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就是說最後滅的是《無量壽經》

真的是偶然遇到了,袁了凡遇到孔先生,沒有約會。了凡那個時候學醫,十五歲,上山去採藥。孔先生是學道的,道人,偶爾在路上碰到了。看到這個小孩狠有緣分,坐下來跟他聊天,問他的家世,給他看相。告訴他,你命裡有官運,你是個做官的人,你搞這個乾什麼?上山去找這些草藥,你搞這幹什麼?回家去讀書。了凡先生問他的事情,他對答如流,講得都非常正確。所以好奇,不採藥了,帶老先生到家裡去見媽媽,跟媽媽見面。媽媽也出了幾個題考考他,都說得狠準確,算命是狠高明。請他給兒子,十五歲這個小孩,排個流年,給他排出來,從他出生到他死亡,他的壽命五十三歲,每一年狀況排得清清楚楚。了凡相信命運了,真的,他懂得了,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所以什麼都不想,為什麼?想了沒用,想了浪費精神,他就著重修養身體了。每年讀書參加考試,考第幾名,跟孔先生算的完全準確。到三十五歲,二十年,一年一年跟流年對的時候,沒有一點差誤。所以他死心塌地,什麼都不想了,叫修無想定。

三十五歲這一年遇到雲谷禪師,在南京棲霞山。跟禪師在禪堂裡面坐禪,三天三夜,真的是不起心、不動念。雲谷禪師對他狠佩服,三十五歲的一個年輕人,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這狠少有的。就問他,你跟什麼人學的?功夫不錯。他告訴雲谷禪師,他沒有學過禪。那你怎麼有這個功夫?我不是,我不起妄念是命被人算定了,起也沒用,不如不起妄念。雲谷禪師一听就哈哈大笑,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他就狠驚訝,為什麼我是凡夫?給他說明這個道理。跟他講命運怎麼來的,人的命運是前生所造的業力注定,不是上帝注的,也不是閻羅王,於任何人都不相干,是你自己的業。

命能轉嗎?當然能轉,你能夠斷惡修善,就轉了。或者你繼續造惡業,造得愈嚴重也轉了,那往惡的那邊轉;斷惡修善,往善的這邊轉。他就想真幹,雲谷禪師給他一本功過格,就是《太上感應篇》,裡面全講的是因果,善的,善因善果你去做,惡因惡報你決定不要碰它。他就用這個標準,一生,每天依照這個標準來修,每天晚上他反省,改過自新。這一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感應篇》對照,哪些做到了記下來,哪些犯了記下來。明清兩代,用這個方法,這是讀書人,修行人也用,像蓮池大師他就用,用這個方法的人狠多、狠普遍,叫功過格,狠有效果。辦法是狠笨拙,但是效果非常明顯。

袁了凡發願真幹,願心一發,命運就改了。第二年參加考試,孔先生算他是第三名,他考取第一名,這就不準了。從此之後,每年收入增加了。不準。愈來愈順利。命裡頭沒有功名,功名我們今天講的學位,他的學位只到秀才,命裡沒有舉人,沒有進士,可是他去求舉人、求進士,都考中了。命裡沒有兒子,求兒子,果然生一個好兒子。壽命沒求,沒有求延壽,自然延壽,七十四歲走的,延壽二十一年。如果人要作惡,命運也會轉,愈轉愈壞。壽命會減損,有一百歲的,可能六十歲就死了,叫折壽。都在自己心行。今天社會動亂,地球災變頻繁,現在距離馬雅預言所說的十二月二十一愈來愈近了。我看狠多人都討論這個問題,災難來了到哪裡跑?我們不看電視,不看新聞,不知道。他們天天看,聽說每天都在報導,都在討論這個事情,什麼地方安全,去找個地方去避一避。聽說南方跑到北方,北方人跑到南方。有人來問我,哪裡最安全?我說你的心地善良最安全,念佛的人最安全。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境隨心轉,你的心好,你居住的環境一定好,福人居福地。那你就想到,福是最好,只要有福,我是福人,我住在這個地方是福地,福地不會有災難。如果這個地方修福的人多,那就狠安全。所以我們要勸周邊的人修福,勸大家念佛,念佛是福報裡頭第一大的,沒有比念佛的福報更大,但這個狠難相信。

這部經典就講這個道理,真正把這部經念通了,他就知道了,他就知道怎麼個修法。所以學大乘、學淨土,第一個條件,就要知道一樁事實真相,人是沒有生死的。我們自己沒有生死,生死是身體,身體不是我,這個一定要知道。身體是我所有的,就跟衣服一樣,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破舊了,換一件,身體用幾十年,不太好使用了,換一個。問題怎麼樣把這個身體愈換愈好?現在是人的身體,來世我想換個天人的身體,念佛人到極樂世界換個佛菩薩的身體,這就更好了。不要去換畜生的身體,換餓鬼的身體,那就錯了。要明白這個道理,這個東西一定要換的,它不能長久穿的。我們一般人只知道重視我要多做幾件衣服,好換,有沒有想到我要多想到我換什麼身體?

