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佛所說的善超越六道輪迴

佛在教學,把這些東西歸納,歸納為五大類,這容易教,也容易學。八十八品見惑,分為五大類,第一個是身見,第二個是邊見。身見就是執著身是我,這個錯了,身不是我。邊見就是現在所講的對立,我跟人對立,跟事對立,跟一切法對立,我們今天講相對的。這是什麼?這是所有煩惱的根源,從對立才起矛盾,從矛盾才產生衝突,衝突再提升就是鬥爭,所以今天的社會都講究競爭,這是搞六道輪迴,這決定不是佛法,佛法裡頭沒有競爭,佛法講六和,哪來的爭?有爭的念頭、有爭的行為,那永遠搞六道輪迴,而且六道輪迴應該多分是三惡道。你看人天,聖人君子他不爭,他講究讓,古時候我們中國人教學,教小孩,從小就教他讓,先是忍讓,慢慢學會了謙讓,提升了,謙讓,到高境界的時候,禮讓,讓到底!哪有爭的這個念頭?爭的這種念頭、這種行為,君子之所不齒,沒這種道理。真正能夠放下邊見,放下對立,社會就和諧,衝突就化解了。

 

第三種叫見取見,第四種叫戒取見,這兩種我們可以把它合起來,中國人所講的成見,某人成見很深。成見有兩類,屬於因上的成見叫戒取見,屬於果上的成見叫見取見,就是這兩個我們中國人合起來叫成見。沒有成見的人,心地清淨,在這個世間一切可以就像普賢菩薩一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他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為什麼?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最後一種叫邪見,就是除上面這四大類,不屬於這四大類,所有一切錯誤的看法就歸到這一類,叫邪見。這個東西沒有了,才入佛門。所以佛門不是說你研究多少部經,你持戒、行善、念佛,不是這個,與這個不相干,關鍵是你煩惱還有沒有?它障礙自性。諸位要知道,學佛終極的目的是明心見性,不僅僅是禪宗講,八萬四千法門,門門最後都是明心見性。所以《般若經》上佛說得好,「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到最 後都見性,沒有兩樣。只是修學的方法不一樣,門道不相同,方向是一致的,目標是一個,這就是所說的佛佛道同,法門平等就這個意思。

 

佛為什麼說這麼多法門?因為煩惱太多,個人根性不一樣,法門多了,便利於大家學習。你覺得哪個法門適合你,你就用這個法門。但是一定是煩惱輕、智慧長,那你就修對了。如果你修學這個法門,煩惱斷不掉,甚至於煩惱更多,那你就全錯了。功夫得力不得力是清淨心有沒有現前,我們這個經的經題上,這個標準是清淨平等覺悟;阿羅漢證得清淨心,菩薩得平等心,佛是大徹大悟,覺字,覺是佛。這很管用!煩惱斷了之後,才能修善法,你才知道什麼叫做善,這個善的定義你搞清楚了。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惡的善是相對的、是對立的,那就不善。六道裡面講善惡,修善生三善道,造惡呢?那你就會生三惡道,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它不是佛所說的善,佛所說的善超越六道輪迴。

 摘自《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二一七集) 2010/12/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