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大家想學文言文,從《古今文選》學起

(一)、

文言文要怎麼個學法?要靠背誦。我們當年學佛經,學經教的時候,那要看佛的經典,老師講這把鑰匙得拿到,文字的鑰匙,要我們背五十篇古文。古文從哪裡選?從《古文觀止》裡面選,選五十篇。老師教我們熟讀,能背能講解,你有五十篇基礎,你就有能力看得懂中國的古文,這把鑰匙你拿到了,也就是《四庫全書》你就能看得懂;如果你能讀一百篇,你就有能力寫文言文。要背五十篇,像我們現在這種環境當中,一般人一年時間夠了,一個星期一篇,這時間足夠了。一個星期學一篇,一年五十個星期,學完五十篇,兩年就學一百篇,這個問題就解決了,你不肯學就沒法子。

現在要學比從前方便多了,台灣的國語日報,每一個星期出一個小雜志叫「古今文選」,都是以前那些老教授,真的有德行有學問,他們這些人做出來的。現在這些教授都不在了,他們的作品在,現在國語日報把它裝訂成冊,我前天看了一看,我都很久沒有看這個東西了,總共有十七冊,內容非常豐富。你在裡頭選一百篇,兩年功夫,什麼東西都放下,就專門搞這個,兩年文言文就學好了。

我這個話說出去之後,蔡禮旭老師聽到了,他非常歡喜,他告訴我,他來教這個課程,所以他現在在馬來西亞開這門課程。好!首先我們把鑰匙拿到,這什麼?《大藏經》的鑰匙,《四庫全書》的鑰匙。《古今文選》有詳細的注,每一個字都有注音,你不要查字典,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有詳細的注解,你不用查辭典,省多少事!你先背,背了以後再看注解,你再懂它的意思。首先背會,花個三天、四天的時間去背,用一、二天的時間你求解,干上兩年,你就不求人了。用不著聽別人講解,也用不著看別人注解,你把這個鑰匙拿到了。真的叫金鑰匙,那真的叫寶!中國五千年的典籍這個門你終於打開,你可以享受了;沒有這把鑰匙,《四庫全書》堆在你面前也沒用,你看不懂。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七八集)  2010/10/2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178

(二)、

我相信文言文會變成世界語言,我憑什麼?憑這次的《群書治要》這部書。我們為了大家的需要,希望它快速流通,所以編了《群書治要360》這樣的小冊子,分量不大。在《群書治要》裡頭精選三百六十條,一天學一條,三百六十條,這裡把它原文翻成白話文。我進一步要求漢學院的老師們,希望要注音、要注解,要翻成白話文,像國語日報《古今文選》的方式,然後從白話文裡頭翻成外國文字。

這套書沒有一個不喜愛,裡面講的什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人生必讀之書。原文是文言文,不學文言文不能看原文,你想看原文你一定要學文言文。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文言文是將來世界語言,為什麼?中國千萬年古聖先賢的智慧、方法、經驗成就的東西全在這裡頭,你要不要?你要,先拿鑰匙,文言文是鑰匙。這是世界文化遺產,排列在第一項項目,第一種。

所以現在我們的同學,你們如果有小孩,要教小孩背文言文,將來長大之後他會感恩你一輩子。你把中國千萬年祖宗的遺產給他了,他能不感激你嗎?你現在要教他學這個、學那個,他將來會怨恨一輩子,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從小不教他?把時間、精力都浪費掉。這都是叫通權達變,善巧方便。

——淨土大經科注  (第六十八集)  2011/12/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68

【附錄1】、淨空法師:語文會隨著時代快速演變,文言永遠不變,超越空間時間

(一)

文字的根,你要是懂得這一點,你就對老祖宗五體投地,就沒話說了。中國老祖宗發明的文字,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任何國家族群的文字不能跟中國比。中國文字是什麼?智慧的符號。你不認識它,你也念不出來,你看到那個符號,你就會懂得裡頭是什麼意思,這個很了不起,智慧的符號。更了不起的一樁事情,老祖宗知道,語文是隨著時代、隨著地區快速的在演變,所以古人要是用語文的方法記錄,現在人看不懂,不知道人講些什麼,只有少數考古學家,也未必考出它真的意思。所以我們老祖宗開辟另一個途徑,文言文,語文會變,文言永遠不變,超越空間也超越時間。這個智慧了不起!把他們的智慧,把他們的經驗,用這種工具傳給後世子孫,所以文言文是非常偉大的發明,在這個世界上找不到第二種能跟它相比的。孔孟去我們兩千五百年,他們寫下來留的東西,如果你懂文言文,不就跟面對面談話一樣?這還了得嗎?