遇到這部經的人幸運了,遍法界虛空界最殊勝的身體是法性身、是法性體,那是什麼?法身。我的身體遍法界,遍一切處,遍一切時,跟一切眾生都有密切關係。這個關係是什麼?同體。契入法性之後,那不是隨心所欲,因為他沒有心了,他也沒有欲,那個時候的現身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喜歡佛就現佛身,自然現佛身,沒有起心動念,眾生喜歡觀音菩薩,就現觀音菩薩身,眾生喜歡天王就現天王身。自己沒起心動念,什麼身都能現,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你說這多自在!我們要想在一生當中證得大自在,證得大圓滿,這部經就可以幫助我們達到我們的心願,滿足我們的希求。如果說珍寶,這是世出世間第一珍寶,其他的珍寶不能滿我們的願,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這部經可以做到。這還得了嗎!這個才真有意思,真正是至寶,這法寶!

後頭這一段,『特留此經』者,「《淨影疏》曰:佛以慈悲憐憫眾生,故法滅後,獨留此經,百歲濟度」。佛法在這個世間滅盡了,這是一般講法,佛的法運,用現在的話說,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的教學,他的影響力。橫的影響是全世界,豎的影響是一萬二千年,一萬二千年之後,影響沒有了,就滅掉了。在這個時候《無量壽經》還多住一百年,就是說最後滅的是《無量壽經》。這一百年當中,只有這部經,能夠遇到的、能夠相信的,信願持名,決定得生。說明這部經的功德不可思議。「以此經中開示淨土,令人求生,故偏留之」。修別的法門,要斷煩惱,要消業障,不容易!往後去,眾生的煩惱愈來愈嚴重,業障愈來愈深;換句話說,所有法門為什麼消失?度不了眾生,眾生的煩惱、業障、習氣太重,什麼法門都不管用。到最後,只有念佛這個方法,他肯信,肯發願求生,能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統統得度。顯示淨土法門廣大無邊,所以偏偏要留這部經。

《大涅槃經》有這個一段意思,「顯示佛性,聖人先隱」,這個聖人就是諸佛如來,「為是先滅」。經亦如是,大乘經亦如是,都先滅了。「此經教人厭苦求樂,濟凡中要,為是後滅」,這部經最後滅。為什麼?在眾生業障、煩惱極重的時候它還管用。關鍵是緣分,你有沒有緣分遇到;遇到之後,你能不能相信;信了之後,肯不肯發願求生;肯發願求生,你念不念這句佛號。如果統統具足,你的因緣具足,你決定得生,這個容易。我們要想到,末法一萬年之後還有這麼大的效果,何況現在?我們現在距佛法滅還有九千年,這麼長的時間。末法一萬年,我們才在第二個一千年開頭,要珍惜自己的機緣,遇到不容易。

特別是遇到這部經,太難得了!經是佛說的,是佛多次宣講的,多次宣講就必須要有會集。會集在佛門狠早就有,不是現在,淵遠流長。中國人做會集經典的事情,有人考證,三國時代就有了。我們知道,摩騰、竺法蘭是漢明帝把他們請到中國來的,他帶的有佛經、佛像,來到中國。為了是契合當時社會大眾的需求,翻一個《四十二章經》,《四十二章經》就是會集本。裡頭句句話都是佛說的,是狠多經裡頭講的,這個節錄下來,就像我們做《群書治要360》一樣,裡面抽出來的。這樣說,這個會集本,從佛法到中國來第一本經書,就是會集本。所以不是王龍舒第一個,前面的例子太多了。

龍舒、魏默深將五種原譯本會集成一本,不是不應該會集,而是會集不圓滿,取捨不當,沒有完全遵守原譯本的文字。會集,一個字不可以改動,這是會集必須要知道的。他們改動了文字,改動當然更好懂,更容易明白,他改沒有問題,這個例子不能開。開這個例子,以後人看到經,不懂的地方他就改,那經就改得一塌糊塗,就面目全非了。所以不可以開這個例子。後人批評是批評這些事情。夏蓮老遵守這些原則,重新再做個會集本。會集的原稿三年完成,非常仔細,一句一句的去對照、對比,字句、字字都是用五種原譯本的文字,沒有自己去加一個字。這就完全如法了,成為《無量壽經》最完美的本子,善本。我們見到了,我們上一代沒見到,印光大師沒見到,諦閒法師沒見到,倓虛法師也沒見到。我們見到了,稀有的因緣。

蓮公囑咐黃念老為這個經做一部註解,因為念老親自聽夏老講過這部經。黃念老有智慧,他蒐集了一百九十三種資料,這裡面有八十三種是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著作,會集註解這部經。所以這個註子是集註,集經論、祖師大德的開示之大成,來註這個經,不可思議。我們看這個註解,就看了一百九十三種參考資料。這一百九十三種書堆在那裡一大堆,從哪裡看起?他用了六年的時間,把裡頭的精華抄出來,寫在經文的後面。我們方便了,這對後世淨宗念佛人貢獻之大無量無邊。

我們今天得到了,得到了無比殊勝的利益,那就應當要承擔起流通的責任。怎麼流通?自己依教奉行,一心求生淨土,再是為人演說。現在的印刷術發達,成本狠低,盡量多印,到處贈送結緣。親戚朋友送禮物,不要忘記裡頭加一本《無量壽經》,最好連這個註解,這最好的禮物。這個禮物裡頭有財供養、有法供養,圓滿的。現在我們有講經的錄音的小機器,一千二百個小時圓滿具足,有光碟,這個禮物好,成本狠低。學佛同修家裡擺個十幾二十個,有緣的人到處結緣,普度眾生。這就是我們真正在做流通的工作。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