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你在裡面起心動念,你自己吃虧

摘自淨空法師《淨土大經科注》第14集2012年11月1日講於香港

前面是比喻“以金做器,器器皆金”。

“由上喻可明,若看破諸金器,塔、像、瓶、碗、釧、環等虛妄差別之相,即見諸器中平等真實之金。”

這個比喻古大德用得非常多,在許多經論當中都能夠看到。

“以喻離一切法虛妄之相,即見實相。離虛妄差別之相,故云無相。”

這個意思我們一直到現在才懂。以前學這個經,看到這些句子,囫圇吞棗,真正是沒搞清楚。我們把這句多念幾遍。

“若看破諸金器,塔、像、瓶、碗、釧、環等虛妄差別之相,即見諸器中平等真實之金。”

這些比喻代表什麼?代表我們今天所說的物質現象,乃至於精神現象,以及自然現象。這裡頭千差萬別、無量無邊,這麼多現象。這個現像從哪裡來的呢?總有一個來源,這個來源就是平等真實的相。那是什麼?空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一切虛妄之相全是從一念不覺、高頻率當中產生的。我們在經典上也讀過“相似相續相”,那個現象裡頭沒有物質現象。所以今天科學家把這個謎底揭穿了,所有物質現像都是意念波動現象裡頭產生的,不是真的。要說真的呢,物質根本不存在,它存在的時間只是一念。一念多長的時間呢?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個里頭髮現有物質現象。佛經上稱它為“極微色”,又稱之為“極微之微”。佛說再不能分了,再分就沒有了;科學家把它分開了,真的沒有了。發現它是念頭波動現象產生出來的一個幻相。我們今天所看到一切物質現象,就是這種幻相累積,讓我們產生一種不正確的觀感,以為它又現象,其實它根本就不存在。明明就在我們眼前沒錯,就像我們看電影、看電視一樣。畫面上所看的相,明明在眼前、明明是幻相、明明不可得、明明是無所有。從這些地方我們細心去觀察,不難知道這個相是真妄同時存在。那我們今天只認識妄,不知道真。離妄,放下這個妄的執著,你就見到性了。真心在哪裡?真心就在相裡頭。金在哪裡?金在塔、像、瓶、碗、釧、環裡頭,那就是金。你只要不執著這個相,你就見到金;你執著這個相,沒有金。這個地方只有塔、像、瓶、碗、釧、環,沒有金,這就叫著相就不見性,離相即見到性了,性相永遠不離開的,虛妄相裡頭它性是真的。這個性就是淨宗所說的常寂光。常寂光我們六根都接觸不到,離相就接觸到了,“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一切相”是離虛幻之相;“即一切法”是一切法的真相。原來真相是自性,原來全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用這個比喻“離一切法虛妄之相,你就見到真相了”。

“離虛妄差別之相,故云無相。”

物質現像沒有了,精神現象跟自然現像都沒有物質現像在前。我們認為有無是有物質,沒有物質,我們就稱它“無相”了。

“於虛妄差別諸相之中,有真實平等之本體,故云無不相。”

“無不相”就是它有個真實平等的本體。所以你不能說它“無相”,它能現相。

“當相離相,相而無相,乃顯實相。”

後頭這三句話重要。我們怎樣才能見性?必須要學會在相中見性,就在有相裡頭見無相,你對於這個幻相就不會執著了。你不會在這些現象裡頭起分別、起執著,起心動念,不會了,因為你知道它根本不存在。所以一定要“相而無相”。不是把這個相毀掉,你就見到“無相”,不是的,毀不掉的。一定要就在相裡頭見“無相”。這個地方“當相離相”,“離”是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這都是“離”。不起心、不動念是徹底離掉了,那就是佛知佛見;還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菩薩;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阿羅漢、闢支佛。所以阿羅漢、辟支佛見到真相的少分,沒有完全見到;菩薩見多分;如來才 徹底見到。

下面一段,我們看念老的註解:

“但實相離言說。”

實相說不出來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但說不出來,還不能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錯了,著相了,就不是離相了。所以說不出來。

