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 無論什麼人用什麼手段對付我,我心裡是安靜的
    

  下面還有『惡趣,魔惱』,這都是我們現前所遭遇到的。「惡趣。趣者,謂眾生趣往之處」,這個趣是趣向,你到哪裡去了。人死了,神識離開身體,他到哪裡去。這個趣向就是六處,就叫六道,他到哪一道去。「有因必有果。從因向果,是名趣」,這趣向。《俱捨論》第八卷說,「趣謂所往」,這個趣就是他所往,他到哪裡去了。「又《法華文句記》曰:從一至一,故名趣」。比方從人道到天道這是趣,從天道到人道也叫趣,從人道到畜生道也叫趣,畜生道到鬼道也叫趣,一道到一道。惡趣就是惡道,就是「地獄、餓鬼、畜生」,經上常講的「三惡道」,這三個地方。誰叫你去的?是你自己業力引導你去的。所以人死之後到哪一道,自己一定要曉得,這是業力在做主,誰都幫不上忙。

  三惡道的業因就是貪瞋癡。佛給我們講的煩惱叫根本煩惱,貪瞋癡慢疑,還有一個惡見,惡見是見惑。思惑歸納起來就是五個,貪瞋癡慢疑,這五個是思惑,叫見思煩惱。貪裡面,貪的煩惱,最嚴重的,我們把它比喻貪的中心點,是什麼?情執。情執非常難斷,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那種恩愛的情執非常之深,他有很濃的習氣。過去生在一起,這一生遇到了,雖然是初見面,他就有好感,這是什麼?習氣。證明什麼?過去生中有恩。有的時候,有的人遇到人,第一次見面,從來沒見過的,就很不好的印象,那個也是有很深的關系,那是什麼?冤家對頭,碰到了,就是說你感覺到很難受,第一次見面,不認識。這些我們都有經驗,每個人回想一下都有。從小跟小朋友玩,這個小朋友很喜歡他,那個很討厭他,說不出理由。在學校讀書同學,同班同學、不同班同學,都有這個現象。這個如果沒有因果、沒有輪回三世,講不通,怎麼可能有這種現象?這現象不是一個人有,人人都有。所以緣不是一生一世,生生世世糾纏在一起。

  我們要斷,要斷煩惱才能出三界。從哪裡斷起?從情執,情執放下了,貪就沒有了。瞋恚,瞋恚裡面最麻煩的是傲慢,你自己不知不覺。你有傲慢的脾氣、傲慢的行為、傲慢的態度自己不知道,別人看到不順眼。用什麼方法對治?謙虛卑下,叫謙下,用這個來斷瞋的煩惱。瞋是地獄道的因,貪是餓鬼道的因,愚癡是畜生道的因,這三處地方很容易去。懷疑是愚癡,沒有信心,這都是愚癡。所以因跟果一定要清楚。

  「《阿彌陀經》曰:彼佛國土,無三惡道。捨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這經上講得很清楚,極樂世界裡沒有三惡道。「此正第一大願,國無惡道之成就」。四十八願第一願,法藏比丘發心的,將來他的國土,也就是他的道場,沒有三惡道。沒有三惡道,換句話說,沒有貪瞋癡的人。有貪瞋癡的人,臨命終時,信願行把貪瞋癡伏住了,叫帶業往生。如果臨命終時,貪瞋癡冒出來,就惡道去了,極樂世界去不了,這個是最麻煩的事情,是我們一生最關鍵的時刻。所以佛菩薩、祖師大德教我們,我們在身體健康的時候要真干,要為往生真干,因為這樁事情是一了一切都了。這樁事情不能做成就,還要搞六道輪回,六道輪回可麻煩了,你要搞到哪一生哪一世?所以人要有高度的覺悟。

