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下屬錯了,當主管的如何處理?
    
    

我那天讀到王善人有一段話很好,這個特別受啟發。「善人不怨人,怨人是惡人;賢人不生氣,生氣是愚人;富人不占便宜,占便宜是貧人;貴人不耍脾氣,耍脾氣是賤人」。這很平實的話但是很啟發人,善惡、富貴、賢愚都不是看表面的東西,看哪?看心地。我們會怨人,心地就不善了,而且怨人跟人就對立了,甚至這個怨機會成熟,就要爆發,要變惡人。賢人,賢德的人不生氣,為什麼?生氣沒用,只會把彼此的關系弄得更緊張而已!可是他做錯很嚴重。很嚴重也發生了,要用理智處理事情,所以叫既往不咎,它已經發生了趕緊善後才是重要。所以在團體當中「見人錯事」,這個錯事已經造成了,「不指責,要協助」,先趕快收拾善後。

  當那個情況已經造成了,我們在那裡罵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然後不還是要處理嗎?罵到最後大家士氣都沒有了,罵到最後,這個下屬只覺得上司脾氣很大,他也沒學到什麼經驗。可是你先去協助他,他做錯了,他已經覺得很內疚,這個時候你沒有指責他,反而是趕緊去協助他,他會感覺很溫暖,那分愛護會讓人的羞恥心自自然然提起來,而不是你罵一頓能提起羞恥心的。所以這些很理智的了解,那不會用生氣來處理事情,生氣那就變愚人,把事情愈弄愈糟糕。而且做領導的人,我感覺真的是不容易,我們有一位主管,他當主管當得非常好,第一,他當主管很悠哉悠哉,他沒有忙得要死。他主要幾個干部,主要的中層干部來找他商量事情,他就給他指導然後做決策。整個團隊有任何問題來找他,他絕對全心全意幫他解決問題。所以整個組織的人,特別喜歡跟他講話,找他幫忙。再來,開會的時候只要是他組裡面的人的錯,他馬上說是我的錯,我沒有告訴他,我沒有教過他。就是只要自己團隊的錯,他首先是說他錯了,那給人安全感。

  假如下屬錯了,其他部門說是他錯,然後你這個主管是他的錯,不干我的事。那你自己團隊的人,不就心都涼掉了嗎?有沒有人說,我當領導不是很倒霉嗎?什麼事都要攬身上。人世間沒有吃虧的事情,而且你要有一個大家長的風范,底下的人做錯了哪有可能說跟領導沒有責任的?我們教他了嗎?你說我教過他。二十一次了嗎?所以我們傳統文化裡面,我們一起討論過「君道」裡面的「反身」,又在「貴德」當中的「正己」。Hello,恢復記憶了沒有?在這些單元當中,您腦海裡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話?「正己而不求於人」、「萬方有罪,罪在朕躬」。這一句話只在課本當中,我們自己真正當領導,有沒有用這種心境來應對這些事情?不然我們還是在把經典當知識。我們現在人自我太強,就很難去感受每個經典背後,它所延伸出來對人心的那種力量。

  今天明明就是你的下屬錯,甚至於你是把對的告訴他,他還照自己的意思去做,把這個事搞砸了。然後面對整個全體人家盯著你們看,這個時候:楚河漢界、楚河漢界,我是給他講對的,他自己不照我的話做的!這個主管這麼講話,會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可是你當下是:對不起,我沒有帶好,這是我的責任。這個下屬一輩子都不會忘了你講的這句話,因為明明你對,你交代的事都是這樣正確的。他順著自己的意思犯了這樣的大錯,你卻把過失先攬在身上,不要讓他在團隊當中難堪。所以又有一句格言講,「賢人爭罪,愚人爭理」,就是遇到事情,都是在爭說誰對、誰錯,都是我對,錯不干我的事,愚人爭理。賢人爭罪,只要扛起來能夠讓人心裡好受一點,能夠促進人和,能夠讓問題更找出來,後不再造這才是重點。而不是在爭誰對、誰錯,那個對事沒有太大的幫助。