南嶽懷讓法師,也是老師告訴他,他見性了,老師說:“道一句來”,就是你說一句我聽聽。懷讓大師就說了這麼一句。“說似一物即不中。”這說不出來。這一句話就通過了,他明心見性了。

“故實非任何世間譬喻所能深明。”

說不出,也不能想像。

所以“於上喻中。”

前面講的比喻,“以金做器,器器皆金”。

“若誤認為實有一具體之金相可得,則仍在相中,而非無相之實相矣。”

比喻難。這個比喻指出,這些東西、金器通通都不執著,你看到黃金了,真看到了。現在我們這些相都不執著,那有沒有什麼黃金給你看到了?沒有。沒有什麼?這是空相。但是空,它又不是真空;它空能生有。所以佛在那裡補充一句,“無相無不相”,讓你不要誤會“空相”真的是空的。空怎麼會是有呢?生有是自性。自性因為沒有三種現象,說它作空;但是它又能現三種現象,它又不是真正的空,真正空不能現相的,但它能現相。所以沒有東西能夠比喻,說不出,也不能想。你這一起心動念,錯了!著相了;言說,著得更厲害了。所以佛才說,這個東西是“言語道斷”,言語這個路不通,說不出來;而且“心行處滅”,你去想,不能想,越想越著相,錯了,你也想不到。那就是說把言語、念頭通通放下,你就見到了。“心行處滅”,真的就見到了,才見到真相。

“故云:'凡有言說,皆無實義。'”

你說這多難。只要是有言說,都真的,都假的。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皆無實義”,這個你一定要懂。無實義裡面它顯著實義在裡頭,這是佛法的妙處。你要從佛的言說當中,把言說丟掉,見到實義了。所以馬鳴菩薩在《起信論》教給我們,聽經不要執著言說相;看經不要執著文字相,不要執著名詞、術語的相,那假設的;不要執著心緣相。心緣是什麼?我看到這什麼意思。錯了,它沒意思,你怎麼會看出意思出來。沒有意思,能生無量義。講經說法要不要準備?不能不准備,但是也不能靠準備。準備是自受用;演說是他受用。面對面自然就說出來了,不是準備的。一定是先有自受用,而後才有他受用,這一定的道理。你自己沒有悟入,你怎麼會說得出來。所以,自己準備讀誦、受持,我講的是自受用。自受用裡頭要注意到,不執著文字相;不執著名字相;不執著心緣相,自然有悟處。為人演說的時候,眾生感應,他的感自然有應,說者自然有應,感應道交。雙方都不執著,能幫助別人開悟。他聽了為什麼開悟不了?他執著言說相、執著名字相、執著心緣相,所以他所得到的知識,不是智慧。

底下這一段:

“又《圓覺經》雲:'諸幻盡滅,覺心不動。'”

這個“覺心”就是真心;這個“覺心”就是前面所說的自性裡面的般若智慧。它是不動的,它能夠見到實相,它能夠見到法身,因為“覺心不動”。如果動了,起個念頭就動了,起心動念就動了。一動,那個一動就是“無明”,就把你的“本覺”障礙了,你就變成“不覺”了。那麼真相就不見了,你見的是妄相。妄相是什麼?是阿賴耶的三細相,不是實相。《圓覺經》這兩句話說得非常好,“諸幻盡滅,覺心不動”。

“幻滅滅故,非幻不滅。”

故云“不用求真,唯須息見”。“真”,就是真如自性,要不要求?不能求。你有求的心,你永遠求不到。那要怎麼辦呢?“唯須息見”。你把你的念頭息掉就對了。這個“見”是念頭。念老《圓覺經》裡面引用得多。

“幻滅滅故,非幻不滅。”

“非幻”就是性,自性不滅。他說:

“譬如磨鏡,垢盡明現。”

比如磨鏡,古時候的鏡子是銅做的,銅鏡,要磨,磨乾淨了,它就能照。現在鏡子是用玻璃做的,比從前進步很多。所以銅鏡要常常磨,上面臟的東西磨盡了,鏡子就可以用,就可以照人了。

