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為什麼現在修淨土的人多,往生的人少?

    

西方世界能不能得生,經上講得很好,三個條件,信、願、行。我們今天講還得加三個根,他為什麼沒有說?那個時候一般人三個根統統都有,就不需要講了。這三個根從小學的,家裡父母教的,個個都有,根深蒂固。不像今天的世界,今天的世界三個根沒有了,三個根沒有了,這個信願行就不踏實,所以修淨土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他們那個時候修淨土,真的叫萬修萬人去,很少說修淨土不能往生的,太少了,現在很多。以前李老師告訴我們,一萬個修淨土念佛的人,真正往生的只有三、四個人。這什麼原因?根沒有了。根為什麼重要?經典一打開,「善男子、善女人」,你不是善男子,也不是善女人,你怎麼可以往生?三個根扎下去,你就是善男子、善女人,就這麼回事情。從前人不用講扎根,他都有,都有根,現在不能不提這個事情,不提這個事情念佛不能往生。有這三個根,那你這個信願行都有根了,信有根,願有根,行有根,你怎麼會不往生!這是此一時彼一時,不一樣。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三八集)  2010/9/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138  

 

唐朝中葉之後,我們中國這些祖師大德,倡導用儒跟道代替小乘,這就不學小乘了。小乘這二個宗到宋朝時候就沒有了,沒人學了,道場也沒有了。所以實際上中國是大乘八個宗,但是用儒跟道做基礎。現在我們儒也不學,道也不學,小乘也不學,所以大乘架空了,這變成假大乘,不是真大乘。

所以這些年來,大概有十幾年,我們非常強調要扎三個根,儒釋道的三個根。儒的根是《弟子規》,道的根是《感應篇》,能不學嗎?不學,《十善業道》就不能落實,《沙彌律儀》是假的,必須扎這個根。中國過去統統都學過這個倫理教育,《感應篇》是因果教育,那是從小學的。你生下來,眼睛睜開了你就會看,耳朵你就會聽,你就在那裡學習。所以中國的家教非常嚴格,誰教你?母親。嬰兒所在之處,任何人接近他,表現都是正面的,不能有負面讓他看到、讓他聽到、讓他接觸到。要照顧他三年,一千天。他真正能做到眼不見惡色、耳不聽淫聲,他才能把自己德行的根扎穩。父母在他面前表現全是正面的,把倫理道德做出來給他看,不是給他講。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二五集)  2012/1/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125

 

我們今天在此地這麼多年來提倡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在戒裡面特別提倡儒釋道的三個根,這對誰說的?對年輕人說的,你們要學佛,一定要扎根。六十歲以上的,另外一個說法,那個扎根可以不必學了,你就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我沒有根?根在阿彌陀佛裡頭,你想一想,你那個心已經變成阿彌陀佛了,行為也是阿彌陀佛,你還會犯過失嗎?不會犯過失了。這個在佛法裡叫道共戒,一心念佛是道,阿彌陀佛的道,這個裡頭一切戒律都圓圓滿滿具足在裡頭。那你要問,我現在才三十歲,我一心念佛行不行?你要真一心念佛也行。你看前幾年,深圳黃忠昌居士,好像三十一、二歲,他就一心念佛,你看就一部《無量壽經》,每天念一遍《無量壽經》,佛號不間斷,他做實驗給我們看,表演給我們看,三年。因為看到《往生傳》,看到《淨土聖賢錄》,很多人都是念佛三年往生的。他們來問我,是不是他們壽命三年都到了,往生了?我說這個講不通,哪有那麼巧?一個、二個可以說,幾乎占一半的人數,這個話講不通。那是什麼原因?他念佛功夫成熟了,只要念到功夫成片,他就自在往生,還有壽命不要了,他就走了。所以黃忠昌就做個實驗,向小莉居士護持他,他閉關,求三年功夫成片,自在往生。他念到二年十個月,還差二個月,預知時至,走了。他《弟子規》沒學過,《感應篇》、《十善業》都沒學過,一句阿彌陀佛,一切戒律都包括在其中。一心念佛,所有的三昧、禅定也包括在其中,這一句佛號統統都圓滿了。這是很近的時間,做給我們看的。所以你真正下決心求生西方淨土的時候,你就不必了。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74集

