羅漢等於大乘十信裡面的七信位。七信,七信位的菩薩,把見思煩惱習氣斷了,就升到第八信,八信相當小乘的辟支佛。那辟支佛斷什麼?見思煩惱斷盡了,要斷塵沙煩惱,塵沙惑,八信位的菩薩,也就是小乘的辟支佛,把塵沙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是分別,說明他不分別了,知道整個宇宙是一體,分別這個念頭斷掉了,他升級了,小乘就是回小向大,大乘權教菩薩,天台的別教,他們就到十住去了,圓教,他還沒有離開,沒有離開十法界,十法界裡面的菩薩,在這個位次斷塵沙的習氣,塵沙習氣斷乾淨了,再斷無始無明,無始無明斷了,他就成佛了。這個佛,天台大師稱之為“分證即佛”,是真佛不是假佛,天台講“六即”——六種佛。六種佛從本性講起,從本性講起你本來是佛,這叫“理即佛”。從理上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句話非常重要!我們到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容易成就?就是因為你本來是佛,所以阿彌陀佛才能幫個忙,你本來不是佛,他幫不上忙,所以一定要知道,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眾生包括動物、植物、礦物,本來是佛,是一體,那我們迷了,迷失了自性,變成六道凡夫,要慢慢再去修,修什麼?把這些障礙去掉,如是而已。佛是修來的?不是。本來是佛,去掉這些迷,“見思”是嚴重煩惱,把它去掉了,“塵沙”也是重要的煩惱習氣,也把它放下了,最後放下“無始無明煩惱”,“無始無明”是什麼?起心動念。

塵沙是分別,見思是執著,用功夫怎麼用法?自己一定要懂,六根在六塵上真用功,真用功就是不要再執著了、不要再分別了、不要再起心動念了。你看不執著你就證“阿羅漢”了,不分別你就成“菩薩”了,不起心不動念你就是“圓教初住菩薩”,你就成佛了。

所以,修行就是在六根接觸六塵這個地方,我們用什麼功?一句“阿彌陀佛”,念念“阿彌陀佛”,叫我們起心動念不起來,那就成功了,那就是法身大士了。

還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是菩薩,權教菩薩,也就是十法界裡面的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是這個位次。

如果我們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執著,那就是阿羅漢,就是小乘,大乘就是十信的菩薩,這叫真修。

六根在六塵境界上,還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那就是六道凡夫,那這就是前面講的“邪定聚”。

如果我們真正做到了,執著放下了,分別也放下了,直接鍛煉的是用什麼功夫?不起心不動念,“正定聚”。這懂得修,為什麼要念佛?就是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打掉,不讓你有這些東西。

看得清楚、聽得清楚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用久了,這個作用就愈來愈大,愈來愈大就變成什麼?就變成神通了。從肉眼就修成天眼了,從天眼修成法眼,修成慧眼,修成佛眼,法眼是阿羅漢,也有人說法眼是菩薩,慧眼是阿羅漢,這都沒有關係,不重要,怎麼說法經上都能找得到,這都是中間的層次,有上有下。一般我們講用《金剛經》五眼圓明,我們舉這一個例子,眼在色相上修行,耳在音聲上修行,鼻在香味上修行,舌在嚐味,身在接觸,意在起心動念、妄想雜念,統統用這一句“阿彌陀佛”,這淨宗妙絕了,就用這一句佛號,把這些障礙掃除得乾乾淨淨,我們的本來面目就現前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