  人為什麼能覺悟?天天不離開經典。為什麼佛菩薩講經沒有中斷?我們這個世間,佛可以不中斷,我們人受不了,人要吃飯,人要休息,人要睡眠,那佛菩薩恆順眾生。釋迦牟尼佛可以不要吃飯,可以不要睡眠,他能做得到,我們做不到,叫恆順眾生。除了這個時間之外統統說法,講經說法沒有中斷。我們說世尊當年在世,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不止,至少十二個小時,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一個人也講,多人也講,這就是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佛是主動的講,不需要你問,問當然給你講,不問也給你講,這是八正道裡頭佛的正業。口給你講,身表演給你看,他真做到了,他真放下了。世尊出現在這個世間,實際上,就是舞台上演了一場大戲,他當主角,諸菩薩、諸阿羅漢當配角,唱一台戲。還有護法,護法裡頭有國王、有大臣、有平民,統統是佛菩薩再來的。所以一佛出世,千佛擁護,一千尊佛來給你當配角,大家共同一個目的,度眾生。演得很逼真,演得很感動人,不是凡人,凡人做不到。

  下面,「魔惱」。魔這個字相傳是梁武帝造的,我們可以相信。因為在古老經典裡面,這個魔下面不是鬼,是個石頭,它的意思是什麼?是折磨,折磨你的意思,不是鬼。梁武帝把石頭去掉,換個鬼,他說這個折磨太可怕了,比鬼還厲害。這個字是他造的,所以以後就用這個字了。佛教到中國來,造了不少新字,因為中國文字不夠用,造了很多字,連佛這個字都是新造的,中國文字裡頭沒有佛這個字。但是有沒有人字邊的弗,這個弗當作否定的意思,這是個古字。所以到這邊來,因為佛是人,加個人,是弗這個音。所以都是新造的字。

  「魔羅之略」,魔羅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有這麼幾個意思,「能奪命」,他能置人於死地,這奪命,他能障礙,他能夠擾亂,他能破壞。換句話說,這些范疇之內的都叫做魔。我們常講魔障,你做事很不順利,有擾亂的,有障礙的,有破壞的。用什麼方法來對治?不能對立,不能報復,不能以牙還牙,這不能解決問題,只能把問題搞復雜了。要用慈悲心、真誠心,用恭敬心,去感化他。他為什麼干這些事情?他迷得比我們深。我們比他什麼?我們了解事實真相,我們悟得比他深。既然開悟了,就不能一般見解,一般見解他會對立,會打起來。所以要能夠忍,要能夠讓,要能夠調解,這樣解決問題最好。化敵為友,這是諸佛菩薩、古聖先賢教給我們解決問題之道。經上甚至於說,「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眾生看到我不歡喜,我看到他,躲避,他就歡喜了。慢慢讓他了解,讓他明白,迷惑是一時,終會明白的,這個要有耐心。

  「《義林章六》雲:梵雲魔羅,此雲擾亂、障礙、破壞。擾亂身心,障礙善法,破壞勝事(勝事是好事),故名魔羅。此略雲魔」。《義林章》裡所說的跟一般所翻譯的,能奪命、障礙、擾亂、破壞意思很接近。我們對這些事情,心裡一定要清楚,無論世出世法、日常生活當中大事小事,能不能避免?不能。為什麼不能避免?現前的事是果報,果必有因。因,有這一生造的,有前世造的,有宿世造的。這一生當中遇到了,我障礙別人,這些人出現了,肯定障礙我,所以一定要用心平氣和來對待,冤家宜解不宜結。

  每個人都有冤親債主,而且非常之多,要懂得釋怨解結。我們守住佛、聖賢的教誨,在倫常道德,佛法裡面十善、六和、六度、十願,決定能化解。有些冤仇很深,那要長時間才能化解。最重要是我自己沒有敵意,他對我誤會,我對他了解,無論他有什麼舉動,我能忍受。有些人三年、五年明白了,有些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明白了,有些人到死的時候才明白,還有一些是死了也不明白,來世還有麻煩。所以明白這個道理之後,過去結的怨,沒辦法已經結了。這一生當中不跟人結怨,無論什麼人用什麼手段對付我,我心裡是安靜的,不以為他敵視我,沒有這個念頭。他對我有誤會,我做得還不夠好,我還得努力,就能感化對方。

資料摘自: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注  (第三三五集)  2013/6/19  斯裡蘭卡彌陀精捨  檔名:02-040-033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