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每天專心念佛半小時,一天都不中斷...

佛肯定「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個個都可以立地成佛,只要你眼耳鼻舌身對著外面境界,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成佛了。惠 能怎麼成佛的?就這個成佛的;釋迦牟尼佛怎麼成佛?就是這個成佛的。不是佛教裡面,伊斯蘭教的聖人穆罕默德,他跟惠能大師一樣不認識字。《古蘭經》是他說 出來的,他說出來別人把它記錄下來,那個我們知道,那是感應。《古蘭經》是真主用穆罕默德聖人的口說出來,這個我們相信例子很多,那是一部真經。中國古人 教人「誠則靈」,就通靈,真誠到極處你跟諸佛菩薩就通了,真誠到極處你跟自性通了。通少分證阿羅漢,通多分就成菩薩,全通了就叫成佛,怎麼通的?放下。

 

阿 羅漢只放下見思煩惱,無明、塵沙沒放下;菩薩放下塵沙煩惱,無明沒放下;無明一放下就成佛了,就全通了。所以修行證果不是在你經念得多,不是這個,是你放 下多少。修禅定放不下,叫世間禅定,出不了六道輪回,世間禅定跟出世間禅定同樣有那種功夫,定功,一個放下了,一個還沒放下。雖沒有放下,定功伏住煩惱, 沒斷,所以他定一失掉那個煩惱起現行,這是什麼?四禅四空定。跟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修的禅定不一樣,菩薩他們修的禅定,真的是把煩惱斷了,真的把煩惱放 下,就這個意思,他不是伏它,他真放下了。

 

所以我在早年初學佛的時候,老師教我「看破放下」,這是佛教人的訣竅,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看破。看破不能放下,放下不能看破,這都是凡夫。看破放下叫真干,放下看破也叫真干,真干就能提升。不肯真干不能提升,變成什麼?變成常識,變成知識,知識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這就錯了。不能把佛經當作知識來看,你就有出路了,能夠超越了。把 佛經當作一個知識,現在大學裡頭開的佛經課程,在哲學系裡頭開課的,這個不行,這是知識,這時候佛法變質,不是真的佛法。我們學這些東西,就像學世間法一 樣,跟世間哲學沒什麼兩樣,你能講得很透徹,你也說得天花亂墜,也可以著作等身,但是與了生死出三界、斷煩惱證菩提毫不相關。這就是古大德常說的,你錯用 了心!說到這個地方,我們體會到學佛真難,幾個人會用心?會用心的人會開悟,不會用心的人開不了悟。會用心的人是會用真心,把妄心放下,在哪裡用?在日常 生活當中用,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用,用真心。

 

這個說明,文字、音聲都是實相,在佛與大菩薩的心目當中沒有一樣不是實相。無相是實相之體,有相是實相之用,有相、無相二邊都不著,這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法 身大士還有一點習氣沒斷,所以現實報莊嚴土,習氣要斷了實報莊嚴土也沒有。真的《金剛經》上所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實報莊嚴土也不例外。契入這 個境界真妄一如,心地真清淨,真一念不生,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一樣不知道。不問你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干干淨淨;問你的時候答案全出來了,沒有通過思惟,沒有 通過想象。答案從哪裡來的?自性本有的智慧裡頭流出來的,哪裡會錯!釋迦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無論是大乘經、小乘經,全是從自性流出來,決定沒有通過 思惟想象,沒通過,完全是不起心不動念這出來的。所以你要想求真智慧,要從戒定慧當中去修,離開戒定慧沒有,這一定要知道。

 

佛 所說的經論什麼用處?我們在沒有真正修行之前,先了解它,這經書是說明。真正修的時候,這統統起作用了,那就是身口意三密。證果的時候,證什麼果?我所行 的、所證得的跟經上所說的相不相應,完全相應,我走的路一點都不錯,經論是給我們做證明的。如果你的境界跟經上講的不一樣,你走錯了路,走錯路很可能入了 魔境界,走邪、走偏了。所以經論是指路的,路要自己走,沒有人能代替,決定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是菩提大道。說沒有戒能得定、能開慧的,沒有,找不到 一個,戒律重要!不在戒律上扎根,你不會有成就。戒律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幫助你放下,你要真放下。大乘菩薩八萬四千細行,小乘聖者三千威儀,從哪來的?都是從十善業道來的,歸納起來就這十條。這十條展開,菩薩展開八萬四千,阿羅漢展開三千條,這不能小看十善業道,十善業道圓滿就成佛了。

