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文言文是學佛的鑰匙
今天我們繼承祖師大德所傳的,又知道學習的祕訣,為什麼我們不能成就?就是不能忍辱。你能不能忍十年?能忍十年就成就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前兩年的時間,把儒釋道三個根、把文言文學好,文言文沒有別的,就是背書。在早年,我曾經建議過同學,《無量壽經》四十八品就等於四十八篇。老師當年教導我們是用《古文觀止》,讓我們自己在裡面選五十篇,熟讀,要能背誦、要能講解。
你能背五十篇古文、講五十篇古文,你的文言文基礎就拿到,有能力看文言文了,你看《四庫全書》、看《大藏經》,文字的障礙沒有了。所以我比喻這五十篇文言文就好像是《四庫全書》的鑰匙、《大藏經》的鑰匙,一個星期背一篇,一年正好,五十個星期,你就學完了。老師又說,進一步的說,如果能熟讀一百篇,兩年的時間,你就有能力寫文言文。所以不難!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中國人特別喜歡簡要詳明,簡單、扼要、詳細、明了,怎麼會給我們找麻煩?哪有這種道理!
所以,老祖宗對後人的這種愛護,設想的周到,在全世界任何國家民族找不到,這文言文的發明還得了嗎?這種方法它超越了時空,不受空間維次的限制。語言是會起變化的,隨著居住地區起變化,我們講的方言,也隨著時代起變化。世界上其他國家語文是走同一個路子,幾百年之後,語言變了,前人寫的東西後人看不懂了。歐洲的拉丁文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只有考古學家,還不能完全了解。
中國老祖宗早就知道有這麼回事情,所以他們有智慧,創造了文言文,文言跟語言分開,語言隨著時間地區會變,文言文永遠不變。你只要能夠學習,你看頂多兩年時間,你不但有能力閱讀,你有能力寫作。寫作很重要,為什麼?用文言文寫作留給後人,幾百年以後、幾千年以後人看到的時候,能看得懂你這個東西,你的信息傳下去,他們真能得受用。這個工具了不起,比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還要高明。現在科學技術不錯,你說話能把你音聲錄下來,音聲錄下來,幾百年之後語言變了,雖然聽,聽不懂,那也沒有用處,那就不如文言文了。
文言文千萬年之後的人他能聽得懂,前人的智慧、經驗、方法、成果,都能夠原原本本的一代一代傳下去。全世界中國人獨有。文化沒有國家、族群的界限,那個意思就是說,文言文應當向全世界推展,理由是什麼?理由是中國有最豐富、最圓滿的人文的文化。這一分財產是整個地球全人類所共享的,你只要拿到這把鑰匙你就有分,《四庫全書》、《大藏經》就是你傳家之寶。《四庫全書》是五千年前老祖宗傳下來的珍寶,《大藏經》是三千年前佛陀傳下來的珍寶,你只要有這把鑰匙,你就全得其受用,你能夠成聖、成賢、成菩薩、成佛,這還得了嗎?這個意思我們要懂、要明了,這絕不是迷信。認真的學習。
我們學習,小時候沒學到不知道,不能怪你,因為什麼?父母不知道。也不能怪父母,祖父母不知道。傳統文化疏忽應該有兩百年了,我們對它產生了偏見、產生了誤會,不想學它,至少有一百年,一百年應該是四代。釋迦牟尼佛知道這個事情,就在這部經上佛說過了,說得非常中肯,他說「先人不善」,前人,我的父母、祖父母,甚至於曾祖父母,他們不曉得這個事情,「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沒人告訴我們。現在我們的父母教子女都是教他競爭,跟外國人學了,對自己中國文化陌生、不認識了,所以不能怪責他們。
佛這個話說得多麼慈悲、多麼中肯,忠恕,要原諒他。我們今天知道了,抓緊時間補習,把這門課補出來,我們就有能力承傳。這個歷史的任務、祖宗的慧命,中國古人講「為往聖繼絕學」,佛法裡面講「續佛慧命」,我們今天要把這個擔子擔起來。絕學、慧命要從我來傳起,你發這樣的心,你就得到三寶威神的加持、祖宗福佑,祖宗保佑你,你是三寶的傳人,你是中國傳統儒釋道三家的傳人。能不能做到?具足忍力的人就能做到,經文上說「忍力成就」,你能忍你就能成就。這是菩薩法忍,學佛的人應該是這樣的心態。
