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腦袋要清楚,智慧要現前,一定要先把愛憎放下

    

我們在看知人這個單元,就想到老子說的“知人者智”,能真正看清楚人,這是有智慧的。看清楚人才能用對人,看清楚人才能幫得上他的忙。“自知者明”,我們有自知之明,才是通達明白之人。而“欲知人者先自知”,我們都覺得看別人看得很准,我們看自己看得准不准?我們每天跟自己二十四小時相處,都看不清楚自己,看別人會很准嗎?那可能是自己覺得很准,但還是偏差很多。

所以我們在讀這每一段文,首先以自知為先。有自知之明,能夠知道自己的習氣、毛病,下格物的功夫,“物格而後知至”,煩惱輕,智慧就長。“知至而後意誠”,人的心一真誠,至誠感通,你很容易就能看清楚人。真誠清淨的心看人清楚,而那種清楚不是一種成見,是明白,還加上一種仁慈。看他被習氣控制,想怎麼樣善巧的去幫他,而不是對人成見跟對立,那是傲慢做主。而且格物的人,他非常清楚要改掉一個習慣不容易,所以他對人是一種寬容、寬恕的。因為他是過來人,他知道放下貪念、放下傲慢太不容易。所以當我們批評別人哪個習氣批評得非常苛刻的時候,事實上很可能那個習氣我們也根本還沒改掉。

比方我們看到某個人火上來了,“這個人真傲慢!”坦白講,我們講這句話的時候,我們傲不傲慢?對!看別人容易,看自己可能時間功夫就用不上。“工於論人者,察己必疏”。所以我們下這個功夫,根本上還從格物修身來下這個功夫。這個一開始其實就講到一個重點,我們為什麼看人不准。經文當中講道,“凡有血氣”,血性之人,其實就是還是會動情緒、情感的人。“苟不相順”,他遇到這個人、遇到這件事不順他的意。“皆有爭心”,不順他的意,對錯的心就起來,他覺得別人有什麼了不起,我對,他錯。好勝心上來,對那個人就有成見放在心裡,一有機會,會不會講出諷刺別人的話、批判別人的話、挖苦別人的話?甚至於是設計別人的話、挑撥別人的話,都有可能。所以接著經文講,他只要有傲慢競爭的心存在,“隱而難分”,這個心態很隱晦,他沒講出來,沒表現出來,不易察覺。而這個根本上,就是人的愛憎太強,喜歡的就偏愛,偏愛也看不清楚人。所以《大學》講,“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所以喜歡的看不清楚,討厭的也看不清楚,根本是什麼?愛憎。所以人腦袋要清楚,智慧要現前,一定要先把愛憎放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