“經中所云幻滅後之覺心,與垢儘後之明現,均指離妄所顯平等一味之實相也。磨鏡實是磨垢,鏡性本明,非從外得。”

這個銅鏡本來就像一面鏡子一樣,能夠照人,照見人、照見外面境界,它不是從外得的,是因為有障礙、有臟東西在上面障礙它,它不能照見了;你把它臟的東西磨掉,恢復它的明亮,它又能照東西了。所以“離妄即真”。我們自性裡頭本有的般若智慧,這是真的,自性本有般若智慧。

那現在智慧沒有了,我們有三種染污。第一個是起心動念,叫“無明”,也就是古大德也常講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一念不覺”,就動了;“覺心”不動;不覺就動了,就起了波動現象了。那這個波動一個接一個,它永遠不停止,而且越迷越深。起心動念是小波浪;分別,波浪大了一點了;執著就更大一點了。所以對於事實真相完全蒙蔽了。“磨鏡”就比喻離垢。用這個“磨”字,意思也很深。我們要經得起磨練,在磨練當中不動心,不起心、不動念,你就真正得受用了。在一切境界裡頭,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把你磨得平平的。你在所有境界裡頭都不起心、都不動念,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在裡面起心動念,你自己吃虧,因為所有一切境界相是假的,不是真的。那麼你接觸的這境界,稱心的,就生貪戀;不稱心的,就生嗔恚;稱心的,想佔有;不滿意的,想離開,這就造業了。這個業造得很冤枉。為什麼?它不是真的。真的,你造業,可以;不是真的,全是假的。這個什麼?就跟看電視、看電影一樣,表演的情節你喜歡,你看的很開心;表演的情節惹得你生煩惱,你一肚子不高興。你不知道那個電影是假的。你怎麼會被它勾引?就是你著相了。你不著相就沒事。這一著相引起什麼呢?引起十法界,引起六道三途。這個東西什麼?通通都沒有,真的說沒有三途,沒有六道,也沒有十法界。這些東西就做夢一樣,夢中的境界。永嘉證道歌上講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六道輪迴是一場夢;“覺後空空無大千”,你真的醒過來了、覺悟了,全沒有了,你找也找不到了,這個話講得完全正確。所以“真”本來有。你求“真”,就是個妄念;你證“真”,那是更深的妄念。只要“息見”,就是“息妄”,你把那個“妄”通通息掉了,“真”自然就現前了。所以說“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眾生之見,皆妄見也。”

眾生之想全是妄想,這話真的,一點不假。“這是我的看法”,妄見;“我的想法”,妄想。為什麼?佛沒有見解,沒有說“我的見解、我的看法”,佛沒有;“我的想法”,佛沒有,佛沒有什麼看法、想法,如如不動。這是真智慧現前,定慧。定慧就是佛。你向他請教,你提出問題,他從定慧當中流露智慧來回答你,叫感應道交。眾生有感,眾生有見、有識;佛菩薩無見、無,用性德來應你,來幫助你解決問題,來修正你的錯誤。所以“真者,佛知見也。”“佛知”,無知;“佛見”,無見。無見無不見;無知無不知,這妙啊!

下面這一段講得詳細。

“又《要解》雲:'吾人現前一念心性。'”

“心性”就是自性。

“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

這不在中間,就不是空間;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它不是時間。說明什麼?說明我們的自性,你不能去找。這一念心性在哪裡?它無處不在,它無時不在,它沒有空間、沒有時間。在哪裡?就在當下。

“非青黃赤白。”

這不是有顏色的,它沒有顏色,沒有色彩。

“非長短方圓。”

它沒有形象。

“非香非味,非觸非法。”

你鼻聞不到它。“非味”,你舌嘗不到它;“非觸”,你身體接觸不到它;“非法”,你的第六意識緣不到它。它什麼都不是。

“覓之了不可得。”

為什麼?你“覓之”是以心求性。錯了,頭上安頭。

“不可言其無。”

雖然它了不可得,它能現相。

“具造百界千如。”