  富人不占便宜,占便宜的是貧窮的人,可是現在很多很有錢的人很吝啬,他是很不知足他才是貧人。反而有一些人經濟能力不是很好,可是他特別慷慨,人家那是富貴的人。你看許哲女士她沒什麼家當,可是人家很富有,她有多少就幫人家多少,布施多少,真正的富貴人,富在知足;貴,人打從內心尊敬他,他才是真正的貴。貴人不耍脾氣,耍脾氣的那不是貴的人,而是賤的人,貴賤、貧富真正的意思我們要用心去感受。所以這裡講到,你的出身背景比較好,你就傲慢,事實上反而是變成低賤的人,自己糟蹋了自己的身分。

你愈有福報、愈有地位,老天讓你來造福於人的,你反而拿來欺壓別人,哪有沒災禍的道理?我的結拜大哥他是警官畢業的,當時候被派到台灣那些高官當他們的侍衛,保護這些高級官員,所以像行政院長、部會首長很多他們都接觸。他們發現,其中有一個行政院院長,那孩子都特別謙虛,他當侍衛,有時候幫他們開鐵門,他的孩子出去,都對著這些警官:感謝你,你們辛苦了。所以這一個高官的後代都很好,這有家教。反而是有一些官員的孩子開門出去,到門口就罵人:慢吞吞的,快一點!趾高氣昂的。發現這樣的官員,做沒有多久就下來,就被上司打電話來叫下來調職了。所以人的福報不能夠糟蹋,那是老天讓你服務人,不是拿來傲慢、炫耀、欺壓人的。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六十五集)  2012/5/19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7-0065


這個師是要抓住機會點引導下屬,不是在這一件事情當中,去彰顯誰對誰錯。為什麼?同一個團體就像大家庭一樣,一家人不是談是非對錯的地方。家裡的人講理,講理什麼都把道理先擺出來壓,講理就氣死你;要講情義,講情才互相疼愛、疼惜。而且古人又留給我們,「賢人爭罪,愚人爭理」,賢德之人他的胸懷是寬廣的,不分彼此的,所以任何人的錯,他覺得我也有責任。任何人錯了被人家罵了,他心裡難受:對不起、對不起,這件事我也有責任。他要分別人的難受、分別人的指責,這是賢人爭罪。愚人爭理,人沒有為大局著想,就是愚的表現,都是爭理我對了,別人錯了。當一個領導者下屬錯的時候,這個領導者當下說對不起,是我沒有很好的教導他,不是他的錯,是我的錯。這才是一個領導者的胸懷。

  假如下屬錯了,在探討這件事情,自己的上司還跟著別人指責自己的下屬,這個下屬的心不都涼了!假如能當下:這是我的錯。下屬可能一輩子都記住,明明我做錯了,我的上司還自己攬到身上去。可能他的一種慚愧心起來了,他終身都記住這個教訓,他就不會再犯。而且他跟著你,他就很有安全感,你會呵護他,你會拉拔他、協助他。陳真老師曾經有講到,她在教學過程當中,學生有錯誤,她會找學生,抓住機會點去引導這個孩子,接著這一段話很重要,「一定談到師生兩個人都是笑呵呵的」。學生為什麼笑?犯錯了被老師教導,為什麼還是笑呵呵的?因為他感受到的,是老師在幫助他成長,不是在指責他。

他感受到幫助他、愛他,那當然是笑呵呵的。師是如此,君親亦如此,你當父母的,孩子犯錯了,罵到最後家庭氣氛非常緊張,那是發脾氣,不是抓住機會點。你當領導的,罵人罵到讓人家好像下不了台,然後還在說,我抓住這個機會點好好教育你們。那這就還是隨順了自己的習氣在做事情,還是沒有聽懂陳老師這一段話當中提醒我們,君親師怎麼抓住機會點,來幫助下屬跟學生。再延伸開來,不只君親師,你當朋友也是這樣,你規勸朋友也是要兩個人都是很愉快的,或者你在規勸另一半也是要如此的。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六十九集)  2012/6/20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7-006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