問:“以前聽過法師演說《阿彌陀經》,永明延壽大師說‘無禅有淨土,萬修萬人去’;可是昨天法師講經時說,現在一萬個念佛修行人,只有兩、三個才能往生,連下品下生都沒有分。主要是什麼原因?請法師慈悲,為我們這九千九百九十八人講解,使我們有所覺悟和警惕。”

淨空法師答:你問得很好,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解答。淨宗法門在大乘佛法裡面稱為“易行道”。易行,我們一定要懂得它是跟其它大乘法門相比比較容易,決不是我們想象當中那麼容易,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佛跟我們講道理,這個道理多少是要了解一些。法界原本是一真,一真為什麼會變成十法界?為什麼會變成六道三途?佛告訴我們,這些都是由於妄想分別執著而變現出來的境界,這是十法界、六道三途的來由。

  由此可知,佛教我們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一定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斷掉。如果這種煩惱習氣不能斷掉,就決定不能超越三界六道。所以無論哪一個法門,淨宗也不例外,一定要斷見思煩惱;見思煩惱就是執著,對一切人事物、對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不執著,六道三界就超越了。如果再把塵沙煩惱斷掉,塵沙煩惱是分別,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分別了,十法界就超越了,你就證得一真法界。最後,能把無明煩惱破盡,你就證得圓滿的佛果。這是無論哪個宗派、無論哪個法門都沒有例外的,這個事情難!

  淨宗法門為什麼說是易行道?易行就是說它不必斷煩惱,靠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也能夠脫離六道輪回,這叫容易,易行道。但是你必須要明了,往生淨土雖然不要斷煩惱,可是一定要伏煩惱,你煩惱不能夠伏住,還是去不成。這就是說從前的人他有能力伏煩惱,所以“萬修萬人去”,他懂得伏煩惱;現代人疏忽了,他不懂得伏煩惱,以為念佛就能往生,這個錯了。

  伏煩惱比斷煩惱容易,只要煩惱不現行,就是不起作用,譬如說我貪瞋癡沒斷,是非人我、名聞利養沒斷,但是我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得有功夫、有力量,能夠叫我的煩惱不起作用;念頭才起,“阿彌陀佛”就把這個念頭打掉了,這叫用功夫,不管什麼念頭,貪念、瞋念、愚癡,一句“阿彌陀佛”全把它打掉,這樣念法功夫才能得力。念到心清淨了,清淨心現前就叫做功夫成片。順境裡面、善緣裡頭不起貪戀;逆境裡頭、惡緣裡頭不起瞋恚,永遠保持平等心、清淨心,這才能往生。

  還要具備三福,三福是根,這個大家要知道,千萬不要忘記。《觀無量壽佛經》裡面,韋提希夫人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殊勝,發願求生淨土,求世尊教她方法,世尊沒有教方法之前,先教她修三福,這一點可不能疏忽。三福頭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要具備這個條件,這樣念佛肯定得生,生凡聖同居土。如果再具備第二條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你就肯定能生方便有余土。如果再具備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你就肯定能生實報莊嚴土。這不能疏忽,佛說得這麼清楚。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修什麼?修一個純善的心。《十善業道經》上佛教我們“晝夜常念善法”,三福是善法;“思惟善法”,想善法;“觀察善法”,行善法。又教給我們,“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所以我常常勸同修,惡人、惡事絕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我們的心就不善,心不善往生就成障礙;因為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在《彌陀經》上跟我們介紹,那個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的心行不善,佛號念得再多,都不能往生,所以我們必須要具足善人的條件。經上常說“善男子、善女人”,我們要夠得上這個條件,這個條件就是“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心裡頭一絲毫的不善都沒有,這個人決定往生。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把世間不善放在心上?這是絕大的錯誤,別人不善與我何干?我又何必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口上?放在心上我們的心不善,放在口上造惡業。由此可知,李炳南老居士所謂“一萬個人當中只有兩、三個人往生”,那兩、三個人是善人,心純善、口善、行善,他沒有不善,所以他的條件具足,這樣才能往生。所以諸位同修一定要記住,絕對不要把別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心裡頭,把自己的善心破壞掉了;把別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口頭裡面到處說,把我們的善行破壞掉了,這個很可惜!我們要常常記住禅宗六祖惠能的教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兩句話了不起!常常見世間過,往生就成了問題;幾時訓練到我不見世間過,世間人沒有過,過失只有我自己一個人,我們往生才有把握。好,這個問題就解答到此地。(淨空法師《學佛問答》21-90-7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