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天天要發現自己的過失,這個很重要
    
    

  菩提心是什麼?我們在二十多年,二十多年前提出來,為了大家容易明了,不至於疑惑,我們用本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這就是菩提心。菩提心的體是真誠,我們一定要學習用真誠心生活。真誠的反面是虛妄,處事待人接物決定不再用虛情假意,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我們真能不用嗎?很難。為什麼?妄心就是虛情假意。什麼叫妄心?分別心是妄心,執著心是妄心,它不是真心,自己對自己都控制不了。所以一定要學真誠,就是老實,從哪裡開始?從對自己開始。我希望別人怎麼對我,我一定先這樣對別人,從這裡下手;我不喜歡的,我相信別人也不願意。古人教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天天要反省,天天要發現自己的過失,這個很重要。

別人對我們贊歎、恭維未必是真的,別人對我們的指責、批評那不是假的,我們一定要認真反省。恭敬、贊歎,很可能是一種虛假的、不實在的,客套;指責是他對我們一定有所不滿,我們要認真反省,我什麼地方得罪了,什麼地方做錯了。要學會改過,要學會反省、自新,那對我們是很大的幫助。所以我們要感恩,特別是對指責我的人,無論是有意、無意,是善意、惡意的,統統要感恩,這些人對我們的修學會大有幫助。諸佛菩薩之所以能成無上正等正覺,沒有別的,他就是懂得一個事實真相,《還源觀》上三種周遍的第三種,「含容空有」,知道這個事實。

這句話說什麼?這句話說我們本來的心量,心量多大!含是包含,包含宇宙、包含太空;容是空納,容納萬有。佛家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我們本來的心量。為什麼現在一點點都不能夠包容?我們的苦就吃在這個地方,迷就迷在這個地方,造業也就在此地,受果報還是它。為什麼不把心量拓開?像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他們的心量,都是包虛空容納法界的,容法界的。日常生活當中去學,工作裡面去學,處事待人接物裡面去學,這叫真修行,這叫真學佛,這樣的人當然是住正定聚。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八二集)  2011/4/22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38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