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財富是修得而非求得

    

經說,凡夫在沒有明心見性,自性無盡的智慧德能不能現前時,一定要靠修德,若不知道修行,生活就會過得很苦。因果的定律,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報,這是六道三途的原理。世間人與佛菩薩最大的差別,就是覺迷、智愚。佛菩薩覺悟、有智慧;凡夫迷惑、愚癡。沒有智慧,思想見解脫離不了感情,感情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果報的差別就大了,絕對不是一般凡夫所能想到、見到的。

 

世間人重視財利,特別在現前,經濟掛帥的時代,每個人都拼命爭取財富。財富是能夠爭到的嗎?命裡若沒有財富,真的爭到了,諸佛菩薩都要拜你為老師。其實能爭到的,還是命裡有的,正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裡沒有的,怎麼爭都爭不到。這個道理,《了凡四訓》就講得很清楚,所以古人講:「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一飲一啄都是命中注定的。命是自己造作的,自作自受。

世間人所希求的三種殊勝果報,就是財富、聰明和健康長壽。佛家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真的求什麼得什麼。只要懂得求的理論與方法,如理如法去求,沒有求不到的。財富是從財布施來的,財布施是因。這一生擁有巨大的財富,是過去生中修大布施、大財施,這一生才得大果報。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果必有因,不肯修因,哪來的果報?強取豪奪,損人利己,造作罪業,那不是得福,是得禍害。縱然奪到了,依舊是命中所有的,但是手段、起心動念不善,造的是惡業,這一生福享盡之後,就墮落到三惡道。三惡道進去容易,出來難!

 

我二十六歲接觸佛法,聽方東美先生講解佛經哲學,並接受朱鏡宙老居士的教誨。朱老居士送我一本《了凡四訓》,跟我講了許多因緣果報的故事,大部分都是他一生的遭遇。讀了《了凡四訓》,了凡先生年輕時的個性,造作的一些惡業,我幾乎都犯了;他的過失我都有,他的好處我沒有。明了之後,認真努力改過修學,所以在這一生當中,晚年還有一點福報、一點智慧,壽命也延長了。我不是明心見性,我是懂得用真誠心去修三種布施。現在世間人心不正常,我們用真誠心對待他,他還會懷疑,「你可能是裝的、是假的,不是真的」,疑慮重重。

 

所以,有財富是福報,但是福、是禍很難說。中國古聖先賢造的文字,都是啟發智能的符號,看了、讀了要覺悟。「禍」跟「福」,形狀非常相同,意思就是「是禍、是福就在一念之間」。一念覺,禍變成福;一念迷,福變成禍。譬如你擁有財富,不知道做好事,緊守著財富,這是禍害。這個財富可以利益很多眾生,救活很多眾生的生命,你守住不拿去救人,讓那些人死於災難、死於饑餓,就造了大罪業。雖然沒有害人,但是守住財富,這一點就叫你墮阿鼻地獄。所以財自古以來稱為「通貨」,通貨就是要流通,不能止住。止在面前就是罪,能夠流通出去就是福,禍福在一念之間。

 

但往往有財富的人會說,「我願意布施,但布施未必能到達災民手上。」這就是隨順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錯失修福的機會。有智慧的人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知道該做的就去做,不該做的就不做。貪官污吏苛扣赈災物資的,自古以來就有,無法避免,這是少數人。我們不能因為這樣,救濟赈災的工作就不做了,那是我們的過失。要以真誠心去做,真誠心能感動人。自己做得不好,是真誠不夠,把這些責任推怪在別人身上,這是沒有智慧。李木源居士跟我都是例子,一生無私的布施,財、法、無畏三種布施都很認真努力的做。果報你們都看見了,物質生活所需不缺乏,聰明智慧年年增長,既健康又長壽。這不是性德,是修德,修來的。淨宗學會、居士林修三種布施,團體得三種果報。這就證實佛所說的正確,完全相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