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現在學傳統文化沒老師用“無師自通”的方法學

 

唐太宗編輯的這一部《群書治要》,確確實實是中國“經、史、子”裡面的精華,把《四庫》提煉成一部書。真正要懂得這一部書,必須這個裡面六十五種原本要精通,那就沒問題;六十五種原本沒有精通,這時候很難,透徹了解不容易,那就完全,佛法講,靠智慧。真實智慧現前沒有問題,能解決;不是真實智慧現前,那這個六十五種就要認真去學習了,他所學習到的依然是屬於知識,高等知識,不是智慧。所以不管怎麼個說法,大乘裡面所學的是智慧,不是知識,智慧一開,全通了,不學的也通了,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性”。你見了性,哪有不通的道理!

要“見性”沒有別的,“放下”,這章嘉大師教給我。放下什麼?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動念,這個真不容易!你說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個妄想,我從哪裡放下?我根本就不知道啊,知道才有辦法放下,我根本不曉得。什麼時候知道呢,大乘經上佛告訴我們,八地以上,我們修行哪一天修到八地菩薩就見到了,見到才有辦法下手。把這個東西真正捨掉,徹底捨掉的時候,是在實報土;這個東西捨掉之後,實報土就不見了,好像做夢一樣,醒過來了,醒過來是什麼境界?常寂光。自己的身心跟一切諸佛如來融成一片,智慧是一個,德能是一個,相好也是一個,一切佛就是自己,自己就是一切佛。《華嚴經》上說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整個宇宙是自己的一體,叫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

我們才有個概念,為什麼“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要記住三世,“過去”、“現在”、“未來”,“未來”一切諸佛就是“現在”一切眾生;“過去”眾生成佛了;“現在”有眾生成佛了;“未來”所有眾生都會成佛。成佛之後是一體,不是二體,是一體。所以你能夠真正契入這個境界,你對於所有一切眾生,真正親愛,親愛到極處,這個親愛裡頭沒有“我”,沒有自私自利;“我”、“人”的相都沒有,“我”、“人”的念頭都沒有。有念頭的時候就不是真的,沒有真正契入,真正契入無“我”,也就是說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整個宇宙一體。這是如來證得究竟的境界,能說得清楚、說得明白,確實只有大乘經教

那麼下面的解釋“真實之利”

“能顯此真實之際,惠此真實之利者,即此真實之慧也。”

佛法重智慧,智慧是性德的核心。“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華嚴經》上釋迦牟尼佛說清楚了,“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慧能大師講的“本自具足”,本自具足如來的智慧、如來的德能、如來的相好,統統具足。

那麼智慧、德能、相好落實在哪裡?落實在一個“愛”。在“愛”裡面顯示出來了,展現出來,這個“愛”是沒有念頭的。如果起心動念那個“愛”變質了,那不是“第一義”了;再加上分別、執著,那是眾生的“愛”。要知道眾生的“愛”的源頭,還是自性裡頭的“第一德”,還是從那流出來的,但是被染污了。起心動念是第一個染污,染污不重,菩薩的“愛”;加上分別,是第二個染污,還可以,小乘的“愛”,阿羅漢、辟支佛的“愛”;再加上執著,就是六道凡夫裡頭的“愛”了。凡夫裡頭也有覺與不覺,如果覺悟,我們叫他做“大愛”,他除了愛自己,他能夠愛一切眾生;那“小愛”專門只知道自己,小到極處只有自己,連父母都不愛了,妻子兒女都不愛了。只愛自己的時候,那就是小到極處了。所以自私自利到極處,統統是從自性流出來的。你要找到根源你就明白了,找到根源對今天社會現象就不奇怪了,你看到怎麼樣你都認為正常,你都認為沒事。

“慧者,大乘義章二,雲,據行方便,觀達為慧,就實以論,真心體明,自性無闇。”

這才叫做“慧”,這個“慧”的標准很高。那麼這裡說了“觀達”兩個字,這也是佛法裡頭的術語,《佛學大字典》裡出來的,“智慧之用,觀理而達其源底也”,這叫“觀達”;“智慧”起作用,看人、看事、看物,你觀察一切法,能夠明了它的根源,這叫“智慧”。

“大乘義章十二,曰,於法觀達,故稱為慧;天台戒疏上曰,觀達,無始無明源底。”

都用“觀達”的意思。“達”就是通達到根源,看到最深處它怎麼來的,怎麼回事,能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凡是有“觀達”的這個智慧,就能透徹了解因果。所以他心是清淨的,他看一切眾生起心動念,念頭才起,他就能看到他的果報。善念果報在人天,在哪一層天他都清楚;惡念果報在三途,他沒有一樣不清楚,所以我們對念頭不能不謹慎啊!

那麼這些說法,念老把他歸納起來:

“是乃以,明自本心,見自本性,方名慧也。”

這個“慧”的標准就高了,不是普通的“智慧”,而是法身菩薩的“智慧”。他已明心見性,這才叫“慧”。

那麼在中國講到“明心見性”,大家一定能想起慧能大師,這是個明心見性的人,我們現在需要向他學習,需要依他做榜樣,為什麼?現在我們想恢復傳統文化,我們都很著急,但是傳統文化的老師沒有了,那用什麼方法呢?“無師自通”,要走這個路。“無師自通”慧能大師表演給我們看,他怎麼通的?大乘經上講的道理我們必須清楚,“放下”就通了。“放下”什麼?放下萬緣。“萬緣”是什麼?是執著,是分別,是妄想。所以大乘教裡頭告訴我們,於一切法,就是說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決定沒有執著,你就證阿羅漢果,為什麼呢?清淨心得到了。“執著”是染污,心不清淨,那麼這種染污,佛很慈悲,真的細說是無量無邊,佛把它歸納成十句話。這十句裡面前面五種,叫“見惑”,後面五種叫“思惑”。“見惑”是什麼?見解的迷惑。換一句話說,就是你看法上的染污,你看錯了。“思惑”是你思想上的染污,這叫“見思煩惱”,學佛首先要斷的。這是最淺的,往後一步比一步深,這是最容易斷的,後面越來越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