你說文言文很難,那是大笑話。我過去手頭上,那個時候我大概還有十一、二本的樣子,民國初年小學生的模范作文,多大年歲寫的?十歲、十一歲、十二歲,小學生的模范作文。搬家搬得太多了,因為居無定所,所以都不見了。現在還剩了兩本,想起來,要把它印出來,給大家看看。現在大學中文系畢業的可能都看不懂,那個時候十一、二歲小朋友寫的,怎麼會難?而是什麼?你不肯學。我們學佛的時候,老師要求我們這些學生要讀文言文,為什麼?佛經是文言文寫的。文言文當中最淺顯的,在文學裡頭稱為變文,變化的變,所以必須要有文言文的基礎,你才能看得懂《大藏經》。老師教我們的方法,這是傳統的老方法,背誦,背五十篇古文,你能背,最好連注解都背,你就有能力看文言文,這鑰匙拿到了。如果你再能夠努力讀一百篇,能夠背誦一百篇文言文,你就有能力寫文言文。那我們就明白了,從前那些小朋友,十歲的小朋友肯定念過一百篇,一個星期讀一篇,一年就五十篇,兩年就一百篇。

什麼時候開始讀?八歲開始讀,九歲開始讀,就行了。八歲之前著重在德行教育,根深蒂固,他有這麼好的基礎,統統在小學完成。那時候小學是私塾。所以十三歲,這是個標准年齡,進入太學,中國古時候沒中學,國家辦學叫太學。太學裡面著重於講解,像四書五經、十三經是講解。不要書,書你都會背了,老師說第幾頁第幾行第幾個字全知道,老師也不要用書,學生也不要用書,讀書真快樂。哪像現在的學生,背那麼大的書包,好重,我們看起來好可憐,都不忍心。看了之後,以後下一次不能到人間來投胎,太苦了,把我們都嚇到了。所以從前念書不用書包,不帶書的,全都背會了。小時候是不講解的,專門叫你背,沒有講解的。到太學,這才來開始跟你講解、跟你研究討論,開智慧了。所以你看看小學的階段,也就是十二歲之前小朋友修什麼?修戒、修定,十三歲上太學,修慧,戒定慧三學。所以十幾歲參加國家的考試考中秀才,考中秀才是功名,這是最小的。考中秀才國家就給你俸祿,換句話說,國家養你了,你可以不要工作,專心讀書,然後考取秀才之後,再參加省考試考舉人,最後參加國家考試考進士。那就是學位,進士好比是博士學位,最高的;舉人好比是碩士學位;秀才是學士學位。這從前的制度,那是真實學問、真功夫,那一點都不假。

我們今天重要就是一個德行,就是儒釋道三個根怎麼落實,用兩年的時間。兩年的時間同時落實一百篇古文,一個星期去學一篇,把它念熟、念背,學一篇。兩年這個根拿到了,德行的根有了,文字的根有了,然後你在儒釋道裡頭選一門,不可以選兩門,選一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多長時間?十年,十年專攻一部,十年之後你成名了,真成就了,成就德行,成就學問,你才能夠教化眾生,你成聖人、成賢人。為什麼叫一門深入?一門深入你心是定的,定生慧。譬如說,基礎做完了,兩年完成了,我選《論語》,我這一生專攻《論語》,把古時候這些歷朝歷代的,對《論語》的注疏統統看過,你自己來講解。講完一遍,從頭再講,一年講三遍,十年講三十遍,就這一樣東西。這一門東西通了,其他的全都通了,你一翻開決定沒有問題,你已經通了。

學佛也是一樣,學一部經,不能學多,為什麼?你求智慧,不求常識,慧一開了,一經通一切經通。這個比西方人高明太多,西方人廣學多聞,學的都是皮毛,一樣也沒通,你拿新的東西給他看,他沒有學過,他就不懂。智慧開的人,無論什麼東西拿到你面前,沒學過的你一看,你就講得頭頭是道,准比他高明。你要是懂得真正明了認識,你說東方好還是西方好?這做學問的方法,做學問的理念,做學問的目標,做學問的經驗,不能不佩服古人。我們今天藐視古人、輕視古人有罪過!中國是什麼政治?不讀中國書,他不知道,中國是聖賢政治,中國是聖賢社會,中國歷代做官的人都是聖賢,經商的人也是聖賢,農工也是聖賢,他是什麼?聖賢教育教出來的!所以五千年的長治久安靠什麼?靠聖賢教育。哪一個時代聖賢教育疏忽了,這個時代會動亂。那下一個朝代呢?趕緊把聖賢教學恢復,社會又穩定、又安定了。這在中國歷代的歷史當中你能看得出來,只要一疏忽准出亂子,一恢復准解決問題。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九0集)  2010/1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

2-039-0190

(二)

