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法師:精進為降魔的根本
第四︰覺知懈怠墮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在世間上,無論做什麼事,必須要有大雄、大力、大無畏的精神不可,我人在社會上興辦的事業,在佛法裡修學的道業,所遭遇到的障礙、魔難一定很多,如果猶豫不前,或稍一懈怠,就會一事無成。所以在這一段經文裡,我們要講精進為降魔的根本。
「懈怠」,就是對於斷惡修善之事不盡力,懈是根身的疲倦,怠是心識的放縱。懈怠是人生的病患,對治懈怠的藥方就是精進。
所謂精進的主旨,就是要我人未生的善心令速生,已生的善心令增長,未生的惡念令不生,已生的惡念令速斷。這個世間是佛與魔的世間,精進的可以成佛,懈怠的墮為魔界。
過去的先聖先賢,在道業上所以有成就,哪一個不是經過大死一番的精進?我們就拿本經的當機眾阿那律尊者來說吧﹗
阿那律尊者有一次在佛陀的講經法會中,竟然打起瞌睡來。佛陀對於懈怠不精進的弟子,很不歡喜,就喊醒阿那律,诃斥他說︰
『咄咄汝好睡,螺蛳蚌殼內;
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
阿那律尊者聽了佛陀的诃斥以後,心裡很慚愧,發願從今以後不再睡眠,每天不是經行就是誦經。
一天兩天不睡眠是不要緊,但天天不睡眠,人的精神當然會支持不住,眼睛也會吃不消,經過一段時間,阿那律還是精進不懈的不休息,他的眼睛終於瞎了。
佛陀非常憐愍他,教瞎了眼的阿那律修習金剛照明三昧,不久,阿那律即證得天眼通。
阿那律為了佛陀的一句話就那麼精進,能這樣大死一番,就不會為情欲、懈怠所惑,就不會為眾邪魔鬼所娆。學佛者,聽經聞法,了知諸法實相,這是得文殊菩薩的大智,但要從所得般若智再行精進,才可契合普賢菩薩的萬行。
人貪慕輕安,講究享受,對於修道就不能發勇猛精進之心。佛陀往昔在因中修行時,捨身飼虎,割肉喂鷹,這種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精進犧牲之心,豈是那些批評佛教是消極的人所能想象體會得到的﹗
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徧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若沒有精進的精神,何能做到?地藏王菩薩?「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這不是大仁大智的精進精神嗎?
在世俗裡,若有人勸你打牌賭錢,你如不打,他就會說你消極;勸你吃喝跳舞,你如不應邀,他就說你懈怠。修學菩薩道的聖者,為了度眾生、了生死,其積極精進的精神,實在不是一個非佛教徒所能知道的﹗
玄奘大師西行取經,路經八百裡流沙,途中失水,幾乎死在沙漠之中,但他寧願向西天一步死,也不願往東土一步生,若非宗教的熱情,為教的精進,何能至此?慧可大師參拜達摩祖師,立雪斷臂,不退初心,若非有精進求法之心,何能至此?在佛教中,六度是以精進為主,無論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智慧,若無精進,也無法完成波羅蜜。
經裡說,精進有十種利益︰(一)不為他力折伏,(二)獲得諸佛攝受,(三)人天等眾敬仰,(四)聽聞正法不忘,(五)未知者能求知,(六)增長無礙辯才,(七)得進住於禅定,(八)少病少惱少患,(九)飲食容易消化,(十)如優昙花開放。
精進如攢木取火,不可中途停頓,菩提心好發,恆常的精進心確難維持,無論做什麼,若無恆心、精進、毅力,中途停止,一定不會收到實益。常聽到人說︰「五分鐘熱度」,沒有恆常的精進,以五分鐘的熱度來做事,怎麼能夠成功?要使精進持久,要有孔明先生「鞠躬盡粹,死而後已」的精神,要有「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的精神。否則,只求速成的心,或是希求近利的心,一不達目的就後退,一遇挫折就灰心。那些做事有頭無尾、有始無終的人,就是沒有百折不撓的精進精神。
在經裡有一段寓言說,有一只鹦鹉,見到一座山林失火焚燒,火勢非常猛烈,牠見了非常不忍,即刻飛到河邊用口銜水前來救火,像這樣「杯水車薪」都不如的救火方法,當然無濟於事,但這只鹦鹉仍然精進不息的為救火而忙。
這時,天上的火神知道了,就對鹦鹉道︰
『鹦鹉﹗火勢這麼大,你以口銜的這一點點水,怎麼能救火呢?這不是徒勞無功嗎?』
鹦鹉回答道︰『救火是大家應盡的責任,明知我的力量很小,但我不能不盡心盡力而為﹗』鹦鹉的話很平凡,但鹦鹉的壯志是不平凡的,這種見難不退的精進勇猛,竟感動了天神為牠熄滅山林的火災。
在《四十二章經》裡就有六章說學道的人應如何精進,精進共分三種︰(一)披甲精進,(二)攝善法精進,(三)利樂有情精進。所謂披甲精進,在《四十二章經》裡說,修道者好像一人與萬人戰,掛铠出陣,意如怯弱,就會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如精進勇銳,不畏前境,就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破滅眾魔而得道果。這披甲精進,就是說修行必須要有戰斗的精神。
披甲精進是除惡,但精進中還要完成善法,是名攝善法精進。這是說無論出家在家,修習善法不宜過急,也不宜過緩,一切要以適可為主。因為急則由反動而退,緩則由怠惰而退。好像彈琴,弦松就會不鳴,弦緊又會聲斷。所以為善修行不要太緩,也不要太急,緩急都會出毛病,佛法的第一義是在中道﹗
利樂有情精進,這是說學佛的人要大發慈悲,普渡眾生,但三界眾生無量無數,若不精進,何能實踐度生之志?懷著無限的悲心,具有廣大的志願,才能精進不退。
我人在修道的過程中,常常容易犯根身疲倦,心識放縱的毛病,這是我們還沒有了知時間和生命的寶貴。我們在時間中生活,想到今天完了還有明天,今年不做還有明年,少年不修還有老年,就這樣在悠悠時光中蹉跎歲月,結果在懈怠依賴的習性下墮落了。
若是知道生命的寶貴,時間歲月的不再來,把無常記在心頭,就會一刻不停留,一刻不猶豫,真心向道了。
過去,佛陀問諸弟子道︰
『人命在幾間?』
『在數日間﹗』弟子甲回答。
『子未知道﹗』佛陀不以為然,再問道︰
『人命在幾間?』
『在飯食間﹗』弟子乙回答。
『子未知道﹗』佛陀仍不以為然,又再問道︰
『人命在幾間?』
『在呼吸間﹗』弟子丙回答。
人命在呼吸間,佛陀聽了非常歡喜,就稱贊道︰
『善哉﹗子知道矣﹗』
人能覺悟到生命在呼吸間,對於修道,對於行善,還敢懈怠嗎?對於修道,對於行善,還不趕快精進去完成嗎?