 

我 們看念老的批注,「右章」,這是第十一章,「包括第十九聞名發心願,與第二十臨終接引願」,這一章裡頭有兩願。「名號即名字」,『十方眾生,聞我名號』, 這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我作佛時』。「顯體為名。名彰於外,而號令於天下為號。名與號同體」。這個名號就是阿彌陀佛,名號同體,這個名號通於諸佛菩 薩。「於本經常專指極樂導師名號,阿彌陀」,實際上阿彌陀是通一切諸佛菩薩,都叫阿彌陀。為什麼?阿彌陀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無量,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無量覺,覺悟的覺。諸位想想,哪一尊佛不是無量覺?都是,無量覺就是佛的名號。無量覺還差一點差什麼?無量覺那個他還有一點習氣沒斷,我們講無始無明的習氣還有那麼一點沒斷,但是可以稱無量覺。

 

你 看我們講,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是無量覺,法身菩薩統統稱無量覺。他除了習氣沒斷不能回歸常寂光,就差這點,其它的跟佛果地上的智能、神通、道力 毫無區別,就是不能回歸常寂光;習氣斷了他就住常寂光,不住實報土。實報土有相,常寂光沒有相,常寂光就是回歸自性,回歸本體,這個相不要了,到那個境界 自然不要相。這個境界初學的人無法想象。

 

老 子有這個境界沒達到,老子說「吾有大患」,我有最大的憂患是什麼?「為吾有身」,我有這身體,沒有身體多好,有這個身體真是憂患,要為它操心。你看這是真 正聰明人,他希望沒有這個身體多好!到等覺菩薩這個念頭就濃了,他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習氣斷掉,他就超越實報土回歸常寂光,這個時候不叫菩薩,《華嚴經》稱 他作妙覺如來。你看在菩薩那裡叫等覺,等於妙覺,不是妙覺,等於妙覺。

……

所以,一定要發大心,心量愈大,福報愈大,智慧愈大;心量小,沒有智慧,也沒有福報。一定要發度眾生的願,要度眾生要先度自己,自己都沒有得度,你怎麼能度人?度自己,從哪裡度起?從斷煩惱度起,所以第二個,煩惱無盡誓願斷。佛法的修學,可以說從初發心到如來地都是斷煩惱。

……

真正念佛,你的工作很忙,你每天抽出一段時間,時間不要長,半個小時。這半個小時把電話都放下,什麼人不見,什麼話不聽,什麼電話都不接觸,什麼都不要看,專心念半個鐘點佛,管用。每天不能中斷,說一天半個小時,天天用半個小時,養成習慣,一天都不中斷,它就產生效果。當然念佛的時間愈長愈好,黃念老給我們做榜樣的是一天十四萬聲佛號,他是計數念佛。這種的示現就是說明一樁事情,愈多愈好。讓這一天當中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一心一意專求淨土,這就對了。學經教目的就是真干,真干功夫不得力,對於這樁事情了解不夠透徹;真正透徹了,功夫就得力,妄念就進不來,這功夫得力。這個叫三昧現前,智慧慢慢也現前了。

 

 

 

 

淨空法師法語:聽經,量不必多,要重復

 

1 聽經,量不必多,不要聽很多種,要重復,遍數要多。古人常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是古人訂的標准,至少是一千遍。

2 你們如果能夠相信,你拿到一部經的光盤,你要能聽一千遍,你就會開悟。為什麼?能聽一千遍,你的心定了。我判斷你能開悟,是從這個理由上來說的。

3 佛法重在熏修,一遍一遍地聽,一遍一遍地學,一部經聽一千遍,你心定了,定心起用就是智慧。

4 凡夫最難的,心亂,心定不下來。一部經聽一千遍,心定了,因定開慧。所以這種聽經的方法,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是一種非常好的修行手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