諸位要知,文言文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只有中國獨家有,這個東西是什麼?中國老祖宗真實智慧。他在幾千年前發明了這麼一個方法,就是語言跟文言分開走兩個道路。語言常常變,二、三十年那些用的術語名詞,它就起了變化,所以說語言會變,變久了後面人就聽不懂。這外國的,他們是語文跟文字完全是一樣的,所以古時候拉丁文記載的,現在歐洲人沒有法子閱讀,連專家學者也沒有辦法解釋。

中國老祖宗想出這個方法,語言隨著變,文言永遠不變。所以永遠不變的東西,你看看幾千年老祖宗留下來東西,如同面對面談話一樣,真正把他們的智慧、經驗傳遞給下一代。這是中國真正的寶藏,所以文言文很重要。我跟蔡老師談到這個問題,蔡老師很歡喜,他說「我來學,我來教。」吉隆坡文化教育中心,將來就他在那裡開這個課,這是教文言文。

我希望大家一定要認識,這是中國寶藏裡面的寶藏,開啟寶藏的一把鑰匙,一定要很認真去學習,不困難。如果是在小學、中學來教的話,那就更容易,那個根就扎深。我們這一代疏忽、失學,現在惡補,希望把下一代,從小學、中學把他帶起來,我們的古籍就承傳後繼有人。

【附錄2】、南懷瑾老師也談文言文的重要

中國古人了解,語言最多三十年一個變化,因地方不同帶來的語言變化也是一種,所以把語言和文字脫開。後人只要花兩年的時言,學會了一兩千個字,幾千年以上的書也能讀懂。外文不同了,譬如英文,現在已經一二十萬字,還在不斷地發展下去。一百多年前的外文古書,現在人已經看不懂了,非要專家研究不可。中國文字不同在這裡。

中國文化寶庫一把鑰匙打開,就是古文。古文、古詩學好了,白話文、白話詩也自然會寫得好。

【附錄3】、淨空法師:學外國語言兩年學不通,文言文兩年就通了

最大的恩惠實在講就是中國的文字,文言文,這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這是把他們的智慧、經驗、方法直接傳給後人,用的這種工具。他們知道語言會變,所以把文跟語分開,文永遠不變,叫文言,永遠不變,語言隨便怎麼變化,文言不變。你只要懂得文言、能看文言,等於我們二千五百年之後,看到二千五百年前人所寫的東西,就跟面對面寫信一樣,你完全不會誤解他。這個發明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只有這一家。外國的東西,古典文字那得找專家,考古學家去辨識還未必搞得清楚。你看中國老祖宗這個智慧得了嗎?不得了的智慧,能發明一種東西傳千萬年不改變。

學文言文難不難?不難。當年老師教我們,你能背五十篇古文你就有能力閱讀,你能背一百篇古文你就能寫,你能寫文言文。那我們一個星期就背一篇,一百篇兩年,兩年文言文的鑰匙就拿到,《四庫全書》就是你的寶藏。不難!你學外國語言兩年學不通,這文言文兩年就通了。你從這個地方知道,古聖先賢老祖宗對後人多麼愛護,想出這麼好的方法。文字,中國文字是智慧的符號,你不會念,你看到它那個樣子,你能體會它的意思,你曉得它是代表什麼,是用符號,智慧的符號,這外國文字沒有。你真正通達明了,你才感覺做中國人多麼的榮幸、多麼難得!這麼好的祖宗,這麼多的聖賢,我們今天不認真學習對不起祖宗。

我們看家譜,我有一個體會,大概漢族人全是黃帝子孫,你找老祖宗肯定找到他,他頭一個。我的家譜在,文化大革命我們在海外,最擔心的就是家譜,其他的不擔心。為什麼?這個東西要是丟掉,我們的根沒有了,找不到了。還是祖宗有德,還保留這麼一套下來,我們看見了。從黃帝到我這一代,一百三十六代,我們有輩分,到我這個輩分。我們徐姓是黃帝第二個兒子昌意,昌意的後代。有這個姓是第六代才有,第六代是王啟,就是夏禹的兒子,做國王的時候封若木,我們這個老祖宗第六代的,封在徐國的國君,就現在徐州,古時候的徐國。以後國沒有了,就用這個做姓,這個姓是從這來的。這個家譜裡記載得清清楚楚,你怎麼會不愛你的家?今天哪一家能夠找祖宗找到四千五百年前?沒有,全世界找不到。中國人重視這個,所以你會愛家,你會愛你的土地,愛國、愛鄉,根就在這裡。這個東西沒有了,人不會愛國,也不會愛你的家鄉,那才叫真正悲慘!