這就是《還源觀》上“從一體起二用”。它能現全宇宙;你不能說它有,全宇宙都是妄相。所以《般若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實報莊嚴土例外,沒有講。那就說明實報莊嚴土也是虛妄的。這樁事情,我們到現在總算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極樂世界有沒有?有!可不可以留戀?不可以!因為它也不是真的,它不是永恆的。因為你證到妙覺果位,極樂世界就不見了。它也是夢中境界,夢裡明明有,一覺悟之後就沒有了。覺悟之後你哪裡去?你回常寂光了,它就沒有了。這是事實真相,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學佛最後的目標是回歸常寂光,證得究竟果覺。回歸常寂光,回歸到哪裡去了?回歸到遍法界虛空界,那個叫“法身”。無量無邊、無相、無不相、常樂我淨,這四德圓滿具足,真正不可思議,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那麼下面說:

“離一切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

“緣慮”是什麼?你沒辦法想像的。你想,全錯了;你用言語說也錯了;你用文字寫也錯了。

“而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非離此別有自性。”

這些東西,“緣慮”,“ 緣”是第六識;“慮”是第七識;分別是前五識,語言、文字,這些東西。自性就是真心,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這有個小注:

“如上喻中諸器皆不離金。”

這些東西也不離自性,全是自性變現出來的。

“要之,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這兩句話重要。“離一切相”就是不起心、不動念。只要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即一切法”。本來就是自性,就是自己,我們前面所說的“現前一念心性”。一切法都是“一念心性”所變現出來的,佛法也是,世間法也是。世間法跟佛法不二。迷的時候有二、有三;悟的時候不二。

“離,故無相,即,故無不相。”

“無相”、“無不相”你都見到了。你要是“離”,通通放下,就見到“無相”;你覺得這一切就是的,你就見到“無不相”。

“不得已強名實相。”

“實相”兩個字也是假設的,也不是真的有個“實相”。你要以為“差別相”之外真有個“實相”,你去找去,你永遠找不到。為什麼呢?原來“差別相”就是“實相”。“無相”是“實相”;“無不相”也是“實相”。所以“實相無相,實相無不相”。多念幾句、反复念幾句,慢慢你就明白了。問題全不在外頭,都在自己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只要你有這個東西,你就永遠講不清;你要把這個東西放下,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就在當下,得受用。

“可見實相乃吾人當前一念心性之強名。”

這個名字,勉強用的,不是真的,它沒有名字相。名字相全部都是勉強建立的,為了教學方便建立的。你不知者就證得;你要執著就麻煩了,死在名相之下。所以為什麼馬鳴菩薩教我們不要執著名字相;不可以執著心緣相。自己以為怎樣、怎樣,全是你自己的妄想、你的妄念,不是事實真相。

“吾人一念心之性。”

這個“性”是本體,是一切萬法的“理體”。

“強名為自性。”

勉強取個名字叫“自性”。你千萬不要執著真的有個“自性”;你要執著,那就錯了。所以“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這句話重要。“可見實相乃吾人當前一念心性之強名。吾人一念心之性。”這性,“強名為自性。”

“二祖覓心不可得,即是'安心竟',但不可言其無。”

達摩祖師到中國來傳承禪宗,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才出現一個慧可。慧可很難得,求老師父指點,老師父在打坐,外面在下雪,他站在門口。站了多久呢?那個雪下到膝蓋了,總有一尺多深了,那下了很久了,他還站那裡。老和尚還是閉著眼睛,老和尚很清楚,老和尚是達摩祖師,如如不動。慧可表示他的誠心,那個時候出家人身上都帶著一把刀,戒刀,衣服上這個帶子就是掛刀、栓刀的,把刀解下來,把自己這個手胳膊這裡砍斷,拿著這個左手供養老和尚。老和尚這個時候不能不睜眼睛了,他說:“你這是為什麼?”慧可說:“我求大師安心,我心不安,求大師安心。”達摩祖師伸出一隻手,現在很多達摩祖師的像,都造的這個像,這就是“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心拿來,我替你安。”慧可法師想了半天:“我覓心了不可得。”我找不到我的心。達摩祖師說:“於汝安心竟。”我把你心安好了。他在這一句話裡頭開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