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到了什麼?


佛陀所證悟的是:“我現在知道的和世間上的人所知道的不一樣:我認為美好的,他們認為不好,我認為道是至真至貴的,而眾生畏苦裹足不前;我體悟到欲念的痛苦,而眾生貪愛趨之若鹜。”佛陀所證悟的是什麼道理?現簡單地將之分為四點來說明,但實際上真正的證語是無法用語言去描述的,只能通過實修實證去證得:

一、佛陀感到過去的人和事都清晰地浮現在眼前,歷史上的種種都歷歷如繪地展示在眼前,過去、現在、未來,並不是截然不同的三個階段,時光流年,被一條細長的環索,綿綿密密地聯綴在一起,原來無始無終的時間,是在當下的一念,這一念之下已具足了三千大千的風光霁月,說明了佛陀的修證已經超越了時間的限制,佛的法身存在於一切時中。

二、佛陀感受到遠近的世界,慢慢地向他靠攏而來,山河大地在他的眼前,散發出五彩的光芒。過去污穢的,現在轉變成清淨;過去丑陋的,現在是多麼美好;過去黑暗的,現在呈現著一片的光明。從青山的翠碧中,他體悟到了佛性真如;從溪澗的涓流裡,他證驗了無我的真谛,感受到了生命的永恆。世界的遠近,對佛陀好像已經沒有了隔礙。這說明了佛陀所覺悟的已經超越了空間的有限性,遍一切處而常轉法輪。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到了什麼?

三、佛陀覺悟到世間上的煩惱不如意,只是假名而已,而眾生無知,執假為真,計較人我是非,妄起貪瞋癡,以聖者的智能來看,實在是百無聊賴,甚為可憫!

佛陀證悟到生死無非假相,眾生隨著業力,在生死之流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常人不知,信以為實。其實生死不是兩個,而是同一件事。表面上看起來,生命的誕生有種種的形相,種種的歡喜;生命的殒滅,有種種的傷感,種種的悲哀。以悟者的心智觀察,則一切皆為虛妄,死亡只不過如同舊屋殘破剝落,搬了新家而已,身體好比房子,損壞了,換一個好身體,如是而已。

事實上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生並非真正的生,死也非真正的死,吾人之所以貪生厭死,乃“我執”在作祟,一旦有了我執,世間上的紛擾、動亂、痛苦就如影隨形般逼迫而來。去除了我執,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生死一如,表裡不異,當下就能得大解脫,獲大自在。佛陀此時的心情,恰如般若心經的“照見五蘊皆空”,除去我執,證得我空,因此能夠度一切苦厄,超脫生死輪回。

四、佛陀覺悟到我和一切的人類、萬物,原來沒有對待、差別,雖是草木砂石,也具有菩提道種,皆為平等。

佛陀發出震撼古今的宣言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能德相,只因妄想而不能證得。”一切眾生,本自具足佛性,只是眾生因為妄起執著,一念不覺,遂沉淪於生死海中,佛陀證悟到人生也好,宇宙也好,一切都被包含於萬法緣起的理則之中。所謂緣起,即待緣而起,沒有獨立性、恆常性。所謂緣起者,即相互因成,物物之間,互為因緣,關系密切,人我本為一體,我和你非二,乃至一切萬物皆無差別,生命彼此是貫穿在一起、融合在一起的,彼此沒有隔閡,沒有障礙。

一切的生命皆由如來藏中所引發,菩提種中所生,我即眾生,眾生即我,因為萬物一體,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幫助你,非幫助你,而是愛護自己。我仇恨你,即仇恨自己,如果能夠了解此理,則人人彼此應該互相尊重,共容共成。佛陀由於證悟了實相,因此興起大慈悲心、大平等心,運用大智能來救度和他一體不二的眾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