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五戒詳解淫戒:什麼是邪淫?各種邪淫及其破戒的輕重

 

文中的”優婆塞”是在家居士的意思。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原文及白話翻譯文

原文翻譯:劉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白話翻譯:佚名

 

淫戒第三

 

佛經原文:佛告諸比丘。優婆塞。不應生欲想欲覺。尚不應生心。何況起欲恚癡結縛根本不淨惡業。是中犯邪淫有四處。男女黃門二根。女者。人女非人女畜生女。男者。人男非人男畜生男。黃門二根亦同於上類。

白話文翻譯:佛 告訴比丘們:優婆塞不應該生起欲想和欲覺,淫欲之心尚且不應該生起,何況發起貪欲、嗔恚、愚癡三毒齊具的煩惱根本不淨惡業。這其中犯邪淫的情形有四種:男 性、女性、被閹割者、兩性兼有者。女性:女人、雌性非人、雌性動物。男性:男人、雄性非人、雄性動物。被閹割者、兩性兼有者的情況也同於以上的分類。

 

佛經原文:若優婆塞。與人女非人女畜生女。三處行邪淫。犯不可悔。若人男非人男畜生男黃門二根。二處行淫犯不可悔。若發心欲行淫。未和合者犯下可悔。若二身和合止不淫。犯中可悔。

白話文翻譯:如 果優婆塞,與女人、雌性非人、雌性動物,口、肛門、產道三處行邪淫的,犯不可悔罪。如果與男人、雄性非人、雄性動物,被閹割者,兩性兼有者,於口、肛門兩 處行淫的,犯不可悔罪。如果發心想要行淫,沒有和合的,犯下等程度的可悔罪。如果二身和合立即中止淫行,犯中等程度的可悔罪。

 

佛經原文:若優婆塞。婢使已配嫁有主。於中行邪淫者犯不可悔。余輕犯如上說。三處者。口處大便小便處。除是三處。余處行欲皆可悔。

白話文翻譯:如果優婆塞,女僕已經婚配有主,在此期間與之行邪淫的犯不可悔罪。其他輕犯的情況如上所說。所謂三處:口處、大便處(肛門)、小便處(產道)。除了這三處,其它地方行淫欲都是可悔罪。

 

佛經原文:若優婆塞。婢使未配嫁。於中非道行淫者。犯可悔罪。後生受報罪重。

白話文翻譯:如果優婆塞,女僕尚未婚配,在此期間與之三處以外行淫的,犯可悔罪,但來世將會受罪苦重報。

 

佛經原文:若優婆塞有男子僮使人等。共彼行淫二處。犯不可悔罪。余輕犯罪同上說。

白話文翻譯:如果優婆塞,有男性僮僕等,與其口、肛門二處行淫欲,犯不可悔罪,其他輕犯的情況如上所說。

 

佛經原文:若優婆塞共淫女行淫。不與直者。犯邪淫不可悔。與直無犯。

白話文翻譯:如果優婆塞同妓女行淫,不給錢的,犯邪淫不可悔罪;給了錢的不犯。(陽光師姐編注:此處可能翻譯有誤,請參照淨空法師恩師李炳南老居士的以下問答解釋)

 

問:‘在家律要廣集’卷三第四十頁第九行有段:‘若優婆塞共淫女行淫,不與直者犯邪淫不可悔,與直無犯。’既然‘與直無犯’,優婆塞就可涉足綠燈妓女戶尋樂。此節難解?請老居士破疑。(李榮棠)

李炳南老居士答:戒 律之犯,在原則上即是犯矣,或情節不一,而有輕重不同,故於犯戒情節,制有可悔與不可悔之別,可悔者可通忏悔也,不可悔者,不與通慚悔也。此條雲‘不與直 者犯邪淫不可悔’是言犯不通忏悔之罪,‘與直無犯’是言無犯不通忏悔之罪,非言不犯邪淫也。犯戒者,雖有許新之忏悔,然舉行忏悔,不有至誠慚愧,則無所獲 效,因事忏禮繁,理忏心難消滅也。(摘自:李炳南老居士《佛學問答類編》,轉自地藏孝親網:http:/www.dizang.org/wd/zj/115.htm感謝蓮友unknow115 提供此信息

 

佛經原文:若人死乃至畜生死者。身根未壞。共彼行邪淫。女者三處犯不可悔。輕犯同上說。

白話文翻譯:如果人死乃至動物死後,身根沒有壞,和這些屍體行邪淫,如果屍身是女性,在口、肛門、產道三處行淫,犯不可悔罪。其他輕犯的情況如上所說。

 

佛經原文:若優婆塞自受八支。行淫者犯不可悔。八支無復邪正。一切皆犯。

白話文翻譯:如果優婆塞在自己受八關齋戒期間,行淫欲的,犯不可悔罪。八關齋戒期間,不論邪淫還是正淫,都犯戒。

 

佛經原文:若優婆塞。雖都不受戒。犯佛弟子淨戒人者。雖無犯戒之罪。然後永不得受五戒乃至出家受具足。

白話文翻譯:如果優婆塞,即使根本沒受戒,但是破壞了佛弟子具清淨戒行之人梵行的,雖然沒有犯邪淫戒之罪,但是這一生以後永遠不許受五戒乃至出家受具足戒。

 

佛經原文:佛告諸比丘。吾有二身。生身戒身。若善男子。為吾生身起七寶塔至於梵天。若人虧之其罪尚有可悔。虧吾戒身其罪無量。受罪如伊羅龍王。

白話文翻譯:佛對比丘們說:我有兩種身,生身和戒身,如果善男子為我的生身造立多寶塔,高至梵天,若有人破損此塔,其罪過尚屬可悔,但虧損我的戒身(壞失戒律)所犯的罪無量,所受罪報就像伊羅龍王一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