「我若不解是經,不知是法,終不得菩提」,我們要常常講,我如果不解《四庫》、不解經藏、不知是法,終不得菩提。要常常有這個心,鼓勵自己。「是故菩薩勤求諮問讀誦」,認真努力,求學!古時候求學有老師,尋師訪友,今天老師沒有了,可能志同道合的你也找不到,但是今天有異方便,就是跟古人不同的方便,這些經書很容易得到。這個異方便是印刷術發達,古時候沒有印刷術,書是要抄寫的。抄寫,你想想看你一生能抄多少,那個太辛苦了。而且你找不到,那時候的書分量太少了,你到哪裡去找到書你去抄一本。現在這個不操心了,《大藏經》、《四庫全書》從前人不敢想像,什麼人家裡能夠有一套《大藏經》?我告訴諸位同學,我在年輕的時候,二十幾歲我才知道,我們安徽省一個省有多少部藏經?兩套半,完整的只有兩套,還有一套是殘缺的,你就想想看。我們那個省文化還算是不錯的,還是高文化的。《四庫》有沒有?《四庫》沒有。《四庫》在當年,總共只抄寫了七套,國家放在七個地方,如果你要想看《四庫》,在我們家鄉,要到南京,或者是到杭州,那邊有一套,要到那邊去抄寫。原本是手抄的,這個書不能藉出來的。現在方便了,現在我們這個小小的淨宗學院,我們這裡面有十套不同版本的《大藏經》、有十套《四庫全書》,你說在以前誰敢想像,不敢想像。典籍得來容易,現在不必那麼辛苦去抄,有的還抄錯、抄漏掉,這常有的事情。現在影印機、電腦多方便,你所需要的東西,可以從《四庫》裡面掃瞄到電腦,印出來跟原書一樣,這方面比古人的方便太多了。問題是我們有古人那種精神、那種忍力,鍥而不捨的去學習,那你就成功了。
現在成功的人有沒有?有,我見過,我還聽到過有幾個人,沒見面,都是在網路、在衛星電視。他們抓到一個祕訣,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十年、八年他成就了。當然這裡面最重要是修學環境,自己能什麼事情不聞不問,定下心來在這個地方讀十年書,有人護持你,衣食住行有人照顧,這到哪裡去求?短時間的照顧容易找到,沒有長時期的照顧,你怎麼會成就?你們同學都曉得,我是跟三個老師學的,學成之後,如果沒有韓館長三十年的照顧,我就沒有了。不是還俗,就是去趕經懺佛事,不可能在今天還在研究經教,跟大家在一起分享。所以我深深感觸到護法的人重要,沒有人護持,你不會成就;有人護持,你自己真幹,鍥而不捨,你決定成功。
所以我今天在想,我們的學院執事,就是服務的人員,我們要聘請,讓出家人甚麼事都不要做,讀書。我來供養大家,供養大家十年。你們十年真正懂得,不難,扎三個根、學文言文,文言文用經典可以、用祖師大德的作品也可以,譬如《印光大師文鈔》,蕅益大師的、蓮池大師的,這都是明末清初。蓮池大師的《竹窗隨筆》寫得好,不難懂;蕅益大師的《宗論》,《靈峰宗論》篇篇都是好文章,我們出家人學這個。在家同修要到這個地方來讀書求學也歡迎,我們也發心供養你。
你到這個地方來,定下心來,十年不出門,儒釋道的經論專攻一部。學道的,學《莊子》的,《莊子》的文章好,一流的作品;老子《道德經》不長,八十一篇,總共只有五千多字。背這些文章都很好,這都可以做文言文的基礎,入門。我們是半路出家,不是從小紮根,從小紮根容易,我們現在都三十以上,四十歲了,才發心,來得及,不是來不及。四十歲發心,五十歲出來正好;五十歲發心,你看六十歲成就。劉素雲居士五十五歲發心,六十五歲成就,給大家做出最好的榜樣。
我來想個方法,無論在家出家,利用這個道場,大家好好的來學習,讓你們萬緣放下,一心在這個地方求學讀書,成就你們。世法、佛法,古人常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後」不是人多,人口不斷增加,但是沒有聖賢人出來,這叫無後;沒有人能繼承傳統文化,沒有人能續佛慧命,這叫無後。我們發個大心供養後人,真正發這個心的,你們告訴我,真正發心,常住裡面所有的事情絕不會讓你做,讓你專心讀書,學儒、學道、學佛都好。今天儒釋道都缺乏人才,儒釋道學習都要遵守前人立下的規矩,儒家所講的「教之道,貴以專」,佛法所說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在這個地方樂觀其成。希望同修對我的說話要認真,我不是兒戲、不是說著玩的,我是誠心誠意在祈求。
留言列表