春秋祭祀功德在哪裡?在「慎終追遠,明德歸厚」,人民心地淳厚善良是這樣培養出來的。每一個人敬他的祖先,每一個人敬他的鄉祠,這是中國傳統文化。這種文化要教全世界,過去他們的老祖宗不認識,從現在建立,像中國這樣建譜一樣,你能夠想到你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大概還能記得,你統統把它寫出來,你一代一代傳下去,這在中國傳統是重要的課程,決定不能夠疏忽的。皇家有太廟,民間有宗祠,紀念祖先的,紀念祖先才會孝順父母,紀念祖先才知道父母的恩德,現在我們疏忽了,趕緊找回來,還行。我們過去在湯池的試驗,我感覺到非常的驚訝,因為它太快了,我們以為要教學兩、三年才能收到效果,沒想到三個月,不到四個月,人民怎麼是這麼好教的!讓我們肯定了人性本善。人是非常好教的,人是善良的,他是一時迷惑、一時做錯了事,一明白,馬上回頭,馬上就改過。所以這個試驗當中,讓我們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對大乘佛法產生無比堅定的信心。在沒有通過這個試驗之前,有的人真正質問的時候,逼到最後我們自己好像還是有點懷疑。通過這個試驗,真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八九集)  2011/5/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389

【附錄4】、淨空法師:中國的文言文將來會變成世界語言!

所以今天我們中國人學佛一定要用“儒、道”作為基礎。儒,我們今天特別重視行門,為什麼?如果只是解,而不行,變成了佛學,變成知識,這沒有什麼用處的,對於自己了生死是一點幫助都沒有。所以真學佛注重行、真干。那儒家至少我們要把《弟子規》落實,把道家的《太上感應篇》落實,用這個來作基礎,再落實《十善業道》,出家還要落實《沙彌律儀》。這四個根,根本的根本。這四個根扎下去四平八穩,行門扎四個根。解門裡面就一個根,什麼根?文言文。

你沒有文言文的基礎,你入不了大乘,你不能深入經藏。文字是手段、是方法,你文言文不通怎麼行?現在怎麼樣修你沒辦法深入,就是因為你不懂文言文。我有理由相信:中國文言文將來會變成世界文字,跟現在的英語一樣,不能不學。什麼原因?因為今天全世界,真正講到智慧,就像方東美先生所講的,最高的哲學、最高的科學,在文言文裡頭,在大乘佛法裡頭.那你這個文字你沒辦法,要靠翻譯的話,你決定達不到。何況文言文學習並不困難,只要熟背兩百篇。小孩學容易啊!小孩一百篇古文一年他就根就扎下去了。所以古時候學佛他不困難,這個基礎從小就打了,六、七歲就開始背書了,背到十一、二歲不止兩百篇,至少差不多有兩、三千篇,那個根扎得多深!所以經典、《四庫全書》對他們來講,一點障礙都沒有。

我們今天把扎根都疏忽了,要想深入沒有辦法。你到一個程度,下面你就下不去了。我相信文言文會變成世界語言,我憑什麼?憑這次的《群書治要》,這一部書。我們為了大家的需要,希望他快速流通,所以編了《群書治要360》。這樣的小冊子,分量不大,在《群書治要》裡頭精選360條,一天學一條,360條。這就把原文翻成白話文。我進一步要求漢學院的老師們,希望要注音、要注解、要翻成白話文。像《國語日報》、《古今文選》的方式,然後從白話文裡頭翻成外國文字。這套書沒有一個不喜愛啊!裡面講的什麼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人生必讀之書。原文是文言文,不學文言文不能看原文,那你想看原文的時候,你一定要學文言文。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文言文是將來世界語言。為什麼?中國千萬年古聖先賢的智慧、方法、經驗、成就的東西全在這裡頭。你要不要?你要,先拿鑰匙,文言文是鑰匙。這是世界文化遺產,排列在第一項目、第一種。所以現在我們的同學,你們如果有小孩,要教小孩背文言文,將來長大以後,他會感恩你一輩子。你把中國千萬年祖宗的遺產給他,他能不感激你嗎?

你現在要叫他學這個、學那個,他將來會怨恨一輩子。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從小不教他?把時間、精力都浪費掉了。這個都是叫通權達變,善巧方便。

學佛也是這一個道理,先要叫他認識佛法,他對佛法,什麼叫佛法?真搞清楚、搞明白了,興趣生起來了。為什麼呢?他想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想了解“我” 到底是什麼。像德國的普朗克,他想了解,一生想了解物質究竟是什麼,用一生的精力去研究,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他用分析的方法,把物質分到最後,分成到量子,發現這個東西不能存在,有這個現象,他不是一個真正存在的東西。搞清楚、搞明白了。發現意念,從研究物質發現意念,意念是物質的基礎,有意念才有物質現象,沒有意念,根本物質現象不存在。所以意念能改變物質,當然意念能控制物質。《大集經》上這句話,這都是講菩薩了,能調眾生。“調”就是善巧方便,幫助眾生去向無上正等正覺。這是菩薩的善巧方便。

——淨空法師《淨土大經科注》第68集 2011年12月6日講於香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