精進是純而不雜曰精,前而不退曰進,精進的目的是要「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天長地久有時盡,煩惱綿綿無盡期」,與生俱來的無明煩惱,盤據在我們心中,使我們不能超脫輪回,了脫生死。學佛,最大之事就是破煩惱惡。煩惱,是煩心惱身之謂。煩惱,比怨賊、強盜、土匪還要厲害,「擒山中之賊易,捉心中之賊難」。人生的不安,人生的痛苦,都是由煩惱而來的。
佛法所謂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非是為了對治八萬四千煩惱。以不淨觀對治貪欲,以慈悲對治瞋恚,以智慧對治愚癡,以無我對治憍慢,以正信對治疑惑,以正見對治惡見。把很多煩惱歸納起來,就是貪、瞋、癡、慢、疑、惡見的六種根本煩惱,除了這六種根本煩惱以外,還有二十種隨煩惱。
根本煩惱,如同樹根一樣,是一切煩惱的根本。二十種隨煩惱中,又分小隨煩惱十種,中隨煩惱兩種,大隨煩惱八種。十種小隨煩惱,就是忿怒、仇恨、結怨、虛诳、奸詐、谄曲、傲慢、迫害、嫉妒、自私。中隨煩惱兩種,就是無慚、無愧。大隨煩惱八種,就是不信、懈怠、放逸、惛沉、掉舉、失念、不正知、散亂。
我人所以不能認識自己的真如本性,就是因無明煩惱遮蔽了我們光明的心體;我們生活在危險恐懼中,就是因為有煩惱的擾亂。統領這一切煩惱的主帥就是我執,眾生因為執我,一切煩惱就會隨之而起。「要學佛法先無我」,能修證到無我的境界,那就是無煩惱的境界。
「我執」,是煩惱生死的根本;「無我」,那是多麼困難﹗我執不除,煩惱惡就不能破。破煩惱惡的方法︰先從精進修學戒定慧三無漏學開始,再加稱念阿彌陀佛聖號,「煩惱」自會逐漸破除,我人本來的面目自會顯現。
煩惱破了,還要降魔。魔者,能壞人善事,斷眾生慧命的曰魔。那些障礙、擾亂、破壞、誘惑,能奪命的都叫做魔。魔,外境有聲色貨利的魔,內心有貪瞋煩惱的魔,沒有降魔的精神,就不能修道。
魔,遍覆在世間一切處,最壞的魔還是隱藏在我們的心裡,寺院裡的韋馱菩薩,手拿金剛降魔杵,面對內而立,可見降伏內魔比降伏外魔重要。
佛教日益衰微,而紹隆佛種,續佛慧命的人太少,穿佛衣吃佛飯,假借信佛之名,做販賣如來勾當的魔子魔孫太多。做真正佛陀的兒女,今日須有向魔挑戰的精神﹗末法時代,去聖時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希望今日正信的佛子,要向韋馱菩薩看齊,手執降魔杵,降伏一切障道的魔鬼﹗
本經說「降伏四魔」,四魔就是︰
(一)煩惱魔?指貪瞋癡等習氣能惱害身心之魔,
(二)五陰魔?指色受想行識等五蘊能生一切苦之魔,
(三)死魔?指能斷人生存命根之魔,
(四)天魔?指能壞人善事的天魔外道,如欲界自在天的魔王等。
在《小止觀》及《起信疏》等經論裡說,摧伏四魔的方法,即持念阿彌陀佛聖號,或稱念三皈五戒,或誦《般若心經》。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也是經過降魔以後才成道的﹗
專造罪惡的煩惱破了,一切擾亂道業的魔王摧伏了,就能夠出離生死輪回,脫出五陰三界的牢獄。
五陰就是指五蘊和合的有情色身;陰,蓋伏為義,因色受想行識能蓋伏有情的真如佛性之故;三界,就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
五陰如苦聚,三界如火宅,我人的身體、世間都是無常不實,等於不可依賴的牢獄,要「破煩惱惡,摧伏四魔」才能「出陰界獄」﹗
眾生不懈怠地精進修道,捨棄五陰之身,脫離三界牢獄以後,證得常住法身,逍遙自在,那就是一個光明、解脫、安穩的世界﹗
- Sep 14 Sat 2013 04:50
星雲法師:精進為降魔的根本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