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讀父母,師長,才能起感恩心

 

很多人學佛時,就比較喜歡研究義理,比如佛教名詞。我建議,大家可以去看祖師的傳記比較好。義理是沒有生命的,哪怕明白了四聖谛,那未必就能得羅漢果位。那去看傳記,看祖師大德的行儀,這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可以高山仰止的,可以給加持力的。所以,推薦大家可以看《虛雲年譜》《影塵回憶錄》,還有其他的高僧傳記。

按照王鳳儀善人講,看古人怎麼做,學一樣,就是跟古人接靈。就是接了古聖賢的靈氣。比如說修道,修行是怎麼樣的狀態,祖師大德是如何修行,面對挫折時,是如何的。好比虛雲和尚,一輩子受盡了十磨九難,但他也是怎麼過來的。乃至他建好了寺院,但又放手給弟子去管理,自己又去重新新道場。他的這種精神,可以給後人多榜樣。

再看所有祖師大德,幾乎都是很辛苦的,修道就是苦。如果太輕松就修成了,那後人面對苦就退縮了。只有苦過來了,後人看了面對苦才不會害怕。傳統的中國家庭注重族譜,可以看到祖先是怎麼做事和做人,可以給後人思考,一個榜樣。那禅宗也是一樣,注重法脈傳承,可以記錄祖師是怎麼待人接物,如何修行,也給後人一個榜樣。

現在人對祖先好像沒有感情,這裡面其實是一種斷層。因為不知道祖先都做過些什麼事情,乃至父母做過的事情都不知道。很難建立一種感情。父母受過多少苦,生我們時的苦,你知道嗎?比如我這一輩的,父母生我們時,都是偷偷摸摸的,躲在山上生,那時計劃生育嚴格,生個孩子就好比當小偷。好不容易生下來了,又多病。單單知道這一點,就知道父母的不容易了。知道了父母的苦,才能懂得去報恩。也好比說,知道了祖師大德的苦,才能體會佛法的來之不易。就像唐朝的義淨法師講的:後人不知前者難,就把經書容易看。以前的祖師為了取經,要路過沙漠,死了許多個,好比鑒真東渡去日本,也死了許多個。真的為法忘軀。後人不知道法寶、佛經是怎麼來的,以為很輕松,就不尊重它了。

再比如,我們先去去寺院,寺院建得很大,也很好。但不知道開山者的艱苦。以前我師父建觀音寺時,都是舉債來建,舉債時,經常被人討債的躲著不敢出來。等後來有錢了,再慢慢還。至於工程建設,那更是不容易。所以古人講的,不建寺,不知祖師之艱苦。所以我們常常看輕了。

要修道,就要先讀人,讀祖師大德,從他們身上得到正能量。或者你也可以去讀一讀祖先,讀一讀你的父母,也讀一讀你的師父。這個也是好的。知道前人的不容易,才能起感恩心。

轉自:福安觀音寺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c343e